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就是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们在中国翻云覆雨的时代,不能这样啦

(2024-03-14 06:41:53)

现在就是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们在中国翻云覆雨的时代,不能这样啦

 

 

(上周五到本周二的涨幅榜,应该很能说明问题。我们团队31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授人以渔(1):用确定性赚钱,赚确定性的钱》。什么是确定性的上涨,上周五到本周一的上涨,很好地证明了什么是确定性。还有周五和周日讲到的两只个股,收盘价创两年或三四年新高,也一样说明了问题。)

 

 

去年7月下旬,中国最高层会议召开,上证指数反弹了6个交易日,从3151.13点反弹到3322.13点,反弹171,幅度5.43%。当时因摩根士丹利一直唱空中国,上海方面就去检查摩根士丹利上海公司消防一类,紧跟着摩根士丹利就发动反击,竭力唱空中国,建议卖出港股和A,说已经反弹了。第二天,中国经济建设方面最有实力的四部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中国经济站台,全力做多中国,结果国际金融资本在香港全力做空,把港股打下,继而将A股拖下来。最终一直打到2635点,结果是很多中国机构被微盘股、小盘股、中证1000和中证500打爆仓。1月底2月初,哀嚎遍野。

当然,这其间还有摩根士丹利唱空宁王等事件发生。我前面有专门文章分析过。宁王在上一个平台底部,一个低点价194.35,一个为196.7,它们的支撑线在二百零几元一线。下面是我当时文章的内容:

大摩调低了宁德时代的目标价,调低到180元。周二,宁德时代收于219.28元,180元的目标价,219.28元相差39.28,相差17.91%。很多人说相差16%,不知他们是怎么算的,不是16%,是17.91%,接近18%

我说A股代表股的定价权不在咱们手里,而在美国金融机构手里,大家不信。这就是证据。为啥这么讲?当天宁德时代跌了11.98元,跌幅5.46%,市值损失527.12亿。然后创业板指中的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板块大跌,两市损失至少两三千亿。美国金融机构几张破纸,就足够让咱们一天损失几千亿!这个够恐怖的。
不光只这些。它背后还藏有东东。
宁德时代从2112月份高点以来,做了一个大三角形整理形态。第一个低点194.35,第二个低点196.70,第三个低点203.04元。三角形,如果跌到180元,则意味着跌破三角形底部支撑。技术派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急跌+大跌。在此情况下,宁德时代会跌到哪里去?如果跌到180,那150一定可以见到。

以上引文来自我以前的文章。

这波大跌,宁德时代最低140.4,251.33元跌下来的。然后近期,摩根士丹利调高宁德时代目标到210元。311日宁王大涨14.46%,就因为这个。

摩根士丹利调高宁王目标价,是因为他们在底下捡便宜货捡饱了。他们要宁王跌下来,就是为了要捡便宜货;既做空了中国股指,还顺带着捡了便宜货,一箭双雕。

这种翻云覆雨真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如果让他们这样为所欲为,中国就成为他们的提款机了,想什么时候提就什么时候提,想提多少就提多少。

看看前面国际金融资本做空中国挣了多少钱吧;转一个贴子

转:

1摩根大通20242日到8日持仓的盈亏里面,在做空中证1000上赚了4.5亿元,在中证500上赚了4个亿,在沪深300里面赚了2.4个亿。

2、乾坤期货公司(高盛子公司) , 20242…..8日持仓的盈亏里面,做空中证1000上赚了1.5个亿,在中证500沪深300上赚了几千万;。

上述是外资的一个大致做空收益,再来看看国内做空的收益。

1、首先在沪深300中,做空盈利最多的是中信,赚了8.5个亿,其次是中银、海通、广发和华泰。

2、中信在沪深3002403期指建仓上盈利了1.48亿,做空中证1000赚了17个亿,做空上证50赚了3个亿!

所以说在年后这轮下跌中,中信通过股指期货 总共赚了接近20个亿!



作者:晨號
链接:https://xueqiu.com/2775969277/274492773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注意,这才只有几天时间。

国际金融资本贝莱德等几个美国机构配合美国众议院做空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我前面写过几篇文章了。我的文章意思很明确:

第一,中国人口大势已经确定,1962年以后,中国人口经过两波高峰,到1993年,有32年每年出生2000万以上的人口,其中第一个高峰年出生人口接近3000万,第二个高峰1988年到1990年,连续三年出生人口都在2500万以上。这7.3亿到7.6亿中国人口的老去和离世,是未来50年中国最大的人口大势。1993年生人,今年31岁,50年后81岁,到时多数都应该不在人世了。

第二,中国现在正处在工程师红利阶段,每年培养出大量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慢慢走上工程师岗位。他们素质高,价格还便宜,成本低。如果美国医药企业不和中国合作,他们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到时这个红利归中国医药企业和欧洲医药企业,而美国药企的研发成本会抬高一倍以上。这样长期竞争下去,就会削弱他们的竞争优势。

第三,中国生物医药必须要发展好。原因很简单,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一个老龄化社会?

如果未来中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不是药神》的过去就是中国原研药创新药的未来。10年以后,是美国的原研药=印度的仿制药=我们的保命药,还是中国的原研药+中国的仿制药=我们的保命药=世界人民的保命药,这两种结果,我们到底要哪一种。

这是我39日文章中的原话。

第四,中国CXO行业是离美国药企差距最小的环节,在我眼中,追上去并不是很困难。美国生物制药企业尽管比中国药企强大不少,但是中国CXO行业离美国药企只有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那么些看似高大上的原研药创新药,很多都是中国CXO行业代为研发甚至生产的。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有机构给钱,不管是美国也好,或者欧洲也好,或者中国药企也好,或者中国政府掏钱也好,这些药中国CXO行业一样能研发出来,并不是美国给钱中国CXO行业就能研发出来,中国给钱咱们的CXO行业就研发不出来,不是这样。

因此,从长远来看,CXO行业在中国一定会有它的竞争力。美国众议院现在搞事情,尽管会造成一些麻烦,但从长期来看,肯定会让中国CXO行业憋足一股劲,加速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39日的文章过后,美国金融机构立马就开始转向了。当然,美国金融资本在下面拿足了筹码,因此他们就开始唱多中国CXO行业。他们给出的目标价调得很高,据说宁德时代才33%,可CXO行业标的远远不止这个幅度。

我们团队前期研究的公司中,有两家公司都是CXO行业。分别是:

《安民分析(三):大底,牛股,龙头——一家高成长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第二家CXO龙头,三季报后一段时间基本面将提供极好的历史性抄底良机》,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