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国家广电总局日前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
“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文件中每一条都直指上述节目的软肋,可谓一针见血。相亲节目里拜金女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广电总局下发的文件中,对相亲类节目嘉宾造假现象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禁止令”。广电总局还建议此类节目要扩大嘉宾选择范围,不能仅由演员、模特、富二代占据荧屏。“不得邀请个人品德有问题或有争议,持不正确或非主流价值观、婚恋观的人物参加节目。”对嘉宾的个人身份审核,广电总局在通知中也有明确要求。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栏目请来的很多女嘉宾,都不是普通女人,很多女嘉宾早已在演艺圈、模特圈混迹,只是还没有混出名堂,她们上《非诚勿扰》根本不是找男友,而是借此平台,用自己出格的语言,引人瞩目,她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策划团队,像马诺、像闫凤娇、像马伊咪等等,一旦在节目里混熟了脸,混出了知名度,她们就找男嘉宾做托,让托牵手下去,就像马诺评价牵手的男嘉宾:其实我根本不喜欢他,只是感觉自己脸熟差不多了,必须下去了,回到北京后,我和他根本没联系过,也不想联系。
马伊咪在她的博客里为自己上《非诚勿扰》的节目写了一篇文章,“这只是一个娱乐节目,我很荣幸通过《非诚勿扰》节目,让天下众多的好朋友所熟悉,还结识好多同台的好姐妹。祝愿有缘人波折少一些幸福多多,快乐多多”。此外,马伊咪还留了一个邮箱地址,希望有缘人给她发邮件。2009年5月6日湖南经视频道《越策越开心》全国校花中有马伊咪,马伊咪称自己在大学时一分钟收到七八封情书。一个一分钟内就能收到七八封情书的大美女,还需要上节目来找伴侣?真实目的是怎样,大家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电视相亲节目在中国年轻一代中引发了有关婚姻拜金的讨论,在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达9成的网民认为,这样的节目会助长拜金主义,扭曲中国人的婚恋观念,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有网友直言:“这不是为了给人找对象的,而是一个低俗的秀场”,早就应取缔这种“低俗”和“不负责任”的电视节目。
为了博取收视率和随之而来的广告费,许多电视台不惜作假。因为受到关注越来越多,《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的收视率节节攀升。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一方面已经以娱乐为主,另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价值观的分歧,这两点是最大的卖点,也是吸引大量观众的主要原因。把年轻人拜金、自私、造作、享乐之爱情观、价值观,一次次放大。类似“拜金女”的流行,会让观众以为这就是社会的主流,产生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