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在儿童的高度

(2014-03-07 05:35:20)
标签:

理解

自我成长

儿童

学习

教育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站在儿童的高度

(大孩子在帮小孩子穿雨裤)

 

本周二晚上,孩子爸爸带老大跳舞时带走了家里钥匙,下班后回不到家,我带老二到别家蹭饭。当晚上9点回到家时,我特别累。正在收拾时,小女儿水晶拿着把梳子玩到了卫生间。我最初发现她正往梳子上挤洗衣液时我没理她,小孩子喜欢把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挤出来洗东西,干他们所谓的活儿,养孩子的最初内心有准备地承担了这种浪费(也经常稀释这些东西,为了节约。同进,我也会阻止,但不是在最初就阻止,而是在觉得她已经达到她的目的时)。就象有一天,一转眼的功夫,一瓶洗手液全部报销掉了,只剩下个空瓶子。当你发现时,小东西还跟你报怨:“我正在干活,你看我好辛苦!”谁还忍心抱怨孩子啊!不过我再也不用洗手液,不禁倒啊。

 

还是说那个晚上,等我忙活一圈再回去时,发现她没用洗衣液了,正在卷筒纸上卖力呢,地上好长一截,放纸的凳子上还有一截,她手上也有。因为再之前几天,她坐在餐桌旁扯了好多纸下来,餐桌上下白茫茫一片。当时我还是有些烦她的,趁我忙时,她总能让我更忙更浪费。所以发现时就想起了那白茫茫一片的餐桌,那时有些不高兴,把纸都收了,她也很自觉地一扭一扭地走了。我边收边说:“这个二败家!”不知道过了几十秒还是两三分钟,我已经在卫生间里的门口那儿洗衣服了,这个两岁两个月的小东西带着非常迷惑不解同时又有些委屈的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歪着头望着我说:“我-不-是-二-败-家,我-是-水-晶!我只是扯了一点纸。”天哪,扯那么多,她还说一点。不过,这一句话让我有些震憾,我端正自己,好好观察她,发现她一只小手拿着梳子,另一只手正在移动着擦梳子。瞬间我感觉我“冤枉”了她,她是有原因的,她先倒洗衣液洗梳子,然后发现梳子上的粘乎乎的东西需要被清理掉,就去扯纸。毕竟是两岁两个月的孩子,她哪有能力控制住纸的多少啊!而且是卷筒纸,不是抽纸。当时我内心有些抱歉了,但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抱歉,因此我表现得非常有耐心(其实是非常内疚)的样子对她说:“哦,妈妈知道了,下次让妈妈帮忙扯。”小东西可爱极了,边擦梳子边不太有节奏地点着头说:“嗯,好的,我知道了!”

 

这件事情让思考很多,感觉自己还太需要成长,但道路何其漫长啊!我心想,那天,我做饭时,她坐上餐椅准备吃饭,但饭并没有好啊,她就撕手头上的卷筒纸玩。如果当时我过问,我想,她也是有原因的,她应该会告诉我,或者不用问,她就是无聊,得找事干,孩子哪儿有闲下来的时候啊!但我没问,可能当时觉得不用问,简单地理解她就是在折腾在败家而已。其实是自己太忙太累的缘故,没有心情去耐心陪伴和理解孩子。但事实上是,理论上,我知道儿童都是有原因的。就象那些打人的孩子咬人抓人的孩子,我们看着很多时候是没有原因的,觉得是“无缘无故”的。事实上不是的,孩子的内在都有逻辑有自己的原因。

 

唉,我是如此地明白,但我却一错在错。成长,是件多么艰难的事啊!接下来的第二天早上,在教室里的自由活动中。班上的两个女孩挤在稍高的木桶里,这个木桶的旁边就是一个矮的专门装班上积木的木桶。我在远处熨布,熨完后起身准备去再拿一块的当口,看见(听见)一3岁半男孩把木桶弄倒后往出倒,瞬间一片哗啦声,并且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木块全被倒了出来。我本能地走过去准备阻止。我为什么想要去阻止?本能的判断决定了我的行动。去年春天才接班时,班上的小孩子和转园过来的两个大孩子,几乎每天都做的一件事儿时把所有的小玩具都从盛装它们的容器中倒出来,那些小玩具并没有被有效使用,只是被倒在一地而已。倾倒时发出一片声音,满地堆着的玩具,曾经让我挺头痛的。当时很受不了孩子们这种看似没有什么意义的玩耍,后来我还收走了几样小玩具,以减少这样事情的发生以及工作量,我也确实发现,这种细小的玩具教室里太多了。通过这件事情的发生,我也在思考当时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倒?我意识到一是小孩子本来就喜欢倒来倒去的,而转园过来的孩子,尽管有些可能四五岁了,但因为之前的教育经历,他们才来的最初不会玩耍,因无聊而这么做。

 站在儿童的高度(这个孩子和同伴玩了很久的秋千,

想去攀爬,但滑梯上的大孩子不同意,

她的同伴去找老师支持,她百无聊赖地趴在这里)



因为去年的经历,所以,那天我本能地以为这孩子是在“乱倒”,我当时走近孩子蹲下来准备阻止的瞬间,看到旁边大木桶里的两个孩子,我瞬间明白了,我的不假思考的判断和行动肯定误会了这孩子,他一定是想倒空木桶后自己象那两个孩子一样进木桶里去玩。我一问果真如此,但这孩子那时已经不再倒了,而是用手,轻柔地一块又一块地把没有倒出来的拿出来。我问这孩子是不是想进去玩,他说是的,我告诉他下次可以把木头倒在另一处,这样就不会挡着大家的路(刚好在教室门口)。

 

从那孩子的身边离开时我就在想,路还太远太长。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不会妄加判断孩子,他一定知道孩子是有原因的,或者即便不知道原因,他也会试着站在孩子的高度理解孩子。我也明白,为什么做华德福国际指导老师至少要7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为什么给我们做培训的老师一般都有二三十年的带孩子的工作经验,就连带我们做手工的老师一般都有十几年的带孩子的经验,我遇见一个手工老师只有八年的经验,算是相当短的了。我也明白,为什么国外的华德福老师六七十岁都不退休还在带孩子,并且有可能一个老太太不需要帮手,自己就能带十几个甚至二三十个孩子。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需要在孩子的带领下好好学习,完善自己,这需要很多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都不够!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学习和成长。

 

还有一件事,也是本周发生的事,让我思考良多。

 

周二放学后,大女儿被其他老师带到幼儿园玩。当她爸爸下班后来接她去跳舞时,她发现自己的书包不见了。我思考再三,相信一定是被别的有同样颜色书包的孩子错拿了,因此我就告诉她肯定是有小朋友拿错了。她当时已经开始流泪了,很难过地说书包里有笛子,还有压岁钱。我听着有些不高兴,为什么要带压岁钱啊?听她的意思还没少带。但她没告诉我为什么,我也没想过再去问原因或者潜意识里不相信还有原因——我又很武断地对孩子下了判断,或者说是不愿意从孩子出发去了解背后的原因,或者叫动机。其实,静下来思考,我绝对知道,孩子是绝对有他的原因的。但我没让自己静下来。

 

前天晚上(周三)睡觉时,女儿很无奈地问我:“妈妈,你们的小商店什么时候开门啊?怎么天天都不开门呢?”我问她为什么关心这个,她说:“我天天带着压岁钱,一直想给你买个礼物呢。”天哪,原来这是她天天带压岁钱上学的原因!我听到的瞬间开始后悔和自责,幸好那天还有意识到控制了下,只是简单地抱怨了她,没往深了“教育”她,幸好我控制了我的坏脾气。

 

其实纳溪园的小商店没有固定时间开门,家长要买东西时就找相关的工作人员。但我那内向的孩子哪里明白这些啊,不止不明白,她也不问。尤其是那天书包不见了我怪她不该带压岁钱时她也没告诉我带钱的原因。

 

昨天放学回来的路上,我看见她正往纳溪园走。她本应该跟我直接回家的,我们急着搬家里没搬完的东西,我心里知道她不会回的,因为她得去小商店买东西啊。我摇下车窗招呼她回家,她脸红着用力摇头。我没再招呼,心里在笑,因为我已经知道了她的目的。

 

她跟老师回家前我就了解到她去小商店买了东西。

 
站在儿童的高度

(这个2岁2个月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

把车子抱到越来越高的坡上,然后骑下来)

在育儿的道路上,或者是做(幼儿)教师的道路上,最可怕的是没有意识,不知道这条路其实就是一条自我成长之路,孩子就是那个激发我们产生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冲动的老师。没有这个意识一定是可怕的!但是,象我这样的人,从时间上算,即便不是资深的老师也算是比较资深的妈妈了,但那又如何?放下自己的判断,放下自己从小被带大的方式带来的影响,何其难!

 

因此,需要更有效地学习更有意识的成长。犯错误一点儿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错误当中学习到东西,可贵的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必须学习和成长,并且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感恩所有来到你身边的孩子吧,无论是你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们都是你生命中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努力学习如何放下成人的判断,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孩子是专程来带我们学习的!以学习的心态来面对孩子,以一颗崇敬的心来和儿童相处,这是身为父母和老师的人要必须做到的。

 

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细细阐述我的经历,谁都不要说我棒,因为,我非常吃惊于我还在犯这样的“错误”。与所有路过的朋友共勉,我们都在路上,一起成长吧!

      

本文写就于2013年3月7日晨5:30    

站在儿童的高度

  (两个小伙伴坐在菜园旁唱歌,那开心劲儿,让成人感觉童年何其美好!)

 

Ben爷爷将再次来到重庆南山做工作坊,错过,将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可惜和错过!也许,这就是改变你人生的一个机会。通知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314a20102eens.html

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名称为“重庆南山华德福教育”,ID为"cqnswaldorf"。

二维码:

分享——引领我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