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母亲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我的小女儿还有4天就满4岁了。她非常喜欢我的妈妈,甚至总是会想我妈妈想到大哭,因此,前天我跟我妈妈聊天,提到我的小女儿是多么地爱她。我妈妈当时说:“那也比不上自己的妈妈亲,你看你洗澡时,她一直蹲在门外。”
我妈妈的心真细,她能发现并记住此事。如果不是她提到,我可能都忘了——当你拥有一个年幼的孩子时,这样的细节每天可能都发生无数。只不过因为有道门隔着,所以,带来一些特别的感受而已。
当我妈妈提到后,我再一次被孩子的信任和爱由衷地感动。
这件事发生在半月前,那天我洗澡,小女儿要跟我一起洗,我没同意。那天是我们刚从重庆到成都,孩子们的爸爸去北京学习了,姥姥因为心疼我的大女儿,拖着自己病得不轻的身体,到成都去陪我的大女儿。我又因为心疼我的妈妈以及自己做理疗等,一到周末就去成都。
那天我洗澡时,估计姐姐在写作业没空跟小女儿玩,或者是天太冷,成都对她来说有些许陌生吧。反正,我洗澡时她一直在门外,跪着或蹲在地上跟我聊天,直到我洗完,大概半个小时的时光。
世界那么大,人口那么多,节奏那么快。有谁会如此全然地守在卫生间门口半个小时陪另一个在哗哗哗的水声中洗澡的人?有谁会,除了你的年幼的孩子?!
一个小小的孩子,一个年老的灵魂,他怀着全部的信任,选择了我们。
Adola说,每一个灵魂的入世都是一趟谦卑的旅程,即便是佛陀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接受他,他才能入世。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看似他们给我们出一道又一道的难题,让我们的痛苦一个接着一个。
但这是这什么?
一个个年幼的孩子,他们必须仰赖父母尤其是母亲的照顾才能长大。所有的挑战都是一种确认,他在确认你给予他的爱能否满足他成长的需求——他为此不遗余力。
我在成都做了一个有70余人参加的疗愈儿童低级感官的工作坊,又一次被家长们的问题所震撼,其实,我不想那个工作坊结束,我想一直陪伴那群家长,在他们不理解孩子甚至对孩子有不同程度上的暴力行为时,尤其是在心里有情绪时,我希望我在他们身边,或者是我经常在他们身边,陪伴和鼓励他们。
很多家长都是带着问题来到工作坊,他们的问题让我更加了解这个时代的孩子带养问题缘何如此突出,也更让我知道,困难孩子背后的困难家长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也很无辜,他们无比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人有权力去否定他们的爱。只是他们不了解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很难满足孩子的需求。
上面讲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理解的基础是了解,所以,建议每一位父母学习和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即人的本质,或孩子的发展),然后才有可能当孩子要苹果时,我们不给他一大车的香蕉,还抱怨他们的不接受。所以,当家长了解后,他们就不再纠缠于孩子3岁多还尿床的问题;也不会再面对1岁多的孩子抓人抢东西的烦恼;孩子可能不再晚睡,也不再会起床时大哭大闹。。。。。。孩子因此才有可能健康快乐地走向未来。
其次,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心理层面的原因,那就是不接纳。当然,接纳的前提之一也是了解孩子。但是,我想提到的是,这些父母自己都收得比较紧,甚至没有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他们的内心不够开放,以至于他们都不接纳自己,更何谈接纳自己的孩子,以及每一个当下发生的一切?!
当我们抗拒时,我们抗拒的对相会格外有力量,它会对你不离不弃,始终如一。
在小女儿一两岁时,在我下班前,她会趴在院子里的门上一直望着远方,等我回来;当她近4岁时,她还会在我洗澡时一直蹲在门外跟我聊天。
她深深地,跟我在一起!她深深地,爱着我!她深深地,信任着我!
当大女儿出生后,我的母爱并非天然,她太小,拉尿太多,我嫌弃她的大便。而我的“从此”不嫌弃是在她满月后的某一天,当我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时,被抱在姥姥怀里的她一直盯着我,我走向哪里,她的目光追随至哪里——我被她的全然的爱和关注感动了!在这苍茫人世间,除了这个年幼的需要我们照顾呵护的孩子,还有谁,如此全然地信任我们、爱我们、关注着我们、无条件地接纳我们?除了他们,还有谁?!
我们何以忍心,辜负这样一个小生命?!
除了在每一个当下,给予孩子全然的爱和接纳,我们是否还有另外的选择?!
身为父母,没有!我甚至想说,不可以有!
但是,我们在陪伴孩子的道路上,付出无限,但困难无数,这是为什么?!那么爱我们接纳我们的孩子,缘何总是给我们带来难题?
细想想,如果我们全然地接纳他们,爱他们,我们还会遇见这些难题吗?
而孩子,难道不是发现我们需要成长和改变,才专程跑一趟来提醒帮助我们的吗?
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没有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时,没有很好地去解他们抛给我们的问题时,难道我们不会遇见更大的难题吗,尽管表现手法更不相同?
那些遇见点儿事就大哭打滚的孩子,和那些无论遇见多么大的委屈和疼痛都不敢哭的孩子,他们抛给我的,难道不是同一道题目吗?!
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
而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
做为成人,我们只是孩子环境的一部分!
一念行者问: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
我在20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之中,始终发现的都是同一个工作任务:陪伴家长的重要性高于陪伴孩子!
我们,只是借由孩子相遇而已!
在这一次工作坊中,我的一个决定是,以后,如果做培训或分享,我只想做2天以上内容的,因为,带家长学习只是一小方面,更重要地,是要和家长一起唱歌律动玩耍,我们成人的身体需要动起来,我们需要唱歌玩耍做艺术活动,我们需要打开自己让自己放松下来,重新遇见自己,当我们和自己真正相遇后,我们才有可能遇见当下的孩子。
当你的内在对自己满意,不再有任何担心与恐惧时,你会发现,你有一个天使一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