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转折点就在本周:今天的解除观察人数应该在13000左右
(2022-04-18 10:59:03)
上海疫情转折点就在本周:今天的解除观察人数应该在13000左右
麻烦上海方面的朋友查证一下。
1.上海疫情转折点就在本周
今天,上海公布了4月17日疫情数据。确诊人数是2417,其中有853人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另有19831名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则上海4月17日新增感染者人数=2417+19831-853=21395人。比4月13日的高峰数据低6210人。相比4月16日,减少2548人,下降幅度为10.48%。两位数下降,也是4月份以来第三次两位数下降。
这个数据是近5天来的最低数据。也即上海在13日创下的高点,已经有4天没有突破了。以前最长两天。明天如果要突破高峰数据,得一天增加6211人以上。这波疫情以来,上海没有哪天有这么高的日感染增量。基于此,27605相当大概率就是单日新增感染人数的拐点,这方面数据的转折点。而大局的转折点就在本周。
我前面一直在讲,这里就是顶部数据,转折就在这附近,转折点出现了,拐点出现了,大家都不信。大家反驳的理由,要么不信我的数据分析,要么认为,上海数据有假,滞后。人为把数据压低。
我的观点是,小范围出错也许有可能,大范围不可能。
为什么?因为疫情传播速度。这个疫情传播速度,上海前期传播速度是1/3,每天增量是前一天的1/3。你们自己用计算器或ECXEL表算一下试试,假设1000例做假,然后看看10天后是什么结果?这种疫情规模,这种速度,纸一定包不住火。因此,在此疫情背景下,没有人敢大规模造假。是疫情传播速度决定了这个。
而按照现在的速度,大领导前几天报出来的速度,4.158%。即使有数据造假,也改变不了大局。假设每天隐瞒1000例,第二天多出83例增量。2000例,多出166例增量,一样改变不了大局。
所以,我相信自己的数据分析,我相信上海数据,而且判断即使有点问题,也改变不了大局。
2.本周会出现关键的转折,就是方舱医院压力解除
今天,预判方舱医院解除观察人数应该在13000左右,但上海没有公布相关数据,麻烦各位把这篇文章转到上海人中间去,请他们查查今天的这个数据。我要印证一下,后面好进一步做出研判。谢谢!
我写到本周方舱医院会迎来出院高峰,有人不相信,问凭什么?凭什么你就能做出这个判断。凭什么相信你?你又不是专家。
简单地说,我凭的就是大数据。这是把自己说得高大上一点。说简单一点,我凭的是逻辑。再说低级一点,我凭的就是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我每天在这里做数学题,用的是小学二三年级的知识储备。在这方面,我不需要复习。闭着眼睛就能做。
因为决定每天出院人数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医生治疗水平,在院人数。
上海方舱医院医生的治疗水平我不知道有多高,我也不管有的高有的低,但有一个数据可以反映他们的平均治疗水平。就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平均时间。当这个数据出来后,就很清楚了,决定未来出院人数关键的因素,不在未来,而在过去。在于过去入院人数和平均出院时间。这个能理解吧?
如此,则看着过去,就能推知未来。我看着过去的数据,就能知道未来什么情况。这个很简单。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知识,但需要逻辑理解能力。
4月4日进方舱医院的人数是13086人,目前上海方舱医院患者的平均入院到出院时间,我判断为13天左右。因此,4月17日,出院人数当在13000左右。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即这13086人中,有多少人后来成为确诊病人了。这个数据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减去这个数据就可以了。但是,这个不影响大局,因为每天由无症状转确诊人数都不大,比例很小,即使不减去,也不影响大局。
这里的重点是逻辑。逻辑关系理顺了,一点也不复杂。
下表揭示了这种关系:
出院时间 | 入院时间 | 无症状人数 |
4月1日 | 6051 | |
4月2日 | 7788 | |
4月3日 | 8581 | |
4月17日 | 4月4日 | 13086 |
4月18日 | 4月5日 | 16766 |
4月19日 | 4月6日 | 19660 |
4月20日 | 4月7日 | 20398 |
4月21日 | 4月8日 | 22609 |
4月22日 | 4月9日 | 23937 |
4月23日 | 4月10日 | 25173 |
4月24日 | 4月11日 | 22348 |
4月25日 | 4月12日 | 25141 |
4月26日 | 4月13日 | 25146 |
4月27日 | 4月14日 | 19872 |
4月28日 | 4月15日 | 19923 |
4月29日 | 4月16日 | 21582 |
4月30日 | 4月17日 | 19831 |
也即方舱医院的出院最高点,应该在4月25日到26日左右,本周日到下周一。这个岗翻过去了,后面方舱医院的压力就小了。为什么本周是出院高峰,过去的数据和逻辑关系告诉了我。
3.方舱医院压力过后,上海的压力是物资供应的压力,治疗的压力,供应链的压力。
物资供应的压力不讲了,前几天讲得很多。治疗的压力,主要是因为前期新增感染者人数比较少,但现在比较多了,而且每天增量也不小。因此,后面当方舱的压力转小之后,医院的压力就会逐步大起来。供应链保供的压力,则是复工复产的压力。这个2020年大家经历过。这里只提一下。
后一篇:上海:方舱隔离关键转折点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