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规则权威 |
分类: 发现孩子 |
昨天中午,舞蹈课结束,我们大人进去帮孩子穿衣服。
在我帮三月穿衣服的过程中,在我旁边的一个女孩要吃瓜子,她的外婆不让,孩子非要吃,外婆说:“你吃嘛,皮子弄得到处都是,看老师在那边一会儿过来吵(重庆方言:骂,批评、训斥之意!)你!”结果孩子没再闹着吃。
那个孩子4岁多,上学期就与三月一起跳舞,我见过那孩子妈妈一次,余下所有时间都是外婆带来的。
听到这一句话我就想,其实,4岁多的孩子了解了生活中的或许几乎全部的规则。对于有些孩子,见到零食就想吃也不是不正常的事,但是,我们告诉孩子不可以在舞蹈教室吃这样的规则时,我认为可以对孩子说如果在舞蹈教室吃容易把壳弄到地上不好扫,这样不好,而回家吃可以找个东西接住壳就可以了。我觉得只要这样讲一般孩子都听得懂的,4岁多的孩子自控能力一般也很强了。但是,这位老人不是告诉孩子让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让孩子惧怕权威,告诉孩子如果吃老师就会过来批评她,而孩子由于惧怕批评而没敢吃没再闹。
这让我想起来我们生活中太多的成人漠视规则,但同时惧怕权威。
我原单位的一个司机,50多岁了,在开车上有个非常特别的特点:他开车从不违反交通规则,但是,看不得任何穿制服的人,无论是工商税务警察还是公安。本来在规则之下行驶的他,如果见到穿制服的人很可能心发慌手发抖就开错车甚至违反交通规则了。这位司机不漠视规则,但不是一般地惧怕权威。
重庆有一个现象是我在其他任何省市都不曾见到过的:重庆情机相当地藐视交通规则,他们开车时的规则就是看有没有警察和摄像头。有时我坐在出租车上都担惊受怕的,都不遵守规则的一群司机真的让人可怕。我举些例子:比如闯红灯,这很普遍,我在其他城市也见到过;比如超载,尤其是长途车可以挤得要把车挤爆,知道哪个位置有警察检查,到了检查点儿附近就让站着的乘客下来走路,走过检查点儿,然后客车在过了检查点儿的地方等那些走路的乘客,这个在非高速路上非常常见;在主城区,公交车不停在固定位置,除非有警察,我曾经不止一次经历过这一次车停进站牌的左边,站在右边的我得跑到左边,下一次寻思着那就站在左边吧,结果车又停在了很右边的地方,我不得又跑到右边,重庆人坐公交是很可怜的事儿,那个跑啊挤啊。。。。。。有一次坐一出租车,上面大概是播放着交通广播电台的节目,是一个有主持人接听电话排忧解难的那种节目。有位男司机打进电话,说他的车停在不该停车的路边,但那地方如果司机不下车就是可以停的,这位司机停了之后下车办事了,当警察来开罚单时他刚好回来看到了。这位男司机说开单时他在就相当于他一直都在,所以警察不该开罚单,这位司机打进热线很久,就为这件事,主持人告诉他他确实离开了不能算他没离开,可这位司机还是不甘心。此时我都觉得这位司机太可笑了,没想到更可笑的事儿发生了,我乘坐的出租车的司机发话了,他说警察装屁眼儿痒,意思是警察不该开罚单。
我想起我们在法国的一个夜里,我和同行的同学出去到地中海边玩。回来的路上遇见红绿灯,当时已经夜里11点多,当红灯亮时,汽车停下,尽管当时没有一个行人过街。我清楚地记得同行的一位男士说这位司机是SB。
人家的规则是装在心中的,自己心里其实不累,不必想着去钻空子,而且真的很安全。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心中没有规则,有的只是权威。就象我们看到很多摆地摊的人,一见城管来抱起摊子就跑,一会城管走了他们依旧摆起。城管知道他们会摆,他们也知道城管会来。这城管与摊犯简直就是在做游戏,做警察与小偷的游戏,城管分明不是在工作,如果是工作,就跟治病一样,治好了应该至少暂时不容易再复发的,他们是在游戏,城管拿着俸禄天天和摊犯们玩游戏。
人人都没有规则的生活是可怕的。我想起我和三月坐飞机从南京回来时,我身旁的一位男士做出很了不起的样子,飞机开了很久了还在接听电话,当时我就担心我的安全问题,明明飞机上是不可以接打电话的啊。
做为孩子的带养人,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我们告诉孩子不可以做的事情在哪里都不可以做在哪种情况下也不可以(指不分场合的事),而不是说某些要不在就可以某些人在就不可以。真的,千万别试图用吓的方法图暂时管理孩子上的省事儿,有很多东西,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深植在孩子的心中的。在生活中一些很细的细节上,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地播下好种子,千万别图省事儿。还有,如果你是个真爱孩子的母亲,孩子最好自己多带,别去试图改变老w 的观点,别让老人不知道如何对你的孩子讲话。
再强调一点,我认为,如果是太小的孩子,给他们建立规则的过程中不是客观地讲规则而是让他们在意他人的评价,一些内向敏感的孩子可能会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过度在意就会影响孩子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