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能陪孩子多少年?

(2015-10-08 05:40:53)
标签:

育儿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给孩子细致温暖的陪伴

你能陪孩子多少年? 

最近我在网上带一个读书会,读书内容是《病是教养出来的》(第三集),有不止一个家长关心抱孩子的问题。同时,在前几天的一个下雨天,我看到一个3岁多的孩子哭着闹着要妈妈抱而她妈妈偏不抱。到底抱还是不抱,这在很多人心中就成了一个问题。

 

我特别喜欢内容为0-3岁婴幼儿教育的《天使在我家》这本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从出生,我们便踏上了试图靠自己的双脚行走的旅途。在这条路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会在我们的人生传记中留下很深的印记。在人的一生中,头三年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重要。如果在这三年中,我们让一个孩子处在安全的环境中,让他感受到身心舒适且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他将拥有发展自己的才能与天赋的潜力。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成人有能力观察到自己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保护,什么时候需要安抚和鼓励——这都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可以给孩子带来在自由中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接触过数不清多少的孩子。我真实地看到,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有些孩子的确极具天赋,内在非常自由;而有的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静不下来,甚至有突出的界限问题。孩子的各种不同我想有三方面的原因——父母家庭给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的影响;学校社会在孩子上幼儿园后陆续带给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在这三者之中,我们最有能力改变的是第一点,同时,对一般孩子来说,也是影响他一生的可能最大的一个因素。

 

我必须说点题外的话: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提到“在自由中成长和发展”——提到自由很多人想到了规则。但是,我个人更认为,此处的“自由”无关乎“规则”,而是“一个生命个体内在的有呼应自己需求的意志力,并且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而一个这样的人,不可能是一个没有界限的人(也许这样的逻辑有些牵强,但却是我的观察积累而来)。

 

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是100年甚至120年,但影响这漫长一生的最关键的时间却是整个生命中极短的前3年——以我的观察和理解,悄无声息的第一年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我经常往返于成渝两地,每次上下动车时都是在人流中前行,有时会特别挤,尤其是在出站时。一般只要手上能空下来,我会抱着我的小女儿(她现在39个多月,跟我两地奔波一年了),但很多时候都不能做到,那我就让她在我的前面,我紧紧地牵着她的小手,并尽量给她腾出大一些的空间(这种时候并不太多,毕竟她很小,我尽可能地抱着,但对大女儿,我会在人群中这样保护她,从她不需要抱开始)。我有几次都试着蹲下来,保持女儿那样的身高,看一看那样高的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在人群之中,他们看到的都是腿,尤其是人与人之间挤在一起时,她们看不到这世界——这会动摇孩子的安全感。

 

前天下雨,而我在成都安排了一整天的事情,时间上非常紧张。我带着小女儿在雨中前行,她自己撑着伞,我觉得雨不大,没有用伞。在我急着赶路时,小女儿并没有跟着走。回过头去看到她举着伞站在雨中一动不动。我喊她快一点儿——在我喊她之前我忘了应该先观察一下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我的女儿很严肃地告诉我:“妈妈,我在听雨水打到雨伞的声音呢!”明白了原因后我就陪她听,听到她听完为止。

 

也是前天下午,我们坐动车返渝。我非常不喜欢孩子在公共场所摸爬,我觉得城市里的公共场所是最脏的地方,在农村脏成什么样我都不太担心,我就担心城市里表面看起来干净的背后的脏。但是小女儿竟然趴在了动车的地板上,整个人趴在了地上。虽然孩子不大,但她知道我在这样的地方不允许她这么做的,所以当我提醒她时,她对我说:“妈妈,我在听火车的声音。”我被孩子的好奇心瞬间感动了。后来她给我描述了一些她听到的火车的声音,我联想起我听到孩子肚子里的声音,挺响的,能感受到生命力活跃其中。但对火车和铁轨之间产生的声音,我可没兴趣,主要是受不了地板的脏。

 

小小的两个细节!其实陪伴一个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每天都会有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在带读书会时,很多家长朋友带着问题而来,很期待能立刻有答案,然后回家去实践——我很理解母亲的心,但是,在每一个当下,陪伴孩子的是你而不是他人,我们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并与自己与孩子真实地相遇,慢慢地培养出自己的敏感的观察能力,正如上面那段话中所提到的“需要成人有能力观察到自己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保护,什么时候需要安抚和鼓励”——你对你的孩子的陪伴其实是无可替代的!读书、参加培训、讨论等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学到方法,而是慢慢地练就这样的能力,然后给孩子提供他们的所需。

 

回到“抱与不抱”这里。我经常主动抱我自己的孩子,有人看到我抱她还会在旁边说:“羞羞羞,这么大了还要妈妈抱!”可能很多人知道,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无论在哪里,基本上都在华德福社群之内,但是,我的孩子仍旧会遇到这样的成人!羞什么呢?我的孩子马上就4岁了,你说我还能抱多久?到底多久!有时候孩子生病了不舒服,有时候孩子已经走了两三公里路了累了,有时候孩子没睡醒就被我喊醒了,有时候孩子才遇到难过的事,有时候雨水太多我怕她鞋子湿了没有换的。。。。。。这个时候大多都是我主动抱她的,她也高兴我也高兴。为什么被抱的孩子就该觉得这是一种羞耻呢?

 

很多人纠结于这一问题之中,大家普遍认为会走了就不就该抱了,还给孩子讲道理,说妈妈有多累,甚至给男孩又戴上“男子汉”的帽子。孩子讨抱的时光无非就三四年,充其量不会超过五年。在孩子年幼时,我们到底是如何陪伴他爱他的,这可以在我们年老时看到。有子女因为孝心不够而被人斥责,但是,那些子女为何爱不出来孝不出来呢?爱是本能,孝也是本能,为什么孩子这样的本能没有发展出来?就象我,连牵一下母亲和父亲的手都艰难得无法进行,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认真思考一下。

 

我的大女儿直到她5岁多了抱不动了加上那时我怀着老二,我都会找个地方坐着抱她。孩子要求抱大多是心理需求,当孩子被满足后,他才是自由的。安全感没有奠定得好的孩子,是会经常讨抱,尤其是有一些家庭生了老二之后,老大会经常讨抱——我们应该及时回应,尤其是,也不要等孩子要求时才被动地抱,也要主动地抱——孩子会借此感受你的爱没有变。

 

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发展为一个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人,完全取决于他与他人和世界的联系,以及他对他人和世界的知晓——而孩子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则取决于他与母亲的关系。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和孩子一般都有比较长的一生,但彼此的交集,主要是孩子生命中的前几年。真的非常非常短,提醒各位母亲,别急着让孩子长大,与孩子共处在当下,彼此相伴和成长的时光,值得珍惜又珍惜!

 

阳光三月 2015102日晨于重庆南山

 

后记:此文写于昨天早晨,被早起的老二打断没来得及发表。今天早晨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华德福的『自由』德文本意是1、我明白我在做什么;2、我对别人对周围有觉知;3、可以听取别人建议,最终做出我决定。

 

此外,昨天我做清洁卫生时,姐姐看书,二姑娘唱歌唱了很久,她会说话时就开始唱歌了,要说的话通常都是唱出来的。昨天她反反复复地唱这么一段(现在我脑子里都是她那尖尖的声音)我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的好朋友们,我爱你们,我要你们,你们不要死,天堂的路很远。。。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哪里敢提“死”、“屁股”、“粑粑”。。。这样的字词哦,正常说事说到这几个词都不可以,那时说话相当小心,一不注意就说了不该说的话,甚至过年时问某样东西够不够都会被我妈妈骂一顿,此刻更加明白了自己和两个女儿有些方面不同的原因。

 

 

提醒朋友们:本人会每双周定期在“海淘天使”组织的“华德福读书会”上与大家共读《病是教养出来的》(第三集),大家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海淘天使幸福部落”,或者添加读书会小助手(haitaotianshi001)参与读书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