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国首善陈光标为南京秦淮风光带上的一名环卫工人过生日,同时给另外49名秦淮风光带的环卫工发红包。然而昨天,南京夫子庙景区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卫工向记者打来电话,称发给他的红包被上级收走了,还收走了同时发的羽绒服。而记者采访管理部门得知,由于当时接受捐助的环卫工是部分代表,这些善款善物将被用于该景区所有环卫工平均分配,而衣服也将通过年终评先进来择优发放。(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夫子庙景区共有近百名环卫工人,当天参加活动的是其中的33人,其中过生日的吴秀英得到了1000元红包,其余工人是500元。吴秀英向记者透露,她同样也把1000元红包和羽绒服全部上交了单位。对环卫所收回保洁员接受馈赠的500元红包,网上哗然一片:捐给谁,怎么捐,是陈光标个人的意愿,单位无权干涉,如果个人不愿或不敢接受,退回陈先生就好了,不应“平均分配”。
据说,陈光标听说他捐赠给环卫工人的红包,被他们上级给收去了,也很吃惊,他说:“单位为了“平衡”而平均发放给所有的环卫工,我认为这个是不对的,我是让他们(环卫所)选中五十位啊,这五十个人我讲的很清楚,我定向捐赠给这五十位环卫工。这个东西不是平衡的问题,那南京两万多环卫工人那都不平衡呀?一对一发放是我的习惯。”那么,陈光标的做法和单位的回收,有没有矛盾呢?
首先,陈光标的捐赠方式没错,一对一捐赠时他多年来的习惯,其次,单位从环卫工人手里收回红包,然后平均发放,其实也没错。那么到底错在哪里呢?错就错在单位和陈光标都没有想好细节,错就错在单位没有完善程序。陈光标说好给50位环卫工人发红包,言下之意这50位环卫工人是夫子庙景区近百名环卫工人家庭特困户,陈光标做梦没想到他的这“50位名额”,给单位出了一道很难解决问题。50人怎么选?其实也没办法选。
环卫工人是特殊群体,按照中国当前的就业习惯,家庭经济稍好的人是不会当环卫工人的,也就是说,夫子庙景区共有近百名保洁员,每个人家庭都是困难户。资料显示,从2008年1月1日起,南京市每一名环卫工人,月收入将不低于850元。环卫工人这样的月收入,500元红包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33人收了红包,那另外的60多人心里平衡吗?他们以后的工作积极性还会那么高吗?这样的捐赠会带来工人的不团结。
夫子庙景区保洁工作负责人说:“当时我们就对选派的33位环卫工人说,你们只是一个代表,你代表的是夫子庙景区,陈光标先生的红包不是给你们个人的。作为管理部门来说,我们肯定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协调分配。否则不是要闹矛盾么?”是啊,特定的群体,特定的时间里,夫子庙景区的负责人这么做法完全正确,选派的只能是代表,既然是代表,收回红包,再平均分配,何错只有?
慈善事业不是拍脑袋冲动行事,细节一定要搞清楚,往往是细节决定着成败。首先,陈光标的爱心让人敬仰,但是这次的捐赠没想细节也是他的失误。假如陈光标这次施善想的更周到一些,就不会出现这样被动的结果。假如夫子庙景区在陈光标行善前就把辖区环卫人数说清楚,我想陈光标也会理解景区的苦衷,面对这样难以解决、难以公平的问题,收回红包,平均分配是最完美的办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