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阳光三月
阳光三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729
  • 关注人气:60,5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心动魄的寻父之旅

(2015-08-24 08:01:12)
标签:

情感

美丽世界

电影

分类: 影评

惊心动魄的寻父之旅 

年初,我在网络上的一家影院申请了会员。之前用电脑看过几部电影,最近离家在外,发现也可以用手机看。所以,在有WIFI的地方就用手机把零星的时间拣起来看看电影。

 

前天开始看来自美国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完美世界》,单看电影名字这4个字,很难判断其内容,但我之所以在众多影片中点开它,仅仅是因为我看到介绍的画面上有两个人在行走,他们俨然一对父子。我对与孩子有关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尽管我并没有看影片介绍或影评,但却直奔这两个大男孩儿而去。

 

在打开这部电影后,我两度想关掉它。因为看剧情的进展,感觉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对于儿童的兴趣牵引着我跟着剧情走了下去。

 

结局是涕泪交加,被影片中善恶交织的情节(人)深深撼动。在观影的过程之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希望我能在近期与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父亲在育儿过程中的重要性。

 

真是天意!结束这个电话后接下去看的镜头就是布奇和菲利蒲被邀请借宿到黑人农工迈克的家庭中。本来很美好的短暂时光,尤其是布奇邀请迈克的妻子共舞。但我的心酸或者说是我的眼泪此刻开始到达一个高潮。当迈克妻子夸赞布奇的舞跳得好时,他看似平常地说他在舞厅和妓院长大当然跳得好了——当他这样讲时,我脑海里就出现了一个小男孩躲在角落里,看到妈妈和一些陌生男人跳舞调情的景象——他是多么地迷惑、无奈、痛苦,并满怀期待——这一切伴随他的不太长的一生。我的心很疼,他看上去如此高大威武的一个男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多么伤心难过需要安抚需要爱的小孩。

 

接下去便是泪水决堤的时刻,当然,不得不佩服导演,我在想,他的人生不知道是怎样丰富,他对父爱的理解,一定是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才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来。

 惊心动魄的寻父之旅

当布奇看到迈克粗暴地对待小男孩时,他风狂了:他打迈克、捆绑他、封上他的嘴,他告诉迈克“有时候孩子只是玩得太高兴,没听见”——在他做这一切时,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只有凶恶、残忍、暴力,你看不到他的温情和渴望。在这时,旁边除了惊恐万分的迈克的妻子和孙子外,还有年幼的菲利普,他的各种难过,让我的心万般疼痛。当布奇捆好迈克伸手拿枪时,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我首先的反应是,枪哪儿去了?!然后镜头在瞬间就转向菲利蒲,他拜布奇所教,双手持枪、瞄准布奇。布奇是很镇定的,正如他后来找到菲利普时所说:“如果我注定要挨一枪,我愿意射我的人,是你!”当枪声响起时,我泪流满面!

 

昨天晚上才看完这一部电影,但我根本想不起剧情是如何开始的。因此我刚才又重新看了一遍前十分钟的内容:那是孩子们都期待的万圣节的之夜,由于菲利普一家的信仰,他们不能过万圣节。影片的开始就是他的两个姐姐在讨论如果他们家可以过万圣节她们想扮演什么。当其中还有菲利普认识的一群小伙伴来到他们家要糖果时,孩子们是多么地羡慕,但是妈妈拒绝了他们。后来孩子们来捣蛋,将鸡蛋砸向他家的窗子时,菲利普的脸一直贴在窗子上——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难过与渴望——也因为此,我更加理解了他在后来的旅程中为什么选择不逃离,反倒如影随行般跟着布奇。我反复品味,他跟布奇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使得他更象一个孩子。

 

同样在这样一个夜晚,布奇和另一逃犯从监狱逃出。因差阳错的,因为这个同伙,最终8岁的小男孩菲利普成为了他们的人质。

 

我今天早晨才看到布奇对同伙说:“我不喜欢你,我们一逃出去就分道扬镳。”这象布奇说的话,他是一个关注内在感受的人。

 

但是接下来,同伙并没有离开,并且对小男孩造成了威胁。因此布奇开枪打死了他。

 

在布奇重了菲利普的枪后,他说,我不是好人,但我也没有那么坏,我只杀过两个人,一个是伤害妈妈的人,一个是伤害你的人。

 惊心动魄的寻父之旅

在菲利普把枪扔进井里跑掉后,布奇捂着流血的伤口一直在追他,充满温情地。

 

小男孩爬到大树上,他在树底下讲他的故事,充满温情地。

 

我当时有些不敢相信,小男孩竟然从树上跳下来,投进他那流着血的怀抱里。我心里其实是有些怕的,毕竟,布奇总是充满杀心的。

 惊心动魄的寻父之旅

但是,8岁的没有父亲的小男孩菲利普为什么不怕,为什么投进他的怀抱?为什么对他满怀信任?

 

我在很多分享中都提到过,敏感的孩子对爱最有感知能力。他知道布奇爱他,象父亲一般爱他!谁付出爱,谁得到爱!谁值得信任,谁被信任!

 

也正如影片中布奇所说的,信任是需要赢取的!导演努力做着的是,从一个生冷的人物视角去探寻信任和爱(童年生活)到底是怎么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的心理。

 

最后,当警察们架着枪包围了他们两个,他才告诉菲利普为什么他的目的地是阿拉斯加——仅仅是因为一张小小的写着简短字句的名片——它来自于他的父亲——他是去寻找父亲寻找一个有父爱的完美世界!

 

父爱,人人都需要!他这样一个看上去强壮威武的大男人,踏着荆棘,只为去寻找童年时错失的父爱。他只是去寻找父亲而已!

 

我想,他们前往阿拉斯加的旅程,也是小男孩菲利普获得父爱的旅程。相同的没有父亲和自由的经历让他们两个的劫匪和人质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所以,在这一趟惊心动魄的寻父之旅中,意外地,布奇成为了一个他年幼时期待拥有的那样的父亲,是他的人质8岁的菲利普成就了这个8岁就失去父母的他;同样地,没有父亲生活中少有自由的8岁小男孩菲利普照在这个过程之中寻到了父亲,一个理解他的给他身为孩子应该拥有的自由的父亲。

 

布奇告诉小男孩:这是一辆偷来的时光飞船。哦,不,只是暂时借用。加速,是通往未来。。。减速,是回到过去。。。当你停下来的时候,你需要享受现在的生活。

 

他告诉小男孩,只要他的心里想,他就可以做,所以,他可以过万圣节,可以在野外的草地上小便,可以坐过山车,可以过圣诞节,甚至,他让菲利普坐在他的车子上体验风和速度,如过山车般。。。他让菲利普把妈妈不让做的事情一一列在纸上——导演真的很了不起——在最后,当警察来营救人质时,这张纸上的内容则成了劫匪和男孩妈妈谈判的条件——在那样美丽的风景之中,在那棵大树下,受着伤流着血年幼时没有被爱过的大男孩布奇在和曾经如他一样的小男孩菲利普的母亲谈这些可以答应她放走孩子的条件——我着实被震憾到了,眼泪只能说明一部分。

 

我看到有一些男人(父亲)看过影片后评论到:我一定会做个好父亲!

 

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怀着巨大的信任投奔到他所选择的父母之间,他们不容辜负!

 

如果布奇生活在一个完整的普通家庭之中,如果他的童年有父爱,他一定不是这样的——是的,我总是忍不住地做这样美好的梦,因为,我想,在每一个孩子(哪怕他已成年)的心中,他们都同样深深地渴望有父亲和母亲的陪伴。

 

孩子与母亲的联接是天然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在他生命中的意义便日渐凸险出来。我相信,每一个小男孩都希望自己成为他父亲那样的男人;而每一个小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则都是父亲那样的男人。

 

什么是男人的成就?不知道导演有着什么样的父亲或者是自己是什么样的父亲。但是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布奇想换一辆车时,他们遇见了鲍伯一家。他用他的方式最终搞到了鲍伯的新车,要知道鲍伯是多么珍惜他的新车,当然,也包括他的妻子。当布奇和菲利普与鲍伯家的两个孩子在车上玩耍时,两个孩子的食物撒到了车上,鲍伯的妻子对两个孩子瞬间变脸、凶神恶煞般——这在当时引起了布奇的强烈反感——他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这一家四口被迫拎着自己的东西从下车告别时鲍伯再三嘱咐布奇因为是新车所以要控制时速。

 

当布奇和菲利普开着这辆新车驶离这家人时,布奇说:“鲍伯是个顾家的人,那是男人最伟大的成就!”这句话出自一个从来都没有家的男人之口!

 

什么是男人最伟大的成就,我想,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爱也没有拥有过家庭温暖的男人最有体会。

 

男人最伟大的成就是家,是妻儿!

 

我们都想把世间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并且为此不遗余力地追求,尤其是在教育这件事情上。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的饭。

 

希望天下的孩子,都不会象布奇那样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也不会象菲利普那样在对父亲的渴望中成长,而是,都能和父亲、母亲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的饭!

 

 

后记:这不是一篇真正的影评,我更乐于与朋友们分享与育儿有关的那一部分。但是,因为惊叹于这部作品,不得不再说几句。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小男孩“偷”了一套万圣节服饰,他说这是他可以离开布奇但没有离开的原因。而布奇告诉他,这样做其实是不可以的,但有时候,也可以借一下。还有当布奇和女招待亲热被小男孩发现后,小男孩问他是否爱她,他竟然说是。。。影片中多处都在细微之中体现出布奇对菲利普这样年纪的一个孩子的保护,这让我想起另一部也是善恶交织的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对儿子的保护。

 

在观影过程之中,我脑海中总是闪现另一部同样善恶交织的狱警片《肖申克的救赎》。我很钦佩这些导演,他们能做到审视世界和拥抱世界并存。整个电影进行之中,你几乎不可能想象到后面的情节以及结局,你总是被震憾着,情节的发展总是在意料之外,其实又在情理之中。从中,你一定可以看到人性深处的东西,你感到幸运的,绝不是你看过而已,它会带给你深深地震憾,这其中,一定有些东西,透过它们,走近你的心中。

 

最后,还要说的是,我痛恨那第2枪。布奇只是想把身上的名信片交给菲利普,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帮助自己看一眼父亲,仅此而已。但却被邀功的警察误以为布奇是在拿枪,因此让他中了致命的一枪。

 

还有一个大赞的情节,当布奇提完所有的条件,让警察收集好了糖果,让小男孩戴上面具举起双手走向母亲时,他捂着伤口转身离开。小男孩走着走着,摘下面具,转身去追布奇,他搀扶着(确切地说是“挽着”,他毕竟只有那么小)布奇,向前走去,我的心中默念:父亲、与儿子!当飞机载着小男孩缓缓离去,布奇安详地躺在草丛之中,或许,他真的去了一个完美的世界,那里有父亲、有母亲、有家、有爱。。。

 

阳光三月 2015823日晨于重庆南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