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一定得全职吗?
(2008-10-30 00:27:25)
标签:
全职母亲早教育儿 |
可能是我表达不清,多次遇到有妈妈误会我坚持一个观点“爱孩子就一定得全职”。我可以肯定地说,我是非常爱我的女儿三月的,但是我并没有一直全职,女儿出生的第一年我请了一年的假,接下来我上了一年半的班,再接下来我又请了假。最初是因为国家给了我们哺乳假,不用白不用。接下来不得不上班就去了,但说实话,我上班不太用心,我总是想办法请假,一下课就往家跑,单位上开会我总是假装不知道,按说一个人不应该这样的,对孩子来说这也不是个好榜样,但是我家的情况也比较具体,孩子父亲长年不在家,亲戚中没有一个能帮忙的,保姆也没有一个彻底让我放心的。我只是一个凡人,不能事事都做得好,当校长于深夜11点多给我打电话想把单位上的重任交给我时,我除了说感谢领导的信任外,我跟领导讲,再给我1年半的时间,让我把孩子带到三岁,到时一定为单位多做贡献,领导理解了我。今年再次请假主要是因为女儿身体不好保姆懈怠工作并且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一狠心就想办法请了假。女儿3岁时入托,到时我一定会再去上班。说实话,本人并不是可以接受一直全职的生活。
家有宝贝乖的博主可心妈在我的博文母亲为孩子付出是很可笑的事吗? 后评论如下:
爱是给予,更是获得。
对于很多母亲来讲,对于如何爱孩子来讲,一直理解的是要给予、付出、牺牲。要我说,这不是真正的爱,这种爱是倾斜的爱,很容易失衡。确切说:是母亲们还没有把自己调整好。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生在世,首先要自我满足,其次才能有精力去关注其他方面。但作为一个母亲,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子女满足了父母,作为父母满足了儿女,作为伴侣满足了家庭,却惟独忽视了自己——我们没有作为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尤其是全职妈妈,感触可能更加深刻:每天操劳,日复一日,最后发现很累很烦很疲倦,只有付出,没有得到。所以很多妈妈选择继续工作,这是某种意义上自我满足。这样才能平衡。
但是对于全职妈妈而言,是不是不出去工作就一定会丧失自我?不是的,关键要学会给自己一点时间或者是保留自己的一些嗜好,随时随地的给自己满足感。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会把自己从生活的繁杂当中抽离出来,站在某一个高度审视自己的生活,一旦发现失衡就及时调整。
所以,亲爱的。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之所以见仁见智,这是大家调整自我的方式不同,好像没有可比性。所以无所谓孰对孰错。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让很多在职妈妈全职,可能情况会更糟糕,还不如把孩子交给父母或者其他人——不是她不心甘情愿,而是在经济或者心理的其他方面,目前是最佳状况。不难想象,一个每日怨天尤人觉得生活了无生趣的母亲会怎样对待宝贝。
反之,像我们这些全职的妈妈,如果非要别逼着抛下宝贝去上班,心理也是很难承受的——工作肯定也是三心二意的。
所以,作为母亲,只要认为自己已经最大限度的付出了,那就可以了。当然这并不表明我们不可能再多的为孩子付出了,恰前相反的是,在自我满足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付出,这个是个良性循环。反之,那就是恶性循环了,不可取的。
是否全职不重要,是否把宝宝放在首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做妈妈的不认为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付出和牺牲的时候,这个妈妈才是个心理健康的好妈妈,才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最好的成长的环境。
而到达这个理想境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妈妈不断自我调整的。
目标很明确:一是做为母亲不感到是一味的付出,而是充分感受到做母亲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向终极目标迈进——不要忘了,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全天24小时的陪伴对他们来说也一点儿不会多。
总结下来,这是个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选择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罢了,但是上升的空间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