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视幼儿的同伴关系2

(2010-10-22 07:54:57)
标签:

幼儿

朋友

育儿

分类: 发现孩子

昨天看到一些家长在我写的关于重视幼儿建立同伴关系的博文后留下的问题,我会在文中一一回复,但是原谅我昨晚太困了,只写了个引子。其实,本文的重头在后面,我想写一写家长如何帮助引导孩子交朋友,但是昨晚太困了没写到中心上。但同时我又担心一部分妈妈惦记着会进来,所以,我就把我做为导入的这部分先发上来,余下的容我周末好好写,保证写出一篇非常实用的博文来。只不过,这导入很过份,太长了重视幼儿的同伴关系2

 

重视幼儿的同伴关系2

 

今天晚上开会至晚上8点多,一共两个多小时的会我们几乎用了全部的时间来介绍和讨论孩子的问题。一般老师先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我来介绍孩子的家庭状况、带养情况,然后共同讨论对策。今天谈到了十多个孩子的问题,虽然总体上我们园孩子成长得非常不错,但是,多多少少地,都会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而这其中最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智力问题,基本上全是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问题——这的确值得深思。

 

当我在会上告诉老师园里的轩轩妈跟我提出让轩轩暂时休学时,老师们很吃惊。因为退学的原因是轩轩最近伤害小朋友的情况有些严重。其实,轩轩一家今年7月来参观时正是我在犹豫要不要让新入园的孩子试读之时。参观那天,轩来后在沙池玩,然后和橙橙打了起来。当时我就发现了轩轩的问题,当时轩的父母准备将家搬迁至鲁能来读我们园,我当时就告诉他父母轩必须试读。他父母竟然欣然应允,我顺便给提了点小建议,轩父母非常听得进。而且,当场交学费准备排队入园。

 

轩父母那天的态度很打动我,这是我愿意收轩轩来我们园的主要原因。轩来后的情况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但这孩子咬人时下口比较重,这也是我最近比较感觉恼火的原因。但我尽管这几天在琢磨着劝退个别与我们理念非常不相同的家庭的孩子,但都没有想过劝退轩轩。因为我明白,只要父母肯配合,我相信轩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解决。他的妈妈非常焦虑,她担心轩轩给我们带来太多烦恼与负担,每次轩妈听说轩咬人时都非常紧张被咬的孩子。我感动于这位妈妈的知情达理,也因为此,我不能放弃她的孩子。我非常明白,如果让轩轩回家休息几个月,暂时他不会再伤到其他孩子,但这不是因为他自己进步了,而是没有了同伴环境。轩轩并不是一个如她妈妈所想象的“问题孩子”,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其实他一般只是在别人抢他的东西时才咬人的,小孩子们在一起不能完全避免别人不拿他的东西。轩之所以这个样子,这与轩过去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关系。轩轩的妈妈是全职妈妈,轩轩平时主要是和妈妈在一起,极少有小伙伴接触,所以,因为过去的与小伙伴的交往经验少而导致他现在不能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如果让这个孩子在家再休息几个月,仍在没有伙伴的陪伴中成长,那么,这段时光就会成为这孩子成长中的一个盲点,几个月后,他最大的可能是更不会与小朋友相处,他的成长会变得非常艰难。所以,这个孩子必须置身于伙伴中间,不断地在冲突中增加交友经验,提高交友技能,因此学会与小朋友相处。

 

在华德福学习时,老师说过一般孩子在四岁前与母亲多在一起就好,不必上幼儿园,不必注意发展同伴关系——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或许是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在农村的大家庭里,而是生活在电子时代,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之中,孩子的父母大多生活在一个非常紧张的压力较大的环境之中。而且,你们的孩子几乎全是独生子女。根据我个人对孩子们的了解,我认为,孩子与其他孩子间的同伴关系建立得早一些更好,具体我觉得最晚在孩子2岁左右时也应该让其与其他的伙伴建立一定的同伴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为孩子在3岁左右如能有固定的伙伴最好——这当然是一件很考验家长的事。但这确实值得家长重视的孩子成长中的大事。

 

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同伴交往,最好能让孩子与小小的同伴发展出友谊。其实,我感觉现在很多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3岁前的孩子容易生病,且表达能力不太强,父母容易关注孩子的生理问题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无论是我个人带孩子的经验还是我做幼儿园的一年中积累起来的一点经验,我都发现,事实上,在孩子两岁半左右,他们就开始热衷于玩角色扮演游戏,一般3岁左右达到一个高峰期,而且持续不减,也许会持续两三年(我会在幼教之路上逐渐修正我的观点,这是我目前的观点)。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开始可能只,是自己玩,不需要他人配合,比如把各种毛绒玩具拿来扮演各个角色。接下来会和家人一起玩,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时,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小伙伴的环境,如果孩子们之间相处得不是太不融洽的话,那么,孩子更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而非父母!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名为《天上的快乐》。当时女儿不足210个月,那时她和一个45个月的小朋友玩得非常开心。在那当时,我亲手带大的从不离身的女儿开始整天整天地被寄在这位小朋友家里,两个孩子不睡午觉,一整天都在做各种游戏。我印象中她们两个当过医生护士,当过老师学生,当过父母孩子。。。。。。还玩了结婚的游戏,三月总是扮演新娘。

 

依很多人的看法,我一个人带大的女儿肯定很粘我。是的,如果没有投机的小朋友玩,她是很粘我,包括又过了一两年后仍如此,没有合得来的小朋友一起玩时,女儿容易缠着我跟她一起玩。但是,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同玩,她的眼里感觉就象是没我这个妈。为什么?我明白,我们大人跟孩子一起玩基本上是应付,是没有什么创造性和灵感可言的,如果有什么好点子,也是我们挖苦心思想出来的,不象孩子们那样天然和自然。我们陪孩子玩,和孩子陪孩子玩相比,我们的“技法”肯定太差太差了,而且,我们大多不够诚意。所以我说,孩子和大人在一起的快乐是人间的快乐,而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是天上的快乐是最快乐的快乐。

 

但是,由于父母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孩子同伴关系发展的情况比较普遍。比如,长期和大人在一起的孩子可能在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差一些,因为容易被框住;还有的孩子,错过了社会性发展的开始阶段的重要时期,长期跟大人一起玩耍,因此感受不到与其他小朋友的乐趣,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孩子缺少与小伙伴交往的经验和技能而不能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从而感受不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更多的沉浸在成人世界里。

 

所以,孩子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找寻一些伙伴,在交往的初期引导孩子们一起游戏。

 

我在一发展心理学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儿童最初与同伴交往技能的获得是在家庭里。父母通过直接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以及通过儿童教养和游戏行为等间接影响,来促进儿童的同伴社交。

 

在谈到父母的直接影响时,作者提到,除了学前班、托儿所和幼儿园,儿童主要依靠父母帮助他们建立互惠性的同伴关系。那些父母经常安排非正式同伴游戏活动的儿童,通常拥有更大的同伴圈,并有更好的社交技能,这些父母给予孩子更多与同伴游戏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向孩子示范怎样去建立同伴关系,并鼓励他们成为一位能够考虑同伴需求的“好主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