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玛瑞安老师“如何与五、六岁孩子一起工作”部分笔记整理
(2013-05-07 03:53:06)
标签:
转载 |
针对晨圈老师回答了几个问题。
一 孩子从精神世界来到这个物质身体,脚与大地的连结是很重要的,让孩子可以和大地有连结,所以鞋子舒不舒服是很重要的。
二 晨圈中身体的律动是很重要的。老师讲发现现在的孩子手脚越来越僵硬,他们过多的去开发他的头脑而忽略了身体。她有讲一个例子,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他能知道九大行星,并且知道那颗行星离太阳最近,哪颗行星离太阳最远,并且他还能知道他们之间具体是多少的距离。老师说他看上去非常的聪明,但是在生活中他居然都不会系鞋带。孩子的精神从头部开始慢慢的向下发展,显然这个孩子把那个精神集中到他的头部,没有慢慢的把他带到他身体的其他的部分。老师还说孩子能够知道这么多知识,那是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好,他能够把它很快的记下来,但是他不能真正的去理解那到底是什么。
三 关于晨圈中强烈的动作,会让孩子容易躁动,老师要有节奏并且有良好的把握,要懂得收放自如。
主题演讲
“大龄孩子在华德福幼儿园里的成长”
当孩子出生时他们从精神世界来,来到身体时,还带着精神世界的力量和影响,孩子带着他的业力和一生的功课来到了这里。我们要帮助孩子让他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
孩子从精神世界来,那是一个广大无限的世界,孩子在这个身体里觉得很拘束。我们教育者或是父母一方面要照顾孩子的物质身体,也让他认识这个外部的世界,当我们抱住他的时候给他一种温暖感,例如:抚摸他的小手,小脸,都给他一种温暖感,让他自己感觉是受欢迎的,我们对孩子说话时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可以给孩子唱一些歌,可以是小时候父母给我们唱过的歌,或是父母的父母唱过的歌,这些歌也是很温暖的。这时老师说有些成人会说我唱歌不好听,我也不会唱,所以会给孩子听CD,老师特别强调听CD没法唤醒孩子对声音的温暖感。老师说每当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会去唱歌,就会忘记自己不会唱歌或是唱歌不好听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讲给他温暖的环境,好的健康的食物,与他眼神上的交流,给他值得模仿的人,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生长发育。我们在工作中唱歌,给孩子带来欢乐,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受欢迎的。让他对成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工作中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带给孩子神秘感,让孩子也能感受到生活在当下的快乐。
老师讲孩子在7岁之前发展他的四种感觉。运动感,平衡感,触感,生命感。一个人发展好他的感官,能够让他很好的感知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如果遭到破坏,长大成人后可能会导致他吸毒,自杀。。。。
孩子通过行动力来了解事物,通过模仿大人做什么达到了解。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通过运动而发展孩子的身体。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孩子通过物质世界来学习,我们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强调成人的重要性。我们要越早的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
艺术性的活动,有节律的生活,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
当孩子去做一些破坏性行为时,孩子并不是很想要去成为一个坏人,而他是无意识的,那个来自于他的内在部分的力量。对于成人来讲,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给到孩子,老师要温柔的坚定,并要不断的重复。老师讲了一个关于剪刀的例子,她说孩子拿着剪刀去剪些你不希望他剪的东西,如果是大孩子的话,她会说:“剪刀是用来剪纸的,然后给他纸去剪。”
如果是一个小孩子的话,他会直接把剪刀放到高处。(在这里让我看到了两点,首先是老师要意志坚定,并且对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另一个就是老师提醒孩子的方法,用了直接正向的直接的语言表达,简单明了的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不是用很多负向语言与孩子啰嗦一堆,例:这个不可以剪,你怎么用剪刀剪这个呀,剪坏了它多不舒服啊,要是去剪到你了,你也不舒服吧。。。。。。。)
最好老师总结两点:一是给孩子明晰的边界,二是不给孩子太多的选择。
老师举一个例子,例如:“孩子请把大衣穿上,”而不是“孩子请你把大衣穿上好吗”不是用这种商量或是有选择的话语。而是直接告诉孩子你要他做的。
对于6岁的孩子来讲,他模仿周围的人或事情,作为老师或父母要有意识或觉知,你想要孩子有怎样的习惯,你要先成为那样。例如:你换鞋时每次都放到鞋架上,而不是放到地板上。。。。。(所以啊,成人一定要有觉知啊,如果你再想要去纠正或是因为孩子不好的习惯而苦恼时,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提供给孩子可以供他模仿的好的榜样)
鲁道夫,斯坦纳 说天性中带来灵魂基本的美德。
这三个美德分别是
感恩
爱
关于爱,老师说我们提供给孩子温暖的环境,健康的食物,等等这些都是在给孩子传递爱的、
责任
后来老师老师说道五六岁大孩子的一些变化,和特点
老师说对于大孩子要给有章节的故事,而不是一个简短的故事。
此时的大孩子有很大的变化,例如他们的绘画 会有锯齿,对称,梯子形等等,在玩耍总也有变化,他的行为说话方式都有变化,例如嘲笑取笑他人,说悄悄话,有排外性,不让别人参加。他想成为领导者。他有时候会觉得无聊,模仿老师说话或是故意说错。例如晨圈中他故意和老师做相反的事情,他们在尝试新的事情。此时的老师和家长要很坚定,但也是要充满爱的。此时必须坚定的面对孩子,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我们无论发生什么我的规则是不变的。
这时候成人要给他们提供些工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例如:让他们一起搭个房子,并告诉他们,“有挑战性的工作交给你们大孩子去做吧!或你是大孩子啦,你能够做的事情更多。”
这是你会发现大孩子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说话,而不是去玩,他们通过交谈学会与别人协商或是倾听。在自由玩耍中会有输赢,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因为他们以后也要去面对。(老师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我们班上的几个大孩子,他们在户外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的,他们花大部分的时间去商量规则是什么,要怎么玩,要谁加入,不要谁加入,有时还会看到他们因为一件不一致而去争吵。而且他们回去玩一些比赛的游戏,分出谁会赢,谁会输。。。想起来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呵呵。这些都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最后老师针对大孩子给出了一些意见和方法
1.
2.
3.
4.
5.
6.
7.
8.
尽量去发展他们年幼时不能发展的。并且需要给他真真实实的工作。
9.例如让他可以去拖地,打扫房间。游戏和工作可以结合起来。例如在他游戏的时候,也可以让他去做这些。但是老师特别的强调,让孩子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孩子是快乐的,就像游戏一样,不要把他当成惩罚的手段,或是让孩子对这件事情产生压力。
10.这时可以给孩子提供大自然中的事物,
11.给他照顾小孩的机会,大孩子帮小孩子衣服
12.可以让他们去交叉拍手,增加难度。
13.给他们探索性的游戏。例如出去散步的时候,让大孩子带领大家走,让他去关注是否有人掉队,有人走的太快或是太慢等等。给他多点的事情去做。
此时的大孩子确实会让老师和家长感到怎么和之前不一样啦。老师强掉这时是孩子他自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她有强调两点。一点是成人要给他足够的挑战性的事情,让他可以去探索。
另一点是老师或父母一定要有创造力,不要太过于有压力或是焦虑,你一定要很有信心和把握的说,我有足够的创造力给给孩子去提供让他们发展的环境。。
再接下来老师回答了同学的提问,我不是记全了所有的问题,只是记了个别的问题。
一.同学提问关于幼儿园中吃饭和午睡的界限是什么
老师回答,每个幼儿园和老师根据幼儿园的情况有不同的规则和界限,这个很难去说一定要有怎样的界限。
下面两个问题是我问的,是我也比较困惑的。
第一个是 关于大孩子之间的“抱团”,有时还会“分帮分派” 并且两个团队中会有一些对峙或是威胁,例如:你要是不和我玩,我们就都不和你玩,或是,你要是和他们玩,就不能在和我们玩了。。。。。有时还会因为一个团队里的某一个人A和B发生问题,A团队里的人就不问原因的过去对付B。想问老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或是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去引导。
首先老师说,在这个年龄孩子去这样做,是很正常的,因为此时的孩子是具有排外性的。具体的方法老师说可以给孩子一个故事,特别是对那些被排除在外的孩子。例如通过怎样的方式别得救了。。。。但是在这时不要去给孩子说:“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相亲相爱等等之类的。”这些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你只是在说,他不能去体验到。
如果是有两个团队的,老师建议可以各请每个团队里的一个人 让他们共同的去做一件事情,当然有可能这个孩子会不愿意,但是老师要告诉他你们要一起去做这件事情。如果这个孩子不愿意,可以带他到一个别的地方,在换其他的孩子。让他们慢慢试着可以一起做些什么事情。
说完后,老师笑着对我说:“你可以去试试,祝你好运。”于是我笑啦,因为明白此时孩子还真的需要我们和他们“斗智斗勇呢”呵呵。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孩子听三国的故事,并且在班上孩子会互相的说,并且在游戏中会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出现,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他们会拿着棍子当武器,两方打起来。有时会在别人不同意加入的时候把别人当成坏人,然后所有的人一起“对付”这一个孩子,最后一个孩子被弄的很无助。问老师对这样的事情怎么看,需要有引导吗?
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战斗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要引导的是让他们为了荣誉而战,为了保护弱者或是为了国王而战。最终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
老师说如果他们是一群人在对待一个小孩子时,一定不能让他么这样做。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对一个没有人的环境,比方说那边的一片树林或是石头等等,把他们当成敌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