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提前判断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变化的方向

(2024-08-18 07:29:05)

又提前判断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变化的方向

 

(上周三,我们团队在微博上发布了头条文章:《走趋势的价值股之2:底部会突破,走慢牛,牛股才露尖尖角》,结果这只个股周五收盘刚好形成周线上的突破,值得关注。)

 

815日,有关央行新闻有如下内容:

据新华社消息,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央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是其中的第一项: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执行机制、传导机制等,保持币值稳定,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健全政策沟通机制,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这里有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等内容。啥意思?

数量目标简单地说,可以类似或等同于以前大家常讲的M2增速。价格型调控工具是什么?就是利率等。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

这说明什么?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未来将从关注资金增速,转向关注利率和汇率。简单地说,在稳定汇率促进出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资金价格等工具,确保经济健康发展,或者如新闻中所讲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率的作用将会非常突出,比以前突出得多。

如果大家还不明白,看看我前期所讲的适合中国这个阶段的货币政策,“低利率+适当控制货币数量”,啥意思,利率才是关键。数量呢,不是,就是要大家不要期望大放水。为啥?放水没用。86日我在《抄大底要用逆向思维和综合技术,中国金融必将崛起》中是怎么讲的?看看就知道。

“我们还告诉大家中国利率会怎么走对吧,两三年前就在讲适合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低利率+适当控制货币总量”对吧。现在,中国M2都超过300万亿了,可是大家发现企业贷款突然都没有了,表明过去用得很有效的增发货币,M2增速一上升经济就向上,这种办法已经不灵了,对吧。我们三年前就讲了,“低利率+适当控制货币总量”,你现在M2快速增长,也没有什么效果对吧。因为它不是量的问题,而是价的问题。中国经济已经过了那个靠M2来刺激就高增长的阶段,现在是债务对经济形成制约,债务困扰经济的阶段,你还要大家高负债,怎么可能?”

以上是引文。注意,是债务困扰经济增长的阶段,那么如何解决债务的困扰,在此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增长,才是问题的核心对吧。

812日的文章《今年坚决二次抄底,慧眼最终来自于心定》中,有如下内容:

“那些期待央行大放水的人,希望只会落空。他们之所以希望会落空,是因为他们不懂货币的数量和价格跟当前经济运行阶段的关系,抓不住重点。然后央行的目标是降低融资成本,再就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就是央行目前的目标是既要又要。既要汇率稳定,以保证出口竞争力,又要降低融资成本,就是降利率。所以央行即使降利率,也是小脚妇女,小步小步地降。

“其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内地对香港的出口,推动用人民币结算+多鼓励从香港转口贸易就可以了。对香港出口多用人民币结算,必然推动人民币从香港流入内地的规模,由此必然减少香港离岸市场外资抛人民币买美元、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子弹供应量。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政策。反过来也一样。只是不知道央行是否做了预案,如果特朗普当选,如果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60%的关税,再拉一堆美国的友邦国家对中国加关税,到时你汇率怎么弄?你汇率再怎么贬都没用对吧。但有一点我们很清楚,随着美元进入弱势周期,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不可避免。只是别升得太快就行,缓慢升值更为有利。”

实际上,现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想达到的目标,暂时还达不到,因此就不得不调整货币政策。比如,银行想让老百姓多贷款,想让企业多贷款,可现实是什么?是企业不贷款,想办法缩减开支,想办法少花钱,然后把资金存在银行里,或买债券型基金。老百姓呢,房子不买了,有的还在提前还贷,车贷等等能不借尽量不借。央行想让贷款流到企业,流不下去。还有债券,想让大家不要疯炒国债但大家就是不听,对吧。所以未来货币政策只会有两点变化,一是加强对市场的预期管理。二是更大力度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怎么个更大力度呢?大家还要琢磨吗?其实我们团队老早就讲了。

那后面为什么是大牛市呢?大家能明白吗?现在债券才两个多点的收益,有这个基础,钱都拼命往里涌,然后三五倍杠杆起对吧;央行想把炒债券的资金往外赶都赶不出来。但是昨天讲的9%10%分红的股票暂时还没有人要。这会持久吗?不可能的。所以要坚定牛市信仰,静待市场的大变局。这也将是人生的大变局。

 

7月份推出的文章是《公司分析(十二):对美日两大垄断霸主的强势国产替代+芯片设备硬核科技+高成长=未来大牛》,这家公司是典型的真硬核+真成长,前期低点对头年的市盈率为31.888,如果考虑成长性,低点对当年的市盈率在25倍左右,不排除还要低些;从公司的成长性来看这个定位,它即使不是真价值,也离真价值不远。它就是能生产把天安门广场打磨到任意两点高度差不到2毫米产品的公司,用于12英寸晶圆打磨加工的产品在国内是独一份,值得高度关注。4月份是《公司分析(九):美国封锁+国产替代=高端制造突围+高成长=大牛股清晰可见》,也是一家高成长+真硬核的芯片设备制造公司。它们都是国产替代、产业升级大类的硬核科技产品。包括近期研究的造航母和055大驱的公司,算不算硬核科技股,我觉得算。今年的股票,先起来的是两高一低,这个我前面反复讲了。在研究公司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好的价值型品种,定位惊人地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