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孩子

标签:
育儿敏感 |
分类: 发现孩子 |
神奇的孩子
我已经跟几位老师分享过这件事,本来就知道孩子是这样的,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地感叹,算是对自己又一次警醒吧。在带孩子的旅途中,我们实在是要小心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包括心中的念头。
最近我在教室里当指导老师(自己给自己封的名,呵呵)。前两天上午,在自主游戏的时间段,有四个4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玩开枪的游戏——我们是不允许孩子玩这样的游戏的,但是如何制止,却是需要艺术的。那4个孩子才开始玩,就已经进行得很猛了,当我觉得我必须告诉老师要让孩子停下来时,已经有两个孩子被打”死”在地了。
老师走到我身边,我悄悄告诉她不可以玩这游戏时,老师说她知道,她正在犹豫怎样制止。我说已经很严重了,如果没想好怎么制止就直接告诉孩子不玩这个游戏。老师点头离开,刚一转身的瞬间,我们发现太神奇了,因为,4个孩子在用刚才当枪的那些木块搭积木呢,他们根本没玩开枪的游戏了。
事情就发生在转身的瞬间。
我和老师相视而笑。我们内在的想法,我们内心的力量和界限,不用说出来,孩子的内心一定会感知得到。
我想起我带我自己孩子时的两件事。
大女儿是个非常乖巧的孩子,有时我甚至想,对于一个一两岁或者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她乖巧懂事、界限非常清晰,以至于都不象一个小孩子了。但是,在她还差一个月满3岁的时候比较难缠,总生气,总是大声说话,还踢我推我,完全不是她原来的样子了。
那时我并不太理解孩子,我总是想,她为什么变了?
我在这其中疑惑、纠结了很久,直到近两个月后,一位懂心理学的朋友看到我在博客上的记录后,专门给我讲了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最近,我的小女儿也进入了这个阶段)。这位朋友给我讲了很多很久,让我对孩子的发展开始有了认识。
当我能够理解这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正常阶段后,我为此还在2009年4月2日写了一篇文章。
很神奇的是,没两天的时间,她就又是过去那个可爱温和的小姑娘了。
在大女儿4岁时,也就是我创办爱弥儿之初,那是非常忙碌的一段时光(其实一直忙碌着),以至于,我没有顾及到孩子的需求。那时放学孩子经常被别的家长接走,我忙完工作再将她接回家。而在这之前,我基本上相当于是个全职妈妈,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属于孩子。
在我创办爱弥儿一个多月以后,大女儿出了点儿问题——就是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她的耳朵出问题了,听不见了,后来感觉跟她说什么话都听不见了。
这问题严重得,以至于我在五月十几号时,决定带她去医院检查。在决定去医院前,其实我已经开始进行了反省,因为,根据她的表现,我有些怀疑不是听力器官的问题,我就检讨我自己,意识到自己太忙了极少照顾到孩子的需求。
但我仍不能确定,如果是器质性的问题,那就会非常严重。当时我们住在鲁能,我先带她去社区医院,医生说他们不能检查,得去儿童医院。
我就带她去儿童医院。
从社区医院出来往公交车站走的时候,女儿把我拖到一边,告诉我说,妈妈,我能听见,我怕去医院。当时我有些吃惊,我说那就试一下吧,我就故意试,故意小声说话,她都能答应。现在我都记得当时那情景,后来我还抱着她跳。
紧张了那么些天,生怕孩子出问题。
结果,到头来,是另外的问题——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其实是我出了问题。孩子太小,没办法用语言表达清楚她的感受。
当时才创园,我经常在班上,她也在班上,我那时带新来的有分离焦虑的孩子,而她既受不了我的忙碌也接受不了我去照顾其他的孩子。孩子不能理解成人的行为,孩子内在的需求也没被理解和照顾到,所以,后来,她用关上耳朵的方式来提醒我,是我出了问题。
我后来也在想,如果我意识不到,继续那样下去,这个孩子的耳朵会不会一直关着?
想想挺后怕的。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是会见到这样那样的孩子。那些生病(挑战)的孩子,他们到底在承受着什么?或者是他们曾经承受了什么?
孩子的内心是如此地敏感,我们成人,到底要怎样学习和成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发展以及洞悉他们的需求,并且有意愿和能力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我的二姑娘,正值两岁半,但这是个入世很早的孩子。她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是,粘妈妈、大哭、想做什么就玩命地坚持。还有令人费解的是,她虽然粘妈妈,但很多时候,她非不要我,以前吃饭挨着我,现在非要挨着爸爸,还说不喜欢妈妈;姥姥最近在我家,晚上睡觉时,最初几天哭闹着不要妈妈非要和姥姥一起睡;白天我不在家,她就要姥姥一直抱着,昨天姥姥腿疼,她说那你腿疼不能站着抱我就坐在床上抱我;一遇事哭闹时就大声谈爱,意思是不依她就是不爱她。。。。。。生活中每天每时都在经历着的事情,她无不考验着成人。
好在,好在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孩子的需求,我们接纳她随时随地的大哭大闹。否则,我在想,这孩子的成长和我们的日子,不一定是怎样的艰难。
我很喜欢卢安克的一本书的名字: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我想,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带孩子的成人是必须要学习和成长的,那么我们的孩子是幸运的。我们可以从先了解孩子的天性开始,也就是了解孩子的发展和需求开始。
路很长,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愿意和大家在一起。
我们同在路上!
2014/6/21 早
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本周末的分享、亲子活动以及下周末的《我们同在路上。。。》的家长分享活动,以及《让心情随色彩飞扬。。。》亲子染布活动。尤其希望准备就读纳溪园的家长前来参加——这是了解华德福教育和纳溪园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通知见纳溪园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4902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