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前沿 |
复杂博弈格局下的A股中长期走向
对于2008年A股市场的走向,众说纷纭。看多者有之,认为是牛市,将上到8000点、10000点,看空者亦有之,认为早已是熊市,将下到2500点,甚至更低。还有的认为是大箱体振荡。而不管观点有多少,最后,市场只会有一种结果。也就是只有一种观点是对的,甚至于当各种观点都没有说准确的时候,各种观点都不对。市场只会走出一种走势来,而这种走势,是我们需要事先窥探的。
08年到09年行情的复杂性,在于市场参与主体太多,在于各方参与主体利益的复杂性使然。参与主体太多,利益又都很巨大,于是形成多方博弈的复杂格局,于是市场的走向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和巨大的不确定性。用“天下无贼”中的话说,就是队伍不好带。而要想把握住市场的走向,要想对行情的发展有本质的认识,则应当分析出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之所在,把握住多方博弈中能否形成利益均衡。
本人的观点是,利益均衡点,就是市场的平衡点。
一、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
1.管理层
管理层涉及到众多的部门,涉及到众多的不同层次的利益,下面一一进行分析。
(1)央行。央行的职责主维护经济的发展,物价的稳定和货币的稳定。这其中物价和稳定在2008年是最难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前些时有人要我谈物价,今天一并谈出):①灾害和其他部门政策的影响。比如雪灾及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将导致农产品价格在2008年进一步上涨,南方雪灾将导致冬小麦和油菜减产;再如去年关小煤窑,导致去年冬天煤炭价格上涨;再如土地的招挂拍政策,导致去年房价上涨的理由比较充分。等等。②成本推动。上游成本上涨,及环保的硬性要求,导致成本上涨。比如国际木浆价格上涨导致纸价上涨,纸价上涨,导致08年春国家采购中小学课本费用上涨。再如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奶牛肉牛成本上涨,导致奶制品和牛肉价格上涨。一些工厂因为强制性治污、环保等因素,导致成本刚性上涨。③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管理成本上涨,利率提高,导致财务成本上涨,这些都会推动价格上涨。④国际国内涨价因素,导致一些企业跟风涨价,特别是输入性通胀,央行在这一块是很被动的。在此大背景下,即使发改委进行部分产品的价格管制,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你总不能把全部商品价格都管制起来吧,而且至今为止,发改委管制价格的地方,也基本上没有管好。发改委没有几个人是从企业出来的,企业的事情,他们懂得不多,更何况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呢,他们要想管好价格,很难很难。
外汇问题上,央行基本上是被动的。企业要结汇,合法外资要进来,个人携带部分外汇入境,央行只能照单全收。主动权不在央行。央行在这一块能够做的,就是汇率,但无论如何,总的来说,央行在外汇问题上,难以主动。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央行可以通过控制资金投放量来影响经济。这一块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08年闹不好,也许容易出现过松或过紧的局面。过松是因为大的人事变动,十七大过后的第一年,过紧呢,则是目前执行既定的从紧的货币政策。
保持币值的稳定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较难的是如何对付国际热钱,这还是从属于外汇问题的。
央行控制货币投放量和资金成本,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央票、债券、外汇买卖等手段来完成。这其中,资金的成本——利率与股市有直接关系,在目前的利率下,股市的理论市盈率应该在25.43倍(08年可能难以再加息,因此股市的理论市盈率低于此才算有价值),而资金投放量,宏观调控,则通过影响进入市场的资金量来影响股市大的生存环境。
对于央行来说,08年他们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控制物价,则还有可能会动利率,这对股市来说,则是利空。执行宏观调控的既定政策,则会控制资金流入股市,抑制流动性过剩,“双防”。这是为央行的政治利益所决定了的。因此,08年,如果物价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央行很可能会加一次息,在春夏通过控制社会资金总量(上周就一次性发行了3000亿央票),包括可能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影响股市,而到下半年,因为各地新领导换届的原因,货币政策可能会有所松动。
也就是,08年,央行的金融政策,前期以偏紧为主,后期可能略有放松。决体而言,对股市利空多于利空,总体上偏空。
简言之,股市涨很了,央行就会直接或间接干预。
(2)财政部。
财政部主要通过五种方式来影响股市。
①印花税。07年提高印花税的政策,是世界所有股市中最不人道的政策,也是逆世界潮流而动的政策。目前两市交易成本高昂,印花税和佣金一起,一年达到5000个亿——远远超出两市给全体流通股东分红的数倍,也高于两市全部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之和按流通股东所占股价计算的份额。我没有细算,大家可以简单划拉一下,两市全部上市公司一年净利润在7000个亿左右,35%的股份可以流通,则这部分流通股份所对应的净利润为2450亿,只有交易成本的不到一半。也就是说,两市一年的交易成本,为全部流通股所对应净利润的两倍多,这样的政策能够让大家放心投资吗?这不是抢钱是什么?这样的税收政策,就是逼良为娼,这就是把一个投资市场办成一个赌场。
不取消这种不人道的逼良为娼逼投资为赌博的印花税政策,在已经跌破年市原始上升趋势线之后,两市就不可能再次进入牛市之中。你大家投资来投资去不就是为了争那点利润吗?可利润早就转移为国家的税收和券商的佣金了,而且还不够。你大家还争个什么劲呀?
打个比方,假设A股市场为一家公司,原全部非流通股东为一方,原全部流通股东为一方组成一家公司,前者占65%的股份,后者占35%的股份。这家公司一年的净利润是7000个亿,且全部分红,流通股东按比例得2450亿。可国家说,你要得到这2450亿,要缴2500亿的税,要2500亿的过户费等,你流通股东会加入这样的公司吗?何况流通股东分不到这么多的红,分红只会有八九百个亿。你如果加入这样的公司,你的脑子里一定是进了水。你既然不加入这样的公司,但你为什么还会认为这样的市场会走牛呢?你脑子里进了水不是?
这是典型的国家强行剥夺和侵占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而且未经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在规范的市场和法制化的国家,是可以起诉政府的。
②投资所得税。现在不会设立。如果财政部现在设立这一政策,那就是双重打劫了,一旦大家醒过来,这个市场只会回到1000点以下去。
③财政投资。财政投资会间接影响到股市,给抓住机会的公司带来利润。
④公共财政。目前的财政政策,正处于由投资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的阶段。通过公共财政,实现转移支付,解决医疗、教育、养老保险、住房等问题。目前这一转型,进行得比较缓慢。但向公共财政转型,会对社会消费,对农业等行业形成支持,从而间接影响到股市。如政府采购药材对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影响,低保住房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影响等。
⑤部分由财政埋单的政府消费,影响到部分上市公司业绩。
财政部门的最大利益在于他们的乌纱帽,因此,大家可以看到,5·30事件以来,大家对印花税有这么多的垢病,但这一政策仍然在实行着,前期股市那样跌,这个政策仍然不变。他们拖一天是一天,拖一天就有几亿十几亿的税,不收白不收,不抢白不抢。税收得越多,他们的官升得越快。中国去年税收5万个亿,费还有几万个亿(一般是一半一半),还有一万多亿的国企利润,全部加在一起,至少得有10万个亿,超过GDP的40%,还有人说不高。国家税务局在这五六年中,税收每年增长30%左右,是GDP增幅的两三倍,但他们还觉得不够,还在想方设法开辟税源。正常吗?这么高的税费率,这么高的增长速度,还养不活官僚(看看很多县乡底层官员的生活),全日本的税收去年也才37000亿,可中国老百姓享受到什么样的福利了?到08年才是农村免费教科书。看看世界各国就知道了,全中国人享受免费教科书,按时间上来算,可能在世界上排名到140名之后了。
总体而言,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主要就是印花税和所得税政策。不改变这种王八蛋的印花税政策,牛市不会来,甚至大B浪反弹都存在疑问。至于其他政策,对股市有间接影响,偏多的不少,但也有一些偏空的。就不多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