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做头直线要么就是宏观经济 |
分类: 短线判断 |
反弹已经结束,兼谈建数学模型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建数学模型的事。
做股票时,如果要进行精确的分析和预测,有时就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我在2001年版的《股票翻番》和在此前后的某本书的改版本中,在全国率先用到了直线及其沿伸,后来就顺藤摸瓜,开始建立直线分析的数学模型,尽管有一些差异,但在很多时候,还有不小的作用,而且有时还异常精确。这表明直线分析在股票操作中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
后来查看江恩股票箱,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箱子,里面的精髓,除了时间的要素外,再就是直线分析。
今次分析宏观经济,包括分析到某些行业,开始建立数学模型,要用到指数增长的模型。前天晚上和昨晚在边研究边操作,发现指数增长模型的建立,并不是那么难。其间解了一个指数方程,是中国政府前20年财政收入增长的指数方程,要开20次方,呵呵,结果我把它给解出来了,感觉并不是特别难。今天中午解了一个12次方的方程,就是黄金12年大牛市的数学模型,也不是特别难。当然,要借用一些手段哟。
在前46年中,我怎么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解20次方和12次方的方程,也从来没有学习过。方程和建模,是有很强的联系的。正着是解方程,倒过来就是建模了。这个我在边操作中边觉悟到了。我14岁前的数学很好,14岁以后,数学不差,但也谈不上好,经常感觉到自己数学知识的欠缺,感觉当年高等数学学得太浅太差。现在说出自己无师自通地解20次和12次方的事,恐怕大家要么认为我数学原来就学得很好,要么觉得我能够解出这么复杂的方程,真的有点难以相信。现在我告诉大家,我的方程改得很好,很对,也很顺利。没有别的,实践需要,就是最大的动力。尽管好些数学知识我可能不太通,但是一旦需要,一旦钻进去了,就能够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无时不在,并不一定需要跟着哪个具体的老师去学,问题是最好的抓手。还有,有时即使前人发现过了的知识,我们也可以独立发现一盘,不是别的,对知识的体会不一样,深刻程度也不一样,最后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也不一样。
好,现在谈点大势。今天反弹见5日均线,正常情况下,反弹已经结束,短线有盈利的,应该撤了。至于创业板,不可过于乐观,小心点不为坏事。今天大量,如果两天内它不能够吃掉这根放量的阴线,那么极有可能是在做复杂的头部了。明后天要盯文化指数是否会出现放量大跌的情况,因为明天,正常情况下它该选择方向了。一旦它选择向下,那么创业板就是做头无疑了。当然,选择向上的话,那还得要继续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