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交能力益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有社交能力的益处
事实上,成年期的适应能力在童年期最好的表现不是智商也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儿童能够适当地与其他人相处。那些通常不被喜欢的、有攻击性的和破坏性的、不能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的儿童会处在“危险”中。
——威拉德。哈塔普
社交能力不是一件奢侈品,它在儿童如何认识自己和如何被其他人认识方面造成巨大的差异。已有的研究告诉我们,社交能力强的儿童比社交能力差的儿童更快乐,他们在与其他人交往中更容易成功,更受欢迎,对生活更满意。另外,儿童的社会关系与学习成绩,以及在学校中获取更大成功是相联系的、更积极的社会关系相关。其结果就是,有社交能力的儿童倾向于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人,是能给世界带来一些变化的人。而其他人也把有社交能力的儿童看作是理想的伙伴和有能力的社会成员。而那些社交能力差的儿童确不是这样。不能建立和维持积极社会关系 的儿童经常感到痛苦和孤独,甚至在幼年期也会如此。缺乏社交能力的儿童会被同伴拒绝,自尊感低,学习成绩也不好。而且,社交能力差的儿童长大后,也存在着继续保持这些问题行为模式的危险。
以上内容摘自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感谢李小飞妈的推荐)。
我本意只是抄上来原文,但无论是在最初阅读到此段落还是刚才摘抄的时候还是此刻,我一直很感慨。
我从女儿1岁多起就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但当时只是凭一个母亲的直觉去关注的,当时的出发点也很简单,想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看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比与我在一快乐,所以,就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把给女儿找朋友当成她成长中的大事我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
做幼儿园后我发现以前的视界还是太狭隘了,看一两个孩子,偶尔看一些孩子,与天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发现的东西大有不同。我有些想法不是很好,不宏观,甚至没有社会责任感,但那缘于我心底想看到所有孩子幸福快乐地在我们的大家庭成长中的缘故——当我收到一些成长得不够好,对其未来成长的预期也不会太满意的孩子,有一个念头总是盘旋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放弃。我深深地知道,真正要改变一个孩子靠幼儿园半单方面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必须从家庭开始,甚至得改变家庭的结构。
在幼儿园过得不快乐的、通常不能与其他小朋友合作的甚至有攻击行为的、不爱参加活动的孩子都是社交能力不尽人意的孩子。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还没看发展心理学书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一个不能与其他孩子正常合作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有麻烦的孩子,同时,这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参与活动的能力等所有能力都与他的社交能力相关。这就象我们看到的一些成人,优秀的能干的人方方面面都强,而另外还有一些人方方面面都差,这是因为,一个社会人的各项能力是相关的。
无论一个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如何、社交能力好差,这都与他们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关。家庭成员间能和睦相处的,并对孩子施以真爱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必将是一个快乐的社交能力等都非常强的孩子;而家庭成员间有矛盾的,甚至互相都不太说话的一说话就得吵架的这样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必将是社会性发展得不够理想的孩子——据我观察。这几乎适用于每一个我观察中的孩子。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习得的,他最初的学习对象就是其家庭成员。一个孩子能认多少字读多少书背多少诗写多少字唱多少歌舞跳得多么好都不如其能与其他的孩子正常地交往与合作来得重要——孩子越大越明显,最初显露出来应该是还不到3岁时,过了3岁,很多问题纠正起来就已经很困难了。
我经常看到一些妈妈的博客说为了孩子不离婚——我也主张这个观点,但我的意思是最好为了孩子大家友好相处,把家庭营造得温馨一些。而不是说即使过不下去也得保持外形上的完整——这对孩子的害处更大。强装的完整与幸福是骗不了孩子敏感的内心和洞察世界的双眼的,你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决定了他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你们之间的不快乐已经决定了他内心的不快乐。如果确定绝对不能平等友好相处下去的人我认为不如分开,一个家庭中快乐的氛围才是孩子成长中最适宜的环境呀!
爱孩子,那就给他一个温暖的家——这会令其脚步更稳健、内心更强大——从家庭出发,他会勇敢坚定地走下去。。。。。。。。
豆妈微博中的一条:“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是的,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本来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因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那些其他的诸如教育技巧之类,是锦上添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