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精神的黑暗(一)

(2014-12-24 20:58:41)
标签:

育儿

复利

原理

夏天

计算器

分类: 思想的光芒

穿越精神的黑暗(一)

 

1995年夏天,我在武汉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用计算器和几张打印白纸、一支笔,把3%到35%每相差一个点的利率,从第一年起,计算到了第50年。因为要保证算对,把数字抄对,这个过程极为艰辛。天那么热,算好了要抄,抄错了要重算,算错了或输入错了一个字,就又得重来。整个算完以后,还得一个个地核。核完以后,再一个个数据地看,仔细地想,发觉好像数据不对,又全部重算。全部重算后,发觉没错,于是就对着那个庞大的利率表上那么多的数据一点点地分析原因,最后总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其实是复利原理。其他人学习复利原理,是老师讲的,课堂里学的,安民学习复利原理,是自己拿计算器算的。当年的年利率是9.18,我想如果一万块钱,存银行,18年后会是多少,结果是44507.43;如果是10.18呢,结果是51969.32元;如果是11.18呢,则是60597.32元,与前者相差16089.89。那个年代,16000多块钱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吭哧吭哧干了一年,也才能存1万1千块钱,而且那个时候咱们还是收入比较高的。为什么只有两个点的利率差别,最后会有那么大的利息差呢?会不会是算错了。仔细算了好多遍,发觉没有错。一万块钱,一个点,一年相差应该是100块,两个点是200块,18年正常情况下应该是3600元呀,为什么会有16000多呢?

于是我花了一个夏天,从3%一直算到35%,从一年算到50年,一点点算,一点点看,最后总算把它算清楚了。然后是挖着脑袋想,想破脑壳想,最后总算把它想明白了。

那个夏天,安民是极其孤独的。好多次算得人都想吐,几乎快要把计算器扔掉,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帮助你,而且周边的人完全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干那个没有意思的事情,还把自己弄得那么累,那么不堪。它有什么价值呢?尽是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而且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它是复利公式,我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问,也没有好意思问任何人。

一个夏天的孤单,那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感觉,那种几乎快要怀疑自己智力的追问,那种搞不清数据为啥是那个样子的痛苦和失败感,一直在啃噬着我的心。那段时间真的是一种很失败的感觉。好在不知道是复利原理,如果真的知道了,只怕死了的心都有。

直到最终,咱终于摸到了那扇规律的大门。

至今为止,复利公式的字母安民一直不清楚是个啥,但这并不妨碍咱对复利原理最深入的理解。那个夏天的孤独,它让我终于窥探到了财富的奥秘,我相信自己掌握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而且自己在后来的投资生涯中,几经努力,终于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