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毕业生读研心路历程(四):陈蜂

分类: 心得与感悟 |
在浙师大的水木年华
学科教学(数学)2020届毕业研究生

初次见到您是在复试的时候,依然清晰的记得您向我提的问题:什么是数学文化?虽然面试之前已经有所准备,但紧张感还是战胜了我的大脑。面试的第一问没有很好的回答出来,让我更加紧张,但您却笑着安慰我以后要多加努力。这一笑,让我放松下来,后面的回答也就像朋友聊天一样。面试以后,我特别希望您能做我的导师,但我也深知在数学文化方面自己的薄弱。于是,在开学前的暑假我将您发表的关于数学文化的文献、书籍都认真的阅读了一遍,并做了读书笔记。但对于数学文化,我仍然是一只迷迷糊糊的小鹿,似乎懂似乎不懂。
开学以后,我们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选,我毫不犹豫地将您放在了第一意向的位置,也十分担心您没有选我,但最终还是十分幸运地成为了张门弟子。开学后的第一次组会,我将自己读书时的疑问向您请教,您笑着告诉我学习是需要一定的顺序,也向我们推荐了数学教育几个方向必读的基础书籍。有了您的指点后,第一学期我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图书馆,阅读您和其他老师推荐的书籍和文献。这样的生活十分充实和快乐,我的视野慢慢也变得开阔起来。
第二学期开学后,我们就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毕业论文的开题。寒假开始前,您告诉我们:刚开始要从广度对数学教育的方向多方面了解,接下来要从深度去看数学教育的某个方向。寒假的时光既要继续学习理论知识,也要考虑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当我第一次将选好题目向您汇报时,您委婉的告诉我思路不清晰,没有问题意识。要先明白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再考虑怎么做。但我尝试几次仍然无果时,您又告诉我应该往什么方向去想。这样一步步的循序渐进,我的思路似乎是可行了,但您担心我的论文题目较大,我的能力难以跟上,缺乏可行性。于是,您又为我重新调整了题目,既能将之前的成果运用起来,又能保证我能在后期做的下去。这时我才发现您不同于其他导师手把手扶持,而是在背后把持住前进的方向,但又放开手让我自己去寻找道路。
现回想起两年的读研时光,不知不觉自己也收获了许多财富。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主动学习。针对老师提出的观点能针对性地去对做文献检索,由心出发想要掌握一些知识。在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中,学会了交流与思辨。每一次聆听来自不同学者和专家的声音,自己也获得了不少启发。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从开题到答辩,遇到了重重困难,但痛并快乐着。虽然努力与成功不一定成正比,但努力定会有回报,最终自己也如愿退场。
曾经还觉得毕业遥遥无期,还能够再多听您几次的谆谆教诲。如今,我也将从浙师大出发,真真正正步入社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带不走学校的美好风景,唯有带走您时刻挂在耳边的做人哲理,带走您教授的专业学识和学术态度。我将是您永远的“小猴子”,是您“数学文化”的铁杆粉,定带着您的学术精神,将您的学问真真实实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不断为“数学文化”的发展与落实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