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9岁的孩子重新相遇

(2015-02-10 06:33:00)
标签:

育儿

9岁

分类: 发现孩子

 与9岁的孩子重新相遇

 

                                                               在那束包围着你的光芒中


有我爱的热量在追随


我用我最喜悦的思想思考


哦,在你心弦的颤动中


他们将给你力量


他们将支撑着你


他们将给你清晰的方向


我愿在你成长的旅途中注入我喜悦的思想


与你对生命的渴望紧紧相依


在力量中,在整个世界中,更是从自己之中


找到自己



——《给孩子的祈祷》鲁道夫·斯坦纳

这个暑假对于我们一家四口来说,自由轻松,是可以计划旅行的,但我老早就做了规划。因为我和小女儿先放假,大女儿其次,最后是爸爸。我不想在中间打乱,所以安排爸爸一放假我们就去西岭雪山三天,然后回到重庆的家,中间去奶奶家三天,余下的所有时光,就在自己家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日子。放假前我就带着小女儿开始拣柴,计划假期在家燃篝火,围着火吃零食聊天喝茶——一切如愿进行中。

 

如此做计划是有原因的:一是大女儿去年11月中旬离家上学,我们分居两地,每一次相聚的时间只几天,她忙于上学写作业,我们少有沟通,加上11月和12月这两个月她地震般地经历了“9岁之变”,1月份时仍有余震,以至于们成人跟她的相处不断做调整,不清楚时不敢轻易打扰她,所以我需要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学习如何与9岁的孩子相处,并且重新了解她重新走近(进)她;二是从去年10月份起,大女儿开始冷淡小女儿,越演越烈,大女儿对待小女儿的态度让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她们的关系急需修复;第三,大女儿直接上了小学三年级,至今不会背九九表,写字速度非常慢,我希望经历这个假期,她写字的速度能提高至自己能力的中上水平,所以我们需要留在家里做作业和写日记;第四,我准备读2-3本书,虽然已经精读完一本,但还差1-2本,她们的爸爸也需要读书和备课。

 

昨晚我有些兴奋,几乎失眠,我自己一直在辅导我自己,坚持不起床,最终还是安然入睡。到昨天晚上,回到重庆的家整整两天,我发现我给整个假期做的计划的前两项,竟然到家的第二天就已经达到目标,昨晚又一次得到确认。

 

我们去西岭雪山时带了五年级的同学同行,她与大女儿关系较好。当初决定带她时,我心中有犹豫:希望带着是因为大女儿全程有伴,同龄人在一起更好玩些,也可以帮助同学妈妈带一下这个孩子;也有过想法说只一家四口,这样大女儿就只能和小女儿相处,容易增进她们彼此的感情。但我想假期刚开始,还是带着,大女儿也非常期待同学与我们同行。

 

但我假期的计划从那时开始悄悄执行。

 

那三天的时光,我们选择的吃住环境都比较舒适,孩子们都很开心,我和她们的爸爸一直沟通得比较好,所以全程都非常和谐。但就是大女儿排斥小女儿,小女儿就想跟着两个姐姐一起玩,而两个姐姐巴不得她们自己玩,不过好好比较懂事,非常照顾小孩子,所以好好对小女儿照顾更多。期间我和她们的爸爸一直努力调整自己尽可能不干预。

 

女儿班上去年12月份在一个外国老师的带领下做了一次团建,内容就是“9岁之变”——那天刚好我们做冬至活动,班上只我们一家缺席。但很幸运地,班委组织几个家长给我们夫妻补了课。补课时提到了家中有两个孩子时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一位父亲提到老师说要维护老大的权威——我听着稍微有一些犯疑,还提到两个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尽可能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是的,在补课之前我也才稍有意识,如果在两个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只要没有危险,我们成人如果介入过早,会同时伤害到两个孩子,老二把成人当救兵,老大认为成人是来保护老二的,一伤伤两头。所以,在补课后,我更加注意不干预,也开始试着维护姐姐的权威。

 

从不知道到知道是一段旅程,从知道到做到是另一段旅程——这就是所谓的“知易行难”。

 

当我和小女儿与大女儿分开一段时间过后,我带着小女儿去成都看姐姐。放学时我们去接姐姐,见面时本该是万分惊喜的,尤其是小女儿,心中对姐姐的思念胜我们一家四口间的所有人之间的思念。但是,大女儿见到小女儿时丝毫没有反应,小女儿满怀期待但甚至不敢打招呼,因为姐姐实在是太冷漠了——最近几个月,在寒假前,大女儿对待小女儿的种种冷漠真的让我有些打寒颤——这是不正常的,之前两个孩子关系都很融洽的呀。

 

我和她们的爸爸都很受不了,但我们也清楚,是我们的问题。一个孩子向外在的世界所表达出来的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他一定是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了这些,他吸进去什么,将呼出什么。所以,我理性上分析,在她内心深处,一定是感受到了这样的冷漠。

 

还有一件事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大女儿分房成功后再没回到我的床上过,偶尔我去陪她她一般会问我什么时候离开,她说这话时又担心我会生气。有一两次我喊她与我同睡,她问我那妹妹呢,如果妹妹不跟我睡她就跟我睡。

 

大女儿从小就是个乖孩子懂事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以前还为此感到幸运,也因为她的种种可爱,让从小就喜欢孩子的我爱上了带孩子的事业。最初决定做带孩子的事儿时是以为孩子永远呈现给成人天使的一面——这与大女儿从小的乖巧有关。

 

女儿的没有经历过明显的“6岁之变”,她真的是太乖了,我以为她会一直这么乖下去的。但是,天下没有省事儿的事儿。从11月份开始,尤其是上学后开始,新环境适应困难的同时,她内在的力量也同时暴发——从那时起,我开始被迫地深刻体验,孩子终究是她自己,她只是借我们的身体而来。近9岁的女儿不再是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不再什么都和你一一交流,是的,她有秘密,她明确地告诉你她有秘密。她跟好好在一起时,只要有我们成人在,有时她们就不说话,一直等到我们离开为止。当我开始意识到她不再是我曾经的那个孩子时,我不知道如何与她相处了,我哭过痛过很多次,我甚至找女儿的老师和另外的老师去咨询去哭,她为什么就不听话了呢?她为什么就不象过去那样什么都给我讲了呢?她为什么说生气就生气就不担心我生气了呢?她为什么一生气就不吃饭但用过去的方法就无论如何都不奏效了呢……我一连串地不明白不理解。

 

所以,在寒假前那两个多月的时光,我由于不了解她不认识她了也不知道如何与她相处了所以就远远地看着她陪伴着她。我每次和她在一起时,就只给她做她爱吃的东西帮她洗衣服,她愿意跟我说话我就听。尽管我内心很难过很疼,因为我从她那里感受到了她内在的孤独,但我一直忍着。

 

在她经历“9岁之变”的整个过程中,也就是她对妹妹最冷漠的一段时光。

 

我四处求索,希望能找到与女儿的相处之道,最终发现,除了接纳她没有另外的路,而学习接纳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

 

我训练自己不再象过去那样甚至是有些和妹妹一样的相处方式,我发现她亲近我时都有些被动陌生,所以我不主动索求;我不停地嘱咐自己,只要她不说的事我就不问——这一能力提高得最快,尤其是在我们离开成都的那天早晨我更加有意识,我让她帮我画一个卡片,她说她的主班老师最重要,所以她要给自己的老师画卡片,她用了很长的时间给老师画写卡片,她画完后我陪她给老师送去了,她卡片上写的是她自己做了一个小房子,而且全是亲手做的,希望老师能亲眼看到,结局很惊喜,那天我们送老师卡片后大概一个多小时,老师竟然给我打电话,因为她已经到我们家楼下了,老师看了她的房子给提了建议,老师离开时让女儿送她,我知道老师一定有什么话对女儿说,女儿送她下楼据说还陪老师走了一段才回来,回来后女儿什么都没说,后来她提到老师说她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忙的父母,估计老师是让她帮助我们照顾妹妹,但我什么都没有问,我没有联系老师问老师说了什么,我心想,我们做父母的,不必要什么事都知道,给孩子也给老师留下一些空间吧——当能这样做到让自己不好奇时,我因此而高兴不已,并且以为这是我这一次进步的核心;但是,昨天晚上我意识到还有一点非常关键,是我们在西岭雪山那三天我就开始做到的,那就是“幽默”,连我都发现自己太幽默了,和女儿日常的很多对话当中,我都以非常幽默的方式回应——或语言本身幽默或内容幽默或表达的手段幽默——这直接拉近了我和女儿的距离;还有两个字很重要,那就是“陪伴”。女儿的假期作业比较多:数学、周记、两个绘本、织一顶帽子、家务。除这些作业外,她自己总是提起笔来就画画,我们还要求她每天复习小提琴和笛子。我注意提醒她做作业的方式,所以每一次的提醒都没有让她不舒服过,昨天我还在想接下来我不提醒了。她织帽子时起针很费力,这让她很泄气,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帮她,反复思考,最后决定帮她,所以帽子有四五十针都是我帮她起的,虽然她没有要求我帮忙,但我感觉我这样的方式让她觉得很舒服不孤单;在家务上,其实应该安排她洗碗的,但我觉得对于从来不做家务的她工作量太大,因此我只安排她负责每一顿饭的拣碗和收碗,她做得很好,主动且没有怨言,这在过去是不容易的,她要生着气做;她不会背乘法表,昨晚她做作业时我才发现的,可以藉此想象她做数学作业有多困难,而她的同学在此之前就学过的。昨晚我和她一起背乘法表,我们背得太有意思了,比如六七四十二,她得先用脑子算才知道是42,然后我们一起商量着编顺口溜。我们只针对她不会的编,结果编出来六七四十二,水晶扎俩麻花辫儿,六八四十八,门前一丛油菜花……当她忘了时我就用顺口溜提醒她,用这样的方法,昨晚就背到8了,只差9就背完了。

 

除以上几点外,我想起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倾听。关于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人们都更想表达。我最近也在训练自己,只倾听不评判不建议。女儿总讲她与同学相处的很多事情,比如昨晚她讲到她喜欢的一个女同学,她说她找准一切机会去帮助那个女孩,时时处处帮她说话,可那个女孩一直对她不冷不热的;但另外一个女孩,她没有做什么,人家却时时处处照顾她;还有一个女孩,她总是喜欢向女儿问一些关于别的同学的事,女儿一旦说了什么她就会去告诉当事人,甚至女儿说她亲耳听到她传的话并不是女儿说的原话,她告诉我后来这个女孩再问她什么时她就搪塞过去根本不说真心话……女儿给我讲这些时,她也只是说说,我听得出来,不管是不是发牢骚,其实她都已经知道如何与这样不同的人相处了,她的经历已经帮助到她了,不需要我建议什么。我只在她提到前两个同学时告轻描淡写地告诉她,也许第二个同学就是喜欢女儿和她相处的方式,我觉得根本不用提醒她什么或教她什么,她比我会与人相处了。

 

从我们回来那晚开始,她又愿意与我们同睡一张床了,睡前,她和妹妹又开始玩装扮的游戏,她欣赏妹妹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因3岁孩子表达的幽默而总是大笑不已……

 

我和她爸爸最近总在讨论大女儿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我们坚持认为与我们对待她的方式以及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有关。因此,无论如何,要想帮助到她,讲道理是没多大用的,更多的是我们改变自己。尤其是对于妹妹,我们希望她更有爱,所以,要让她的爱从心里流淌出来,就必须先有爱流淌进她的心田——因此,我们唯有改变自己。

 

孩子真的很有灵性很神奇,表面上看来,我们成人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但我们内在的变化她悉数收到。从西岭雪山离开到今天早晨,已经经历了三天四夜,大女儿的状态好极了,与妹妹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而且又开始主动照顾妹妹,不再说妹妹傻啊笨啊之类的话了。之前几个月妹妹总是好奇姐姐的一切看姐姐干什么她就要干什么,但姐姐非不让,但这几天,每一次妹妹想要与姐姐做同样的事情时,姐姐都会准备相同的玩具或文具给妹妹,而且,这不需要我提醒和嘱咐——我本以为达到这样的和谐得需要我付出很多的情感和时间,但没想到这条路竟然如此之便捷。

 

其实,最近不止因为女儿在做调整和改变,我也因为我和纳溪园的未来,心情比较好,一切的一切都走向了最美好的那条路上,我也因此感恩所有的经历。

 

所以,我相信是成人的状态和内在的自我成长促进了这一切。细细总结只8个字:接纳、陪伴、倾听和幽默。

 

关于幽默,我最近也经常想,从小女儿2岁多开始,我发现我和她的相处就充满乐趣,我们都可以很幽默,她是个非常象我的孩子,很胆汁质,反应快动作快,我们之间很默契,尽管她是个那么小的小孩子。但对于跟大女儿的相处,我感觉不是如此自由的,我分析大概是因为我是个比较强势的母亲,我已经从小把这些带给了比较内向的大女儿,她在我面前不如小女儿在我面前自由,大女儿应该是从小就很顾及我的感受,因为顾及我太多她就会失去自己失去自由——知易行难,但知道总是好事,我从现在起就改,否定自己改变自己就是一条做人的路做母亲的路——这也注定了孩子与我们的相遇:每一个孩子与父母的相遇,就是为了帮助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上经历仅仅是我做为一个母亲与自己孩子的经历,因为自己基础薄弱所以更需要学习和反省——但仅是个人经历。

 

 

阳光三月 2015年2月10日于重庆南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