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母孩子付出陪伴爱育儿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我在《英文诵典》中看到一段话:你是否意识到这点,如果你明天就要死去,你所在的公司不到几天就会找到替代你的人,而你抛下的家人,会在余生里感受着失去你的哀伤。好好想想吧,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事业上,而不是家庭上,这是多么愚蠢的投资啊!
我女儿2岁左右或更早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网上的博客里,我遇到过很多的朋友对我带女儿的方式持否定的态度,原因是为孩子牺牲太多,以至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在女儿3岁入园后,我发现确实是我为孩子付出太多,因为,无论生活中还是在网上认识的妈妈里,确实人象我这样全身心付出的不算太多。但是,即使真的很辛苦,我对女儿所尽的抚养义务仍无半点牢骚和埋怨,我反倒享受这个过程。
当女儿长大至2岁多尤其是3岁后,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似乎一夜之间就没有人再对我不认同地指指点点了,反倒是羡慕和佩服了。原因是,客观上,大家发现了我付出辛苦带出来的孩子与别家的不太一样,身边不少人总跟我预测女儿的未来,甚至有人不止一次地说如果女儿考不上清华北大就去找她们。3岁决定一生,透过女儿的现在,很多人在朦胧中看到了她的未来。
我非常爱我的女儿,过去的三年多,我差不多就是位全职母亲,至少,我的心是全职的。这是因为,在养育女儿中,她每日的点滴变化一直打动着我,我逐渐地意识到,在这慌乱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带给人的成就感能与育儿相比,甚至,可以说,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远远高于我们付出的。就我个人而言,有女儿后,身体比上我比过去健康,心理上我迅速成长,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更深刻全面。。。。。。过去,我从不知道一个小孩竟有如此之大的魔力,他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
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都在童年期形成,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而童年,短暂而不可逆转。孩子在童年中失去的东西几乎是不具有补尝性的,因为补尝的代价实在是太大而难度实在是太高,而且,很难达到那种所期待的效果。
宁宁是三月的好朋友,因为两个孩子的相识我跟宁宁妈也成为了好姐妹。宁宁妈是一位室内设计师,工作繁忙,尤其是越到节假日越忙,宁宁爸爸也是做室内设计的,比宁宁妈妈还忙。所以,可怜的宁宁整天跟爷爷在家,极少有机会外出。昨天我就想着我们要走了,带三月和宁宁一起出去玩一次。接宁宁时都很高兴的,可出来后没多久就哭了,哭得极伤心,怎么问都不肯说话,怎么哄也哄不好,我寻思着女儿跟妈最亲,估计她妈妈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就打电话给她妈妈,结果她拒绝接妈妈的电话。她只要求回家,不跟我们一起玩了,送她到家门口时,三月哭了,非要跟宁宁一起玩,结果,两个孩子全哭。这时宁宁爷爷出来了,我问宁宁爷爷陪着一起去她去不,结果她点头。此时宁宁妈妈也打进电话,说宁宁哭可能是因为她不在身边,还说宁宁最近生病过后挺粘她的,宁妈内心很难过,我也劝她,尽量多抽时间陪孩子。宁妈说自己没挣多点儿钱也没陪到孩子,想起真是内疚。
宁宁妈是个非常好的母亲,但由于夫妻两个才来重庆创业,自然很辛苦,我理解她的苦衷,所以不论是为了我的女儿还是为了宁宁,我总是尽量想办法让两个孩子一起到户外玩耍。
别人的家事我们不可能完全清楚,但生活中确实有太多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疏于对孩子的陪伴,有的是人虽在家,但起早贪黑,与孩子难得一聚,成了“影子父亲”或“影子母亲”,也有为数不少的父母甚至与孩子没有生活在一处。他们辛辛苦苦挣钱其实终究也是为了孩子,而我要说的是,虽然没有钱孩子上不了好的幼儿园和小学,买不起更多的书和玩具,但是,对于身心都处于成长期的婴幼儿来说,他们最需要的甚至不是进口奶粉,而是父母的倾心陪伴,是爱!
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极强,衡量一个人或家庭幸福的终极标准大多也是孩子,孩子好全家就好,孩子不好大家都不好过。同时,我们中国的父母也确实特别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长,不重视儿童心理,不尊重孩子个性,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和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总之,就是忽略一个人的童年对一生带来的决定性影响,通常都是年老之后后悔,后悔自己年轻时孩子年幼时为孩子付出过少或过多(方法失当)。
美国作家O.诺埃尔说:“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
就象选择幼儿园,我接触过的大多妈妈比较在意幼儿园的硬件。而孩子入园后,我们都会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根本不在意幼儿园的硬件如何,最终决定他们能否顺利度过适应期的除了父母就是幼儿园的老师,而不是幼儿园的硬件。孩子们对华丽的东西其实并不感兴趣,如果感兴趣也是一时的,他们最在意也最需要的是父母倾心的陪伴与爱。
物质上的东西我们付出是需要代价的,而爱则不需要,特质上的东西付出后回报非常小,而爱不一样,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所回报的是健康、智慧和更多的爱。
不论你年龄经济文化状况如何,都请相信我,在能解决温饱的情况下,请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几岁前的孩子,你一定会收获到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但请记住,付出时,只问耕耘,别问收获。因为,爱,是给予,而非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