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园的妹妹

标签:
育儿 |
分类: 成长路上 |
昨天,小女儿在幼儿园庆祝自己的生日。感慨良多。
小女儿是在我们搬上山一个多月时,我发现怀上的。当时我们住在纳溪园里,后来,家园分开,但我天天带着她去上班。再后来,她不跟我上班,但每天跟着巧阿姨到园里与我相遇,又后来,没几个月的时间,她就上学了。
总而言之,这是个山上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也是在纳溪园出生和长大的孩子。园里目前还有三个孩子是最初才上山就在园的孩子,之后还有很多孩子,见证着小女儿的成长。
所以,这个孩子与其他来入园的孩子有些不一样。她上学只哭过一次,全园的孩子和老师她都认识,所有的孩子都高度接纳她,她与全园的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能玩到一起,尤其是明年将上小学的那批孩子,她基本上跟他们都单独玩过。
全园孩子对她的接纳令我总是很感动。
昨天,在她庆生的环节里,有一项就是她拥抱每一个参加的孩子,她很认真地去抱每一个孩子,令我尤其感动的是,每一个孩子都将她抱了起来,包括有些孩子其实跟她身高相差无几。
之前我总是在园里给别的小朋友过生,但昨天,是大家给我的孩子过生。感觉不一样。
当我们从孩子和老师手里接到那一份份礼物时,无论是精雕的木工作品还是简单的孩子们的画作,我都非常感动。从中感受到的真的是那颗心那份爱。
放学后,我的小女儿能说出那十几份礼物中的每一份是谁送的,孩子真的是太有灵性了,老师不过是那样介绍了一下,在场的孩子亲手送而已,那么多,这个刚满3岁的孩子竟然记得如此清楚。
生日庆典的全程,我这个班上最小的刚刚3岁的小孩一直都认真投入地参加。听故事的时候,我一直握着她的一只小手,我很感谢她,让我再次成为母亲,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彩。
当我拿着她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多半都是搞笑的)一一讲解时,她也跟着小朋友一起笑。
女儿上学一个多月,一直上半天,从未在下午上过学。但昨天的生日庆典在下午,可以从细节中看得出来是很陌生的感觉,她也很好奇。
当老师在切好蛋糕唱让她过去的歌时,她很吃惊地问我:“老师是让我请过来吗?”老师唱的是“水晶请过来”。当主班老师再唱加之配班老师示意后,她很坚定地过去了,老师安排她把蛋糕一一端给小朋友及老师。她照做。
这孩子做事象我,不犹豫不拖拉,来来回回十几趟,又端着蛋糕,有些孩子坐在里面并不方便,但她都处理得很好,很快就把蛋糕一一送到了大家的手里,中间没停下来没端倒——她做这些事时一点都不象三岁的孩子,甚至不同气质的五六岁的孩子也未必象她如此利落——看上去,这与年龄都不是有绝对的关系,而是性格和气质类型的原因。
看着她在教室内的举手投足,真是可爱至极,于我及我的家人而言,她是个比较挑战我们的孩子。但同时,她又是个规则内化得相当好又容易接受规则的孩子,所以,我估计,老师带她会非常顺利。
但是我,虽然觉得她这样子很好也非常讨人喜欢,但我更希望她象一个小孩子那样调皮,甚至慢吞吞的——也许这是小孩子的特征,其实我是希望她慢一点长大,好好享受童年生活。我想起几乎所有的早晨,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要起床”,这孩子一点都不赖床,即便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她在被窝也躺不了几分钟。纵观她姐姐的生活习惯,所以有时我想赖会儿床我都克服,陪伴她起床。
吃完蛋糕洗完杯盘要做晚圈,她从没做过晚圈。当她听到我和老师沟通做完晚圈再种生日树时,她说:“我爸爸和我姐姐都做晚圈了的。”我想起她爸爸和姐姐曾经有一次聊过晚圈,因为姐姐那天下午不肯进教室所以错过了晚圈,也不清楚晚圈时老师的通知。
晚圈前孩子们会把绘本放在中间,大家自行选看。小女儿不知道晚圈怎么做,挑了一本《圆圆的月亮》,翻看之前问我:“看书就是做晚圈吗?”好可爱的问题。我与她共读这一绘本,真的很有意思,这本书是她姐姐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本,到现在我都能记得,在一个月夜里,我们在车上,大女儿对着月亮说着这本书里的话,真是可爱极了。后来大女儿长大了,我把这本书放在了幼儿园里,很多小朋友都看过。如今已经很破旧了,又到了小女儿的手里。
人生真是一趟精彩的旅行,我的两个女儿,我的两个小棉袄,华德福教育!
感谢送礼物的家长和老师们,小宇老师送的衣服已经穿上了身,那些木工作品我已经上了油,那些挂件,晚上回来都挂好了,纸飞机、还有画……所有的美好——都已经留存在女儿和我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