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来看待一个市场
(2016-05-30 09:34:59)分类: 思想的光芒 |
多维度来看待一个市场
去年元月,上证指数从3404点开始调整的时候,朋友推荐来一个教授,说是90年代初即为某券商的操盘手。然后我让他谈对内地银行指数和上证50指数走势的看法,他说整理个报告出来。结果一个多月,报告没有整理出来。于是我等了一个多月,在二三月间整理了个大势报告,判断大势向上。博客上有那个报告的,大家如果仔细看我那段时间的文章,应该可以看看我当初是怎么研判那时的行情的。
市场事后看,非常非常简单,但是事前看,事中看,都不容易。我们现在要研判未来的大底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这个都不是三言两语都能够说清楚的。
我们对市场顶底的判断,从来都不用一个指数,也不只用一个维度。
比如最近,我反复谈到一个形态,下降楔形和三角形。创业板为三角形,下边是不断抬高的,如果这个三角形支撑有效,那么创业板下一个低点应该高于1779点和1841点。如果下降楔形成立,那么2638点应该被跌破,而且,上证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会创新低。但是我们看到,恰恰是市盈率最高的创业板,在此逻辑下不创新低;市盈率最低的恰恰创下新低,那么这种情况是否合理的呢?
如果从投资价值的角度,这种情况恰恰是市场要改变的。因此,我们判断,上述两个形态,最终可能未必都靠得住。内在逻辑在这里。
形态是表,它不是里。内里是企业的投资价值,以及场外资金的判断和态度,场外资金是否进场。没有场外资金进场,我们说得再多,形态做得再好,那也没有用。
保垒一定是从内部攻破的。里头不想跌,外头不想进,那么事情的发展,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了。先会一点点变,最后到质变的临界点,就大变了。
现在机构资金的外逃,正是量变。
他们每天外逃一点点,每天外逃一点点,散户每天接盘一点点,每天接盘一点点,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么来的。
前一篇:经济低迷,股东更会从股市中挣钱
后一篇:市场开启从量变到质变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