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人评《花妖》:从诗经到花妖,中国人的心,多么的坚韧
(2023-08-01 12:28:58)写诗人评《花妖》:
从诗经到花妖,中国人的心,多么的坚韧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二十一首》中有首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已老。它是题于瓷器上的,作者无名氏。中华书局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均有载。这首诗写的是痴男怨女的遗憾,是从时间纵线上写的,是时间纵线上的遗憾。
中国诗词中,写这类情感的可以找到很清晰的文脉。
比如这一首: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诗写的是空间上的遗憾,空间远,无法达到,无法相见。联系这种空间的,只有一线长江水,一江春水构成空间上两个人之间的联系。
这种遗憾,已经让人怦然心动了。的确,作为诗歌,它们感动了上千年中无数的中国人。
而这两种,只能是遗憾。第一首诗,两人只是年龄相差太大,到不了一起,但他们在空间上是在一块儿的,在时间上也有不错的交集,由老到死,那是需要到女方懂得爱情的那些年时间对吧。
后一首诗,二人虽然见不了面,但在时间线上,二人在同一个世界的时间很长。他们空间上隔得远,但毕竟有长江水的联系。当然,也仅仅是同饮一江水的联系。
这世界,关于爱情,还有一眼千年,更深邃也更为刻骨的遗憾,不是在现世中的遗憾,而是在轮回中的遗憾。
《花妖》讲的就是那种轮回中的遗憾、绝望,期许与温馨,心酸与无奈。
这首歌实际上是三个四句的仿现代诗和两节四句仿五言乐府构成。后面的,那只是重复的咏叹。
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
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
我若是将诺言刻在江畔上,
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
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
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车辙旁,
他日你若再返必颠沛在世上。
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漓,
那却是花墙下你弥留的枯黄。
君住钱塘东,
妾在临安北。
君去时褐衣红,
小奴家腰上黄。
寻差了罗盘经,
错投在泉亭。
奴辗转到杭城,
君又生余杭。
《花妖》也是《聊斋》中的一篇小说,说的是书生与两株花幻化成的女妖相爱的故事。女人花女人花,花就是女人。因此,这个篇名表明是个女主人,作者以女性的口吻来写这个爱情故事。
前三节以女性的口吻来交待现在的状态,她的心事,她的期待期许等等。
年轮上,年轮,就是时间。流浪就是没有着落,没有傍依。在时间里流浪,那就是已身在轮回之中。眼泪就是指分离下的状态,思念之泪。
这一起首,就交待了男女双方这种极度艰难的相互奔赴的状态。
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自己是女方,对方是男性,两个人并没有时间的交集,我们在轮回中,我走了你才来,你最多只能闻到我留在风中的胭脂味。所以这两句表明,他们在轮回中,地点相同,降生在同一个地域,但时间相异,生在不同的时代。
我若是将诺言刻在江畔上,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
这两句继续交待,同时给出了一个绝美的背景。因为两人在同一地方降生,但生于不同的时代,因此我们互相奔赴就是一场赴约,我奔向你,你奔向我。这是一场生死爱情的赴约。同时这个诺言,也只能刻在江畔上,因为你可能从江上来,那可能是你来的方向。刻在石上就能保存很久,也许总有一天你就能看得到。古代长三角人出行,坐船是经常的。你可能坐船来奔赴。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这跟古道西风瘦马一样,都是意象的叠加,中国古诗词要表达什么,往往不直说,而用意象的叠加,创造一个绝美的氛围,用氛围来表达,来委婉地说出来。那一江水,那冷月光,那满城的汪洋,那都是情,都是我的期盼。
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这一句,化自席幕蓉《一棵开花的树》,与席幕蓉一样,写的是爱情,为了等待你的到来,我等待了几百年。是的,几世轮回而不见,自然是等了很久。顺便说一下,席的这首《一棵开花的树》,也是写佛缘中我长久的对爱情的等待。
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这个自然。尘世的男人看中她的自然不少,缠谤就很自然。笑我白了头,那也是自然。那么多人追你你不嫁,可不是白了少年头吗?但从中透出对爱的坚定,忠贞的爱情。这种爱,是绝世的爱情,旷世的爱情与旷世的奔赴。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纸鸢追逐落日,永远追不上。我追逐你你追逐我,多么像,这是一个类比。天边给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但意味着时间久,也意味着追不上。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风灯,是古人点的随风升起的灯,越飞越远,那就是回首道别。民间说放风灯除秽气。这辈子我老了(白头),生命快要告别人世,但这辈子我还没有等到你,我心力交瘁了,快要承受不了啦,你为什么还不来?我们的缘分是不是快要尽了?等等。暗含着这些心里话。是的,真的有怨,你为什么还不来?
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车辙旁。你的来路,可能是水路(江上),还可能是陆路,所以我的心是放逐在车辙旁。
他日你若再返必颠沛在世上。那是自然,我们不在一个时代里托生,你在一个没有我的世代里寻我,那只能是一生颠沛流离。
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漓。秋夜下雨,倦鸟身上自然也淋漓,而秋夜雨,中国古诗常用的意象,比如林黛玉写的《秋窗风雨夕》,让思念更绵密。倦鸟被淋透却回不了家,因为没有着落,跟我们一样。这种意象让人更思念亲人,更思念爱人,更想家。这里继续给出氛围的烘托。
那却是花墙下你弥留的枯黄。这句是转折,转到人世,两人初世分离时。花墙下,是相会的地方。弥留的枯黄,是分别的时间,秋冬。也是给氛围。
这一转,就转到了叙事。从女性心理转到了两人的命运。
君住钱塘东(北宋时期杭州叫钱塘,他们在北宋南宋交替时期相遇相许),
妾在临安北(临安是南宋时期。这两句表明了时空的交集)。
君去时褐衣红,
小奴家腰上黄。
褐衣,普通平民百姓穿的短衣裳,褐色,以葛麻类为主。腰上黄,是宋人系腰上的围巾,黄色为贵,最贵是鹅黄,表明小姐出身大家贵胄,富贵人家。两人在这首歌里,只有离别的一瞬是有交集的(前期有交集而没有交待),而且只有衣服的印象,表明经过几世几劫的轮回,这印象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然后就交待两人后世无交集的原因,寻错了罗盘经。阎王让两人投股,管投胎的小鬼却寻错了罗盘经,两人投胎的地点始终在杭州,却始终不在一个时代。泉亭在汉初,你投错在汉代。我投到了杭城(应是唐代),然后你又投到更早的余杭了。余杭的称谓更古老,都可以远到夏禹时期,隋朝也叫余杭。这个投胎,很点《大话西游》的感觉,注意是向过去投胎,从《大话西游》化来。只是《大话西游》里,大家在后世还是有交集的,而这里没有。
君住钱塘东,妾在临安北。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奴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
这首歌写的就是轮回中永不相遇的遗憾,还有中国底层百姓对爱的坚贞、守望,和那种近乎信仰的追寻。很艰难,很绝望,但有一丝的余温,很令人震撼。这是我们民族血液中最为优秀的品质,与士那种一诺千金、宁丢性命也不负一生所托的品质一样高贵。中华文明能够历几千年而不衰,每每都能从乱世中崛起,正是仰赖中国人身上这些宝贵的品质。所以,这首歌尽管一咏三叹,尽管如泣如诉,尽管讲的是人在命运的轮回下都快要挡不住了,都快不行了的那种无奈,但是咱们中国人骨子里却还是在坚守着这点。
为什么我可以很好地理解这首歌呢?因为我写了很多年的诗。而且,10年前我有一首诗,跟这首歌写的是前后脚。那首诗叫《望见》。
只在纷扰的人流中
抬眼
我知道
你就是这世界上
只有这个时候
我才知道
你来自我的梦中
来自另一个世界
或另一个星球
只是为了赶赴
几世几劫之前
我们的一个相约
只有此刻
只有在这唯一的地点
我们才能相遇
才能感受到
这片刻
而你一旦转身
我们又将消失在彼此无尽的轮回中
2013.10.28
这首诗,一样是用女性的口吻写的。为啥?因为当时我到了一张图片,然后就写了这首诗。那应该是一张新闻图片,一个穿大衣的风尘仆仆的男人在虚化了的人群中,戴顶鸭舌帽,关键是那一双锥子似专注地看向右前方的眼睛。画外,老远一定是他爱上的女人。这个画面一眼千年,我从这个画面的定格里,确定两人一见衷情,然后一转身就进入无尽的轮回,一世一世彼此追寻,一世一世彼此奔赴。
但我写的是此刻,就这一刻,就这片刻一眼望见的欢娱。我是在轮回中写此刻,写此刻之后就是轮回。就这几分钟,甚至就这一分钟,我们才能相遇。
只是为了赶赴
几世几劫之前
我们的一个相约
而你一旦转身
我们又将消失在彼此无尽的轮回中
我有很多诗都是看图片写的,这个没什么。《花妖》也是看到故事后写的。都没有经历。这种创作方法也很正常。
《花妖》写的是什么?写的是轮回中的心理感受和轮回的背景。
就是它写的是我最后的两句:
而你一旦转身
我们又将消失在彼此无尽的轮回中
他把这两句所讲的轮回,放大了来写。他的重点在轮回,我的重点在望见的那一刻。
写这些东西,靠的是什么来做支撑呢?是人性的忠贞与坚守,还有相遇那一刻的温馨,即我所说的一眼千年。是刀郎歌中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这一点残存的记忆片断,这么小的一个片断,也是一份温馨,足够支撑我们走过那么漫长的几个轮回。
这是一种大沧桑,一种大坚贞。
这样的细节,在中国古诗词中还有不少,比如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时李煜是阶下囚,自然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天壤之别。但支撑他的是什么?是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时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是在梦里梦到的那一点点欢乐(梦到故国,不觉得自己是客人,以为自己是主人,所以欢乐很尽兴),这一点点的欢乐,他还说他贪,贪着这么一点在梦里残存的欢乐。读到这里,人心里会紧缩得发痛的。读到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时,也是一样的。残存的温馨,就像冬日炉火的余烬,火都灭了,人却不愿意离去,还是守着火炉。
而要说到这种贪,仓央嘉措就是极品了。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活佛,清代两个最优秀的诗人,他一个,再就是纳兰容若。仓央嘉措在尘世爱情、人的肉身与佛法之间挣扎,他贪的是多么微不足道的温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只是因为那地上你匍匐过,我就匍匐上去,这才是贴着你的温暖。这是个什么温暖?面对这样的词,你会怎样)。他要如何才能像他的诗中说的那样,不负如来不负卿呢?这些文字,字字珠玑。在人类文学史上,那么宝贵。但是你在西方语言中,能够读到这么简洁,这么优美动人的文字吗?只有中国文字才能做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还有: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的文字。只有中国文字才具有这个魔力。因为只有中国文字才具有一种画面感,像放电影一样的画面感。而且只有中国文字它才以这种画面感来表情达意。
还有写人世的悲欢离合,写命运,写那种无奈、绝望的感觉,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是怎么写的呢?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壮年听雨的时候,是孤独一人,在外漂泊,在江上的客舟中。秋雨,大江,乌云滚滚,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晚年呢,在僧庐下,孤独无依,头发都花白了。蒋捷写人世的悲欢离合,但重点是写命运的沧桑,写那种无奈、绝望的感觉。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才不管你呢,它只管它自己在台前滴嗒到天明。
多么无情的雨,多么恼人的雨,又是多么绝望的雨是吧。
这种感情,感觉,其实和《花妖》中是一样的。
但我们中国人心中,一直在承受着。从诗经,到花妖,中国人的心,这是多么的坚韧。
最后说几句,中国这种文化传到日本去以后,日本就从樱花倏忽就零落的美,发展出一些艺术作品,然后回头中国人就把日本的这些捧到了天上。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舞女》里就有这类表达和烘托。其实日本那种病态的美,和中国人这种大美,不在一个层次。这是小美和大美的区别。有些东西,他们不一定能够体会得到,纵使体会到了,也不一定能够抓住。中国人抓住了它的魂,这就是大沧桑。文学艺术有两个根基,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正确地表达、准确地表达。很多人在这两点上都过不了关。
对了,提醒各位网友:对那英有意见归意见,但不要波及她的家人。毕竟这些事情与她的家人无关,与孩子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