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标签:
家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朋友家的老大是处在青春期的男孩,老二是个才2岁多的小姑娘。
在父亲到家之前,家中一直比较安静:老大偶尔从自己房间出来经过客厅,妈妈招呼他吃块水果,而老二几乎一直在睡觉。
爸爸到家后老二也清醒了。爸爸比较外向些,进门后家里的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总是能听到他的声音,原因是来自于他跟老二之间的互动。我看到当父亲到家后,老二一直跟爸爸在一起。爸爸很有耐心,满怀慈爱,感觉从他的心里嘴里眼里,反正到处都在往外流着蜜,甜甜的。
饭前,爸爸妈妈和老二,以及我,我们四人去散步。全程爸爸都和孩子在一起,而我和妈妈聊着天。
看着高大的父亲牵着小小的女儿的手的背影,我特别感动。其实,看所有的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背影,我都感动不已——这是多么美好的相遇,多么幸福地在一起。我总是内心为他们庆幸着,还好,他们都没错过——父亲没错过孩子的成长(其实更是自己的成长),孩子没有错过父亲的陪伴。
这个时代,忙碌的父亲比比皆是。
散步回来吃晚餐,餐桌上爸爸和女儿的互动非常多,尤其是女儿两次将自己咬过的西兰花隔空递给爸爸,爸爸则美美地吃掉。其实爸爸旁边坐着的是儿子,并不是女儿。整整一顿饭,爸爸没跟儿子沟通,当然,也没看出儿子有丝毫的不悦。
席间,爸爸说儿子小时候自己没陪,现在好好陪女儿。
听着,我心里一紧。我比较担心男孩心里的想法,我估计多少会有被忽略的感觉。爸爸也确实提到,儿子争取考上好高中,因为有女儿后,儿子总觉得被忽略了,要争口气。
之后,我和妈妈坐在桌边,边吃边聊,爸爸则和女儿坐在客厅某处的楼梯上玩,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爸爸的声音不是特别小,且和女儿互动频繁。我又担心那个在自己房间的儿子会有孤单的感觉。
我的心里,不是特别地舒坦。
但是,如峰回路转般。
转眼间看到男孩坐在了客厅离爸爸最近的沙发上——他这一坐让我塌实了。接下来,小姑娘爬到哥哥的身上玩。
再接下来,发生了让我感到惊喜的事。因为男孩邀约爸爸出去散步,而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很快就结束了跟女儿的游戏,两个大男人就一起出门散步去了。
在我离开前,他们都没回来。他们一定走得很远,彼此把对方陪伴得很好——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和一个中年的父亲。
我内心充满喜悦。
在那一刻,我想打个比方来描述我内心的感受。我想起了有一些做过的晨圈,孩子们或者是动物们出去了,经历了很多事后,又回到了家里;我又想起有一个手指谣,清晨鸽子离开家,飞过高山和原野,傍晚又回到了家里——这个比方似乎并不契合我讲的事,但带给我的感受却是相同的:圆满、喜悦、温暖、爱。
一个家庭的温暖是如此地滋养人、幸福人。青春期的孩子并不象“传说”中讲的如洪水猛兽般,他也没有把自己关进自己的屋子,不与外界交流。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这个家庭里,竟然有专门的“父子时间”,而且,据了解,竟然是孩子主动邀约,今天是第二次。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如果与父母能有专门的“母女时间”或“父子时间”,我想一定是非常美妙的事。
才进这个家门时,我参观了一圈,还经过同意进了男孩的房间,但我草草看了一眼就出来了,似乎不敢打扰。
当男孩和父亲离开后,我跟妈妈说我想再看看哥哥的房间。因为我心里特别想知道一件事,想知道男孩的房间有有什么小物件,尤其是有什么书——我对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还好,书柜里有一半是卷子和练习册,还有一半是古今中外文学书。
如果我看见满柜子的练习册和卷子,我就会心疼这个孩子。
不过,还好,真的一切都好。
阳光三月 2016/7/20夜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