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都是大面积开发商意见反馈养老金股票 |
分类: 思想的光芒 |
短线大盘和以房养老
短线,大盘继续反弹。没太多好讲的。五小波下跌完毕,至少应该有个三小波的反弹吧。
今天要谈的,是以房养老。以房养老后面,是整个中国房地产政策,以及程序公正问题。
这是我们想谈的核心问题。
换句话说,安民反对现在的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利益链条的整个格局,当然安民我改变不了。但是,我的观点还必须完整地讲清楚。
以房养老,似乎是吴晓灵推动的,这个央行的前任副行长,老大妈想做点好事儿。简单地说,当你老了,没人养你的老了,怎么办,把你在城市里的房子拿出来,给相关的机构,他们养你到你死去。你死了,房子也就不再是你自己的了,也不再是你儿孙的了,而是相关机构的了。
安民心理难受的,倒不是他们的这个想法,而是从大局上感觉到特别窝心。
什么大局呢?
比如,现在一个年轻人22岁大学毕业,到32岁或30岁左右了,要买房子了,就把父母的积蓄,甚至爷爷奶奶的积蓄都拿出来,一起付了首付,然后贷款30年,用30年的时间夫妻二人一起还贷款。老了,60岁了,正常情况下,政府应该给他养老。他年轻的时候也交了养老金了,老的时候政府给他养老,很正常。可是呢,政府因为各种原因,包括养老金缺额较大,手中欠账很多,加上到时退休的中国人口结构,导致政府没那么多钱了,于是就好办了,你把房子拿出来吧,政府还是会负担你的养老金的,但可能你还要以房养老。然后你死后,房子就是那些机构的了。因为他们养了你的老。
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局限于一个局部来看,看局部,你总觉得有问题,但你总看不清楚。要看,就看全局。怎么看全局呢?全局是我们这辈子辛辛苦苦地干了一辈子,可创造了什么财富没有。这个才是全局的问题。那么我们就顺着这个问题找下去:
前22年,玩儿,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父母养着我们。
22岁到30或32岁,挣钱养活自己,为买房交首付拼命攒钱,因为要结婚,没有房子结不了婚。
32岁到60岁左右。拼命工作,夫妻二人拼命挣钱,攒钱还房贷,养育儿女,过紧巴巴的日子。
60或62岁以后,老了,政府你一部分退休金,但好像还不够养老,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给养老机构,让他们给我们养老。夫妻二人死后,房子也是机构的了。
那么我要问,以前的人,比如现在40岁到50岁的一代人,他们是为一套房子工作,为了当房奴工作,他们死后,还有一套房子余下给子女。一旦全面实施以房养老的政策以后,那些参与这个政策的人,他人一辈子到底是为什么工作?一辈子到底是干了什么事儿?
我的回答是,他们年轻时拼命工作,为了就是年老时能够给自己养老。也就是他们干了一辈子,前22年被爸爸妈妈养,老了时养育一个子女到22岁吧,然后其他的时间,他们工作、生活了一辈子,到头来就是自己养活了自己。甚至可以说,如果未来继续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话,他们的一生,除了养活自己,基本上还是负值。因为小的时候是父母养育了你们夫妻二人,后来是你们夫妻二人养了一个孩儿,是二比一的关系。
这样的话,我们就从总体上看清楚了这个问题的荒谬性。
既然是荒谬的,为什么它就出来了呢?
可它就是出来了。那些推出政策的人,它们不知道它的荒谬性。因为他们不从总体上看问题。
既然这个问题,这个现象是荒谬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反对。
反对的理由,是在这个制度之下,全体工薪阶层的中国人,他们生活一辈子,将没有任何价值,最后也不会有任何尊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情况呢?这是由于不合理的一系列政策造成的。就是我从04年一直在讲的程序不公正。按照这么个程序操作下来,实施下来,它就一定会形成大面积的不公正。最终导致全体工薪阶层工作、生活了一辈子,将没有任何价值,最后也不会有任何尊严。
这种不公正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第一,歪曲的土地政策,导致地价奇高,利益首先流到了地方政府。
第二,地价奇高加上不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政策,导致房价奇高,利益流向了地方政府以外的房地产利益链条,当然也包括银行。
第三,过去不合理的养老政策及其欠账,加上不合理的人口结构,导致政府在你退休后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钱来养你,需要你把房子弄出去。
是这在三方面的原因,导致你的人生价值被剥夺了。你的价值,被土地、开发商及其利益链条、养老政策剥夺了,它们不仅剥夺了你的价值,也剥夺了你的尊严,导致你死后,一无所有,连个房子也不可能给子孙留下。好果这个政策实施下来,今后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尽其一生,就是这么个结果。
你说安我面对这个局面时,我能不反对吗。我会把我自己想的问题想清楚,然后寻找机会,通过合适的渠道,把意见反馈上去。
不能这样让绝大多数中国人生活得没有尊严。
程序不公就是这样。所有的环节,所有的程序,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合理合法的,但是最后按程序操作下来,总是有人能够通过那个程序剥夺别人的利益——有时甚至是极为严重的利益剥夺。就像现行的土地政策、房地产政策和未来的以房养老政策执行下来一样。
你的人生价值和尊严,就有可能被这样不合理的政策给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