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角力:相持及其走向(3)

(2021-09-12 14:56:19)

中美角力:相持及其走向(3)

现在,中美政策已经到了一个关口。正常情况下,美国当退出宽松政策,减少印钱,再加息。但现在他们不敢退,因为经济还没有复苏。要压通胀,想找中国,中国又划了三条红线,两个清单,那些他们又不可能答应。于是美国就只能忽悠中国人,别发展那么快,只是按照美国的德性,他们不会说实话,但他们会联合其他国家,推动中国减排,推动中国少排放,就是放缓经济发展。这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就是,美国在中国不合作的情况下,会推动中国的通胀。

这句话怎么讲呢?就是前些时当美国连连往中国打电话,美国高官连连往中国跑需要中国合作,有求于中国时,从全球市场上,美国也是做出了姿态,这就是推动美元强势;美元一强势,那么全球大宗商品就会下跌或横盘,这个有助于中国缓解通胀,因为中国是资源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上游进口的成本上涨的压力,中国并不能完全向国际社会上转移,因此,美元上涨,有利于中国通胀稳定。但当中国在天津给美国划三条红线递交两个清单之后,美国知道中美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于是他们转而推动美元指数走弱。美元指数走弱,全球大宗商品转而又抬头上行,于是中国的通胀,就又向上了。8月份,中国的PPI达到9.5%。这是美元指数推动的。

美国推动美元指数上行,全球通胀缓解,美国其实也受益的。但美国相对来说是间接受益。因为先受益的是资源进口国(进口价稳定或便宜了),当资源进口国输美产品价格不升或下降时,美国才受益;况且不是所有中国输美产品都敢提价,特别是中国中小企业输美产品,上游涨价的压力,更多由中国中小企业来扛。但既然中美基本不可能和解和联手,那么此时美国就选择推动美元贬值,美元指数下行。此时大宗价格向上,中国通胀加速,这是美国在利用手中的利器在给中国出难题。中国通胀更厉害,中国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就更加难受了,而且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产品的出口。

所以我们看到,中美两国一方面在台面上通话的通话,视频的视频,但私底下都没闲着,都在选择和出台对自己更有利或对对手更不利的政策,双方连连过招儿。包括非洲政变,也是瞄着中国通胀,台下连连出刀。

这种情况下,双方僵持着,就看谁先受不了。但既然是拜登先打电话过来,那么显然是美国比中国更难受。美国正处于疫情的高潮期,封城又不敢封,还有近1/3的美国人打死也不打疫苗,也不戴口罩;从阿败退又丢脸丢大发了;况且马上又到了财政悬崖,最多10月份美国国债红线又要到了,加上美国是不是再继续给老百姓发钱消费,如果再发钱,美国国债又将上30万亿的台阶了。等等,美国现在死扛,能扛多久?

导致中美大变化的,有两个:一个是20国集团会议。因为要议税。美国没钱,而美国政府要启动基建计划,钱从哪里来?拜登的结论是加税,而且是全球一起加税。如果全球一起加税,那么美股大动荡怎么办?要想美股不动荡,只能无底线印钱,就像去年那样,美联储无限量印钱购债(含企业债)。但无限量印钱购债,通胀得继续;通胀继续,美国如何退出宽松?因此,退出宽松,美国就是危机;不退出宽松,美国通胀无解。美国人,且受着吧。

现在美国马上面临国债大关,还有给老百姓是否继续发钱。20国集团会议上,再就是给中国设更高的减排指标,那就看中国往不往陷阱里跳了。我的判断是,不会。

对中国来说,目前难受的就是通胀,还有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利润形成受阻,以及民营企业投资不足。但一方面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上游涨价,这个还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所以目前相对来说,中国要好受一些。毕竟中国在增长,中国经济在复苏,中国出口数据高增长。后面只要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完成进口替代,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攻克技术难关,中国会越来越主动。而美国现在不可能完成财政平衡,每年两三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不用几年,美国的国债+地方债会超过45万亿,到时美国连加息都不敢加。而且美国现在想停止刺激又停止不了,这些,都够美国喝一壶的。

大的变化,当在四季度发生。

况且中国手中,还有一个货币政策没有动呢?中国一旦降息,美国怎么同中国竞争。

4.关于降息,我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谈中国降杠杆拆弹的问题。呵呵,有些所谓的专家,真的不敢恭维。20世纪中国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拆弹的问题上,我的观点早已经说了。数量型降杠杆此路不通,价格型降杠杆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降息+紧货币(至少稳定货币)的政策组合,才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唯一出路。这个思路,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就是实事求是。

另外,到今年3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042亿美元,6月底是10619亿美元,减少了423亿美元。有人炒作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当然,如果真的减持,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毕竟这个问题,是我在08年底09年初提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