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下周决战检测,新增感染人数高峰在下周一二

(2022-04-10 08:48:49)
上海:下周决战检测,新增感染人数高峰在下周一二


(这个高峰拐点很重要,希望上海博友广为转载这篇文章。)
1.下周一二上海容易出现第一波新增感染人数高峰
今天,上海公布了昨天的感染数据。
新增确诊人数1006人,其中191人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937人。以此,昨天新增感染人数为1006+23937-191=24752人。
由近几天的数据,基本可以判断,不出意外的话,第一波新增感染人数的高峰,基本将在下周出现。周一周二最有可能。
从概率上来说,今天公布的昨天的数据,和明天公布的今天的数据,也有可能出现第一波的高峰数据。但昨天的数据成为高峰数据的概率很小,明天公布的今天的数据有可能,概率稍大点,但下周一的概率更大一些。
为什么?看数据:
时间 感染数 增量 增速% 原速度值 相差 相差幅度%
3月31日 4482
4月1日 6309 1827 40.76
4月2日 8153 1844 29.23
4月3日 8935 782 9.59
4月4日 13350 4415 49.41
4月5日 17037 3687 27.62
4月6日 19967 2930 17.20
4月7日 20899 932 4.67 26309 -5410 -20.56
4月8日 23204 2305 11.03 27516 -4312 -15.67
4月9日 24752 1548 6.67 30550 -5798 -18.98
昨天同前天相比,增量1548人。如果要使昨天的数据成为高峰数据,明天公布今天的数据,增量至少应该0,甚至为负,这样一天要消化掉1548人的增量,数据偏大。所以昨天的数据成为第一轮的高峰数据,可能性很小。
我们可以看看4月5日以来,上海每天增量相比前一天增量的变化情况:
4月5日 -728
4月6日 -757
4月7日 -1998
4月8日 1373
4月9日 -757
相比前一天下降数量,有两天为-757人,一天为-728人,一天为-1998人,一天为1373人。正常情况下,降个七八百人有可能,降到1500多人,有难度。
这就基本排除了周六数据为高点的可能。
然后周日数据有这个可能,只是概率偏小。上海今天如果异常地加大检测力度,有这个可能。但我还是以常态估算吧,况且你不知道会有哪个环节会出现人为的扰动。就像4月8日数据一样,一旦出现扰动,时间就会拖后。
以此判断,下周会出新增感染人数的高点数据,而且以上半周的可能性最大。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周一,稍晚是周二。如果有扰动因素,也有可能拖到周三。
2.个位数增速第二次出现,整体仍在降速。
昨天的文章谈了,上海数据要出现拐点,先得降速,降到个位。昨天说这个任务完成了一半。今天公布昨天的数据,速度再次降到了个位,增速为6.67%。这个速度还需要再降,正常情况下,一到两天,多在3天,会降到负数。降到负数了,高峰数据就出现了。注意,我昨天的文章讲了,这个速度为零或负数,是高峰数据出现的第三个条件。
然后上海从4月4日以来的整体增速也在下降。我仍然用指数型增长来核算数据,昨天的数据是4月4日数据的1.8541倍,按天换算成指数型增长速度,为日增13.1425%;昨天算出来的结果是14.8208%,可见降速在继续。这是加大检测、加大隔离力度带来的积极变化。
3.见到高峰会给隔离带来很多积极变化
前期我说了,防疫重于治疗。上海目前防疫的最大难题就是隔离。从3月31日开始,到昨天一共新增感染者147088人,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减去转为确诊患者人数后,仍然达到141861人。就是如果找不到14.2万张隔离床位,这些人就只能在家隔离。所以,目前上海社区之中,不排除有个别这种情况。但新增感染人数见到高点对上海最大的好处就是隔离压力相对会要好一些。因为后面你大致看得清了,你能看到希望。我前期预估多可能要近50万张隔离病床,后面估计可能会要少一些。但到底少多少,取决于前期隔离病人解除隔离的速度,以及后面的检测速度和清零时间。这个取决于检测速度。多一天,就多出几千上万甚至一两万人。对吧。
4.上海下周的任务:决战检测
一是争取周一新增感染人数见顶;
二是见顶后要尽快通过快速检测,将每天新增感染人数压下去,通过快速检测快速隔离,将它压到零。
目前,这是唯一的办法。
当然,从前期数据来看,下周压到零的可能性偏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