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毕业生读研心路历程(二):陈芳芳

分类: 心得与感悟 |
不负韶华 砥砺前行
学科教学(数学)2020届毕业研究生

还记得在大四的时候,拿到推免名额的第一时间,我和班主任滕老师分享了这份喜悦,那时候滕老师和我说:“芳芳,你现在就去联系张维忠老师,一定要成为他的弟子!”此时的我心里打着小九九:这么厉害的老师,怎么会看得上我?话虽如此,我还是给张老师发了邮件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不曾想张老师迅速给了我回复,在鼓励我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学习的建议,让我对研究生生活有了一丝丝的期待。初次见到张老师是在推免研究生复试的时候,老师作为主考官并没有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而是在整个复试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亲切感和亲和力。作为一个科研萌新,对自己的学科专业、尤其是对诸位导师都很敬畏,面试的时候心里也难免有些紧张。有意思的是,张老师在我做完英语自我介绍与问答之后,和其他老师说“这个小女孩看来是好好准备过的”。虽然只是很轻轻的一句话,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紧张,让我后续回答中能够从容不迫,最终顺利保研,并拜入张老师的门下。
在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中,无论是张老师在课堂上的挥斥方遒,还是在学习方面给我耳提面命的指导,抑或是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的关怀,都让我记忆深刻。在课堂上,张老师总能够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辅以时事热点,时刻警醒我们要对知识和学术心怀敬畏,在做好科研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张老师经常告诫我,虽然我的基础还不错,但更应该静下心来研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为之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在小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老师赠送了好多专著期刊并叮嘱我一定要仔细阅读,写作方向在迷茫中逐渐清晰起来,我也慢慢认识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研一下学期在一个被现代网络文化赋予特别涵义的日子——五月二十号,我接到了已发论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转载的消息,这当然要归功于张老师的辛勤栽培。每当师门取得可喜的成果时候,我们都说张老师是“锦鲤”。在我为毕业论文选题焦头烂额的时候,张老师带我参加了有关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讲座,鼓励我在小论文的基础上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论文似乎进行得势如破竹。当我沉浸于自己即将毕业的喜悦中时,论文送审的意外结果却让我猝不及防。那天的我有点手足无措,慌乱之中在早晨七点一刻给您打了电话。在电话接通之前,我心情很忐忑,一直在纠结如何开口,但听到老师熟悉的声音时,心里顿时就有了主心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找回了自信。在之后论文的修改过程中,大到论文标题、关键词的修订,小到错别字、论文格式的修改,老师都不厌其烦地帮我检查、与我商讨直至最后的敲定。手机记录里一个个电话,一条条微信,一封封邮件就是最好的见证。
行笔至此,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真的毕业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各项计划,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仓促而特别的毕业典礼,似乎都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各位亲爱的师友,我们十月金华再见,到时候所有人定当一展歌喉,将师门的这一仪式传承下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