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nmin0001
anmin000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6,717
  • 关注人气:77,8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信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还是有用的

(2022-04-10 14:38:24)
相信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还是有用的

今天看了个视频,钟南山院士给南开大学学生线上做的一个演讲,内容是科学抗疫。讲到上海疫情,说出问题主要出在病毒的隐秘性传播。这个问题怎么出现的呢?就是流调速度慢于病毒传播速度,导致社会面没有清零,就出现病毒隐秘传播链。关于病毒隐秘传播,以前我在分析西安疫情时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就是子牛门诊部药房那姑娘如何感染的不清楚,然后她坐了几天公交等等,因此她向下游如何传播,传播了多少人,这些就不清楚,这是一条隐秘传播链。3月12日我的文章《中国人行动起来,别因你一人封锁一座城》中,有这样一段话:
“第一,社会面并没有清零。如果疫情可控,新发现的人应该都是在封控管理或管控人群中发现的,如果有一例不是,那么社会面就没有清零。社会面没有清零,就得大海捞针。比如全上海如果有1例没有被捞出来, 就得想办法把他找到,找到后就得进行隔离。不找出来的话,他会传染,最后就会像西安那样,因为一个人而封锁一座城。我过去的说法叫做饱和检测。
近期至少有两例是自动去医院看病发现的。一例是3月8日确诊女子1号,25岁,住平型关路300弄,上班地点是静安北站街道河南北路233号。还有一例是个小姑娘。
也就是第二点,学校发现了。浦东新区竹园小学长岛校区8岁女孩,3月9日确诊的4号,因为发热发现的。因此,离社会面清零还有距离。”
3月12日确诊人数也好,无症状感染者也好,都是比较小的数据,到3月29日我再写文章谈上海疫情时,是不得不写了。因为疫情已经像漫天大火了。当天是3500例。那天的文章中我说过,前面那么小的数据流调都有空白,都有不到位的死角,现在一天这么多人,流调不可能做到不漏一人。
这个应该不怪流调,问题就出在全局没有掌控住。因为它是流调和病毒赛跑,流调快,疫情可控,流调慢,疫情爆发。
钟南山院士对南开学生的演讲,还讲到了他打的第三针。他第一针第二针都是灭活疫苗,第三针是高福院士团队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钟南山院士他们的团队本身就在研发mRNA疫苗,疫苗研发到了哪一步,现在暂时还不清楚。但他个人第三针打的是智飞重组蛋白疫苗,是序贯接种。而我前面给大家推荐加强针的顺序是:高福院士团队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建议大家用前两种,反对第三针打mRNA疫苗,也建议大家第三针最好不要打灭活疫苗。
这些结论,都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