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画的尽头。。。

标签:
育儿 |
分类: 成长路上 |
女儿于去年11月中旬正式上学,入读三年级。初上学时,她能写出来的字只有几十个。班级作业之一是每周写一篇日记——这可愁坏了女儿。她一篇日记也就一两句话,其中还有很多字得问我们。
比如她在去年11月22日的那篇日记本中仅写道:今天,我们一家四口参加了桃子老师的婚礼,然后我们一起回家了。
临近期末时,我数了下,一篇日记最多能有四五十个字。我那时总想:如果她能多写几十个字,如果不再是流水帐真不知道将会是什么样,应该会很值得期待。但我并不敢多想,不敢让这个愿望成为我的执着孩子的压力的一部分。在育儿上,我比较理性,我会更多地选择等待。
是的,我静待花开。但我竟然没有想到,一切的一切,来得那么自然而美好。
女儿的诗与画,令我莫名的心动和感动,我所有的不催促不期待变得多么有意义。
过了冬天,春季开学后,女儿在人际关系上的互动不再困扰她。同时,学业上的进步更是令人惊喜不已。我非常喜欢看她的主课本,无论文字还是画,都特别美。
5月23日早晨我在成都,翻开她的主课本,看到她5月6日立夏那一天写的收麦子的日记:
今天,我们去收麦子。
灿烂的阳光,美丽的蓝天,
太阳把绿色的麦穗变成金黄,
大地把他们滋养。
老师让我们尝一尝,
它的味道又甜又香,
香甜中还有些清凉。
我们把麦穗收进簸箕,
它们在大地上放出光芒。
金黄的麦穗引来鸟儿,
它们望着麦穗口水直淌。
老师说:“要不是隔着一张网,
麦子早已被吃个精光。”
剥开一粒麦子,
里面有个可爱的小精灵。
她身穿白衣,
静静地沉眠在麦子里,
她向我微笑,
那是如天使一般美丽的笑容。
读着女儿的诗,我真的想象不到她怎么找到那么多同韵母的字和词。我向她爸爸表达我的感慨时,她爸爸说,其实好多作业就在家里写的,他一般不看,女儿也极少问他字了,甚至此诗中的“簸箕”两个字女儿都没有向他求助。
我想起去年秋天女儿准备入学时,她的爸爸希望她上二年级,因为女儿的过往学习经历很少。当我就此事咨询张俐老师时,她很果断地告诉我女儿只能上三年级,我告诉她女儿不太会写字也只学过极简单的数学运算(大概是20或者是10以内的加减法),但她很肯定不会有问题。我是信任她的,所以,我们没有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和坚持,一切随缘。
从女儿上学到现在,已经是半年的时光了,我知道她不太喜欢数学,但其实那些题目她基本上都不困难,由于过于追求完美且速度慢,对手工课也不太感冒。其他的课目,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困难,当然,除了开始时因不会写字而写字太慢外。
还有一篇名为《我人生的一年四季》的日记:
春天里,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慢慢地成长,直到迈出了第一步。我长大后,上了幼儿园,直到我已经长大。
人生的夏天来到,我来到了小学,慢慢地,我懂得了一些道理。一二年级就这样过去了。
秋天来了,快乐也来了——我来到了成都华德福学校。正如秋天——有风雨,也有彩虹。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快乐与惊讶萌发了小芽。
冬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也许,在冬天到来时,我正在一点一滴地老去。而现在,我还在成长的道路上。加油,丹桐!加油,我的朋友和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成长吧!
献给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谢谢你们!
我很吃惊于老师让一个9岁的孩子写自己人生的四季,我也惊讶于女儿对她人生四季的描述。是的,她在美丽的春天里来到这个世界,她提到了走路这个重大的转变。并且,她把7岁半幼儿园生活结束前的时光设定为春天。
不知道孩子的思维逻辑,关于她人生的夏天她一笔带过,很短,她离开幼儿园后在两个机构分别上了半年,估且认为半年一年级和半年二年级吧。
秋天令人惊喜,因为那象征着收获与美好。经历了一些波折,经历了两三年的煎熬,女儿最终很幸运地,走进了成都华德福学校,直接上了三年级,突然间她就成了26个同龄孩子中的一员(她可从未有过这么多的同学,她可极少有机会与同龄孩子相处,更多的,她基本上都与小1岁多的孩子相处),有那么多那么丰富的课程,有大大的校园可以跑,有高高的大树可以爬,女儿说“快乐与惊讶萌发了小芽”——的确如此,眼前的一切是那么令人欣喜又感动。其实,她也是经历了极大的痛苦才适应和这么多同龄孩子相处的生活的,但是,孩子只在当下。在她9周岁生日时,她主动地在家里给全班同学写了张卡片,她祝福三年级所有的同学,感谢他们所有人对他的帮助,那时我就知道,她就象鱼儿终于找到了大海鸟儿终于翱翔于天空之中。女儿的秋天看样子是比较长久的,这不是一个耕耘的过程,反而是一个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旅程。关于冬天,那的确是在遥远的未来,活在当下,女儿正在成长之中。
女儿进入华德福学校的三年级,带给我的整体感受就是,一朵花,正在慢慢绽放,越来越美。
透过女儿的文字与图画,我看到的不止孩子纯净的心灵,还有我们这几年生活着的地方。
在重庆主城区的原生态的南山后山之上,我们已经生活了4年多。那么多的日子,当我们走路去上学时,成人不到20分钟的路程,女儿却总是走四五十分钟。在她的眼里,那条路几年来都不曾一模一样过,她天天走天天都有新发现。我对山上一些植物和动物的了解,基本上都源自于女儿。她无师自通地能认出螳螂的卵,她还给我详细供述她见到过的蛇怎样吐出信子又收回。身在大自然中,时刻与神奇同在。
《乡村生活的价值》一文中写道:我们身处在自然的神秘旷野与美感之中。小草、花朵、与果树每天都在外面眼前上演着奇迹。大自然在一座安静的‘实验室’里上演着奇迹,谁也听不到它的声音,但我们能看到这种神奇的力量及其美感。
我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但自从生活在山上之后,我只出去旅行过一次。以往的旅行主要是我去观风景,我动而风景不动。但身在森林之中的生活,我不动而风景日日新,其实我每天每时都在旅行。
孩子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听力。。。都是大自然给予孩子的。
女儿画中的各种花各种叶各种小动物,总是非常丰富,正如自然界的生活。
在山上生活到第三年,我才开始与这座山有链接,山上很多地方的风景,或者说一棵树一株花一年四季的图景全在我脑海之中,尽管,它们仍旧每天都不同。也正是在这变化之中,慢慢地,我体会到大自然对于我和孩子人生的意义。
因此,在成都,我正在寻找一个原生态的生活环境,我甚至希望那里不通车,而孩子在雨天里必须踩着泥泞的小路才能去上学——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我相信,只有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只有从中真正受益的人方能明白。
“很多人攒钱多年只是为了到欧洲的艺术殿堂欣赏一下,看看大师们的杰作。但是,他们从未认真地留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作,在山川、日落、花朵与植物这些事物中,就在他们家门前的地方,就能欣赏。”
农村把真实的生活呈现给孩子,并以美伦美奂的风景滋养和丰富孩子的生命。
在女儿的诗与画的尽头,我看到了我家门前屋后的种种,看到了一年四季和晨光落日。借由她的诗与画,我发现我们生活在生活之中。
阳光三月于2015年6月5日为《三亩园》投稿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