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nmin0001
anmin000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0,519
  • 关注人气:77,8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好声音和吴莫愁都该感谢哈林

(2012-09-29 10:41:46)
标签:

哈林

张玮

那英

吴莫愁

中国好声音

分类: 文学评论、理论和文化评论

中国好声音和吴莫愁都该感谢哈林

 

先祝大节日愉快哈!

昨晚看了中国好声音那英组的比赛,没什么好说的,想说的倒是哈林组的比赛。说实在话,在这个节目之前,对庾澄庆和他的歌了解不多,但是这个节目,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庾澄庆,并且明白他对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价值,明白了中国好声音这次请他做导师,是真的请对了。

庾澄庆对于中国大陆摇滚音乐的价值,在他那组上次决定组内四强的比赛中,即已经体现了出来。在四个导师的队伍中,场面上最好看、最热闹、最具有摇滚和自由演绎风格的,就是庾澄庆。从他那组的声音和舞台效果看,音乐是通向艺术和自由之路,歌唱是个人生命和内在力量的迸发,是个人内心情感及其变化的细致诠释,这些,在庾澄庆那组学员的表现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庾澄庆对于中国好声音和吴莫愁的价值,正在于对吴莫愁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上。台上的四个导师中,喜欢吴莫愁和觉得吴莫愁莫名其妙的,都有。那英喜欢吴莫愁,刘欢更是觉得吴莫愁唱得莫名其妙,他很难说是喜欢吴莫愁的,他如果说不讨厌吴莫愁,我们就觉得万幸了。换句话说,吴莫愁如果选择在刘欢那组,她的结果就是两个,第一,她自己的特点会被刘欢作为导师强行修理,会修理得支离破碎,甚至完全不成样子。第二,即使她很免强地保留了自己的特点,那么她一定会很早就被淘汰。杨坤对吴莫愁说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讨厌。他对吴莫愁在音乐上的另类,能够有多大程度的容忍,说真的,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知道。但我们从他对吴莫愁参赛以来的整个评价中,可以知道他没有想过要去深入、仔细地去理解吴莫愁,仅就这点而言,吴莫愁如果选择了杨坤,估计她的命运,一样是要被淘汰。

那姐喜欢吴莫愁,这个很明显,她也没有掩饰。但那姐对莫吴愁的喜欢,更多地是觉得她可爱,这实际上是缘于吴莫愁的台风。吴莫愁太喜欢表演了,她的舞台控制力太强了,她人尽管不漂亮,但是她的个性很可爱。正是她率真的舞台表演,赢得了那姐的欢心。但说实话,那姐对吴莫愁的喜欢,还是仅仅停留在喜欢的阶段,而不是基于对吴莫愁的理解。这从那姐那组的四强赛比赛中,即可以看出端倪。

那英组决赛,四强之中,张赫宣、多亮、梁博,都是歌唱型的选手,唱的多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那英对她的几个弟子的喜欢,第一是张赫宣,第二是梁博,第三是多亮,最后才是张玮。那英不太喜欢张玮,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张玮最有个性,他喜欢唱他自己的那一套,换句话说,是音乐形式。张玮喜欢玩儿音乐,喜欢形式化的东西,而那姐喜欢那三位,根本的原因在于她从内心喜欢歌唱型的选手,喜欢那种演唱自己内心、通过歌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选手。这从她给梁博和张玮打分就看得出来。张玮40,梁博60,二者相差20分。这种差别,缘于那姐对音乐的理解。这种理解,不关乎张玮或梁博个人,而关乎那英认为音乐或歌唱应该是什么样的。原因就在这儿。

而我们如果把吴莫愁和张玮放在一起,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是,吴莫愁她就是玩儿音乐形式的,她跟张玮是一个类型的歌手,只是,她比张玮走得更远,她玩儿出的花样更多,更加令人难以接受,不仅是普通的中国人,众多的歌手、歌唱家都难以接受。

正因为如此,那姐可以喜欢吴莫愁的舞台控制力,喜欢她的舞台表演,但是她恐怕难以设身处地地去试图理解吴莫愁。

因此,如果吴莫愁在那姐那个组,就凭那姐对音乐的理解,对歌唱的理解,吴莫愁最终一样是没有出路的。这个不是那英的错,也不会是吴莫愁的错。

吴莫愁出现在哈林组,她是十分幸运的。原因在于哈林来自台湾,而台湾与世界流行文化有更多的接轨,而且关键就是,台湾更能够接受选手的创新,哈林也更能够接受吴莫愁的创新。

要说哈林有多大程度上懂吴莫愁,我倒并不确定。可贵的是,他作为导师,没有去限制吴莫愁,而是给了她自由生长的空间,让她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创造和自由发挥。这一点,正是他最为可贵的。也是这届导师中,哈林成为最为优秀者的主要原因。哈林对华少所说的那句话,对吴莫愁的判断,至少从大局上,他把握得很准。吴莫愁的价值,就是没有第二个,没有复制,是独一无二的。这正是创新的价值。

吴莫愁对于这届中国好声音的价值,应该说有三点:第一点,是舞台掌控能力。她在所有的选手中,舞台掌控能力绝对一流。第二,吴莫愁的价值在于创新。她才20岁,在这么样的大赛上,她敢于创新,敢于玩出新的花样,不一样的花样和不一样的音乐。第三,是音乐的形式,吴莫愁正是通过创新,通过玩音乐,通过玩出了新花样,使得音乐形式这个问题,再次被提交到所有的观众和音乐人面前。音乐到底是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中国传统的结论是内容大于形式,而实际上,形式的东西,从来都不是不重要的东西,在很多时候,形式是与内容相共生的,甚至它在某种意义上有可能是大于内容的。

因此,哈林对于吴莫愁的肯定,实际上是对创新的肯定,对于音乐带给人的自由感的肯定,对于音乐创新形式的肯定。

最后,我要说一说对吴莫愁前途的判断。吴莫愁能够在哈林队伍里胜出,除了她的运气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她的实力和她的大胆创新。但是,我要说的是,在这样被人们广泛瞩目的舞台上,吴莫愁在四个导师唯一弟子的最后比赛上,她一定会被淘汰。她之被淘汰的原因,不在于她没有实力,也不在于哈林老师没有水平,而在于她参加的就是这样的大赛。在这样万众瞩目的大赛上,任何一个中国的选手,她不可能凭全新的创造而赢取所有的人的欢心。中国是一个稍嫌保守的国度,这么重大的比赛,最后一定是内容大于形式,内容比形式重要,正因为如此,吴莫愁最后一定要被淘汰,她一定不能夺冠。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广泛接受度这个问题,决定着最后谁能夺冠,而不是谁演唱得最好,谁最具创新价值这些决定谁最后能够夺冠。

如果哪一天中国真的成了创新型的国家了,那个时候,吴莫愁再在这样重大的比赛上上演新鲜的玩意儿,那个时候,她才有可能被所有的大众和评委所广泛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