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盘走势相当复杂

(2016-05-26 17:54:42)
分类: 思想的光芒
找底是个复杂的活儿

我们看形态,这个其实是表。看均线,实际是看成本,关注不同博弈主体他们的成本,他们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比如国家队,根据券商公布的数据,证金亏损在23%,那么就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要那么拼力护盘,为什么要反技术操作(他们的平均成本在3600点一线)。
但仅仅是这样博弈,不可能给你提供一个较好的买入点。就是我们不能每天说证金公司亏损了多少,然后就不管不顾地买或永远也不买。我们要的是,那你的买入点呢?你在什么点大规模建仓。这个问题,就是从博弈回到了市场,从市场回到了自身。也从质回到了量。也即既从市场不同主体的地位来看,也从你自己的重仓点来看。
而市盈率的中位数,还有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市场投资价值的数据。它们其实是可以与大盘的空间结合起来看的。
我们要解决的是,到底什么位置进场。
现在是平台,这个平台,也许可能做成个小底,也许不能。平台连续放量拉升,就做成了小底。放量若特别大,甚至不排除做成较大级别的底(当然如果结合其他的来看,比如均线,就发觉可能性不大)。不放量,就此横着,或者因为种种因素破位,就啥也不是了。这个并不能解决问题。
看成交量,实际上是看有没有新资金进场。这个是我们尤其关注的。新资金进场,我们会盯着他们,看他们的实力和手法。这个可以给我们足够的信心。
看时间和空间——空间实际上是跟投资价值相关的,即跟市盈率中位数相关,跟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高度相关。这个我们需要注意。
看时间呢,则是为了找到一个可操作的买入点。
所以,我们看的因素很多,表面是平台、形态,平台和形态的背后是K线组合,它是我们观察资金动态的一个窗口。新资金是否建底仓,这个从K线组合中是可以找到蛛丝蚂迹的。平台呢,则一般是K线组合底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最后那个横盘的地方,才和其他地方有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必须跟量能结合,跟均线结合,这样就能找到新资金进场的状态,研究并明了他们处于什么阶段。这个才是我们感兴趣的实质内容。至于博弈,它可以解决我们的对手问题,但不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而前面这个,可以解决我们的队友问题。从市场上找到自己的朋友和队友,明了他们处于什么阶段,就知道我们该如何动作。再辅以时空和价值,相对而言,这底就能找到。
因此,找底是个复杂的活儿。
而形态,则可以在某些阶段跟K线组合结合起来运用。这个前面说了两句,就不再多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