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孩子就一定得全职吗?

(2008-10-30 00:27:25)
标签:

全职母亲

早教

育儿

可能是我表达不清,多次遇到有妈妈误会我坚持一个观点“爱孩子就一定得全职”。我可以肯定地说,我是非常爱我的女儿三月的,但是我并没有一直全职,女儿出生的第一年我请了一年的假,接下来我上了一年半的班,再接下来我又请了假。最初是因为国家给了我们哺乳假,不用白不用。接下来不得不上班就去了,但说实话,我上班不太用心,我总是想办法请假,一下课就往家跑,单位上开会我总是假装不知道,按说一个人不应该这样的,对孩子来说这也不是个好榜样,但是我家的情况也比较具体,孩子父亲长年不在家,亲戚中没有一个能帮忙的,保姆也没有一个彻底让我放心的。我只是一个凡人,不能事事都做得好,当校长于深夜11点多给我打电话想把单位上的重任交给我时,我除了说感谢领导的信任外,我跟领导讲,再给我1年半的时间,让我把孩子带到三岁,到时一定为单位多做贡献,领导理解了我。今年再次请假主要是因为女儿身体不好保姆懈怠工作并且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一狠心就想办法请了假。女儿3岁时入托,到时我一定会再去上班。说实话,本人并不是可以接受一直全职的生活。

 

家有宝贝乖的博主可心妈在我的博文母亲为孩子付出是很可笑的事吗 后评论如下:

爱是给予,更是获得。
对于很多母亲来讲,对于如何爱孩子来讲,一直理解的是要给予、付出、牺牲。要我说,这不是真正的爱,这种爱是倾斜的爱,很容易失衡。确切说:是母亲们还没有把自己调整好。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生在世,首先要自我满足,其次才能有精力去关注其他方面。但作为一个母亲,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子女满足了父母,作为父母满足了儿女,作为伴侣满足了家庭,却惟独忽视了自己——我们没有作为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尤其是全职妈妈,感触可能更加深刻:每天操劳,日复一日,最后发现很累很烦很疲倦,只有付出,没有得到。所以很多妈妈选择继续工作,这是某种意义上自我满足。这样才能平衡。
但是对于全职妈妈而言,是不是不出去工作就一定会丧失自我?不是的,关键要学会给自己一点时间或者是保留自己的一些嗜好,随时随地的给自己满足感。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会把自己从生活的繁杂当中抽离出来,站在某一个高度审视自己的生活,一旦发现失衡就及时调整。
所以,亲爱的。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之所以见仁见智,这是大家调整自我的方式不同,好像没有可比性。所以无所谓孰对孰错。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让很多在职妈妈全职,可能情况会更糟糕,还不如把孩子交给父母或者其他人——不是她不心甘情愿,而是在经济或者心理的其他方面,目前是最佳状况。不难想象,一个每日怨天尤人觉得生活了无生趣的母亲会怎样对待宝贝。
反之,像我们这些全职的妈妈,如果非要别逼着抛下宝贝去上班,心理也是很难承受的——工作肯定也是三心二意的。

所以,爱不仅是给予,最基本的是获得,这两者相辅相成。有时候在同一件事情上可以同时获得,但有时候不是,比如:我们把爱给予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获得的回报,但这可能不是爱,那么与此平衡的那部分爱从哪里来呢?这需要妈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寻找:可能是继续工作,可能是看韩剧,可能是看书,也有可能仅仅是一件漂亮的风衣。
所以,作为母亲,只要认为自己已经最大限度的付出了,那就可以了。当然这并不表明我们不可能再多的为孩子付出了,恰前相反的是,在自我满足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付出,这个是个良性循环。反之,那就是恶性循环了,不可取的。
是否全职不重要,是否把宝宝放在首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做妈妈的不认为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付出和牺牲的时候,这个妈妈才是个心理健康的好妈妈,才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最好的成长的环境。
而到达这个理想境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妈妈不断自我调整的。
目标很明确:一是做为母亲不感到是一味的付出,而是充分感受到做母亲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向终极目标迈进——不要忘了,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全天24小时的陪伴对他们来说也一点儿不会多。
总结下来,这是个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选择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罢了,但是上升的空间永无止境。
 
无限认同“作为母亲,只要认为自己已经最大限度的付出了,那就可以了。当然这并不表明我们不可能再多的为孩子付出了,恰前相反的是,在自我满足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付出,这个是个良性循环。反之,那就是恶性循环了,不可取的。”这句话。
 
以前我认识一个家庭,孩子的妈妈就是个全职妈妈,但事实上,她只是没去上班而已,她每天晚上都要在麻将桌前奋斗,孩子基本上只是她的母亲一个人在管。她的父母将自己的钱拿来与她一起合买了一幢房,她的母亲非常想离开这个家,给自己的女儿一点责任,但是她没有退路。可见,全职的母亲也未必是全心全意在带孩子的,而有些母亲,虽然白天在辛苦上班,但一下班就往家跑,把自己所有可能的时间都给了孩子,这样的母亲或许比全职的母亲更让人钦佩。其实,如果通看我的博客,应该知道我所倡导的就是母亲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付出,用心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生命之初的前三年,仅此而已。
 
咱们国家目前的情况确实是,很多家庭夫妻两个人都外面工作养家糊口都有一定的困难呢,如果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满足,连给孩子买奶粉玩具的钱都成问题的话,再谈全职有何意义?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条件,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发达国家之所以给母亲那么长的假是有其科学道理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我认为,只有国家民族和每一个母亲都意识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有希望。自从我看了《发现母亲》后,我一直都非常认同王东华的观点。
 
有的母亲觉得我过于在乎早教,其实,我提这个词的频率并不高,如果不早教我们就不带孩子了吗?不是的,虽然很多人认为我家三月比较聪明是我早教的结果,但是,客观地说,女儿在1岁半时就会背诗甚至可以说出比较对称的句子来了,而且发音比较准,但在那之前,我还不太知道有“早教”这一词汇,我只是尽我所能地爱女儿而已。其实我从来不太注重孩子的学习的,所以我从来没看过冯氏的书,也没有去了解过闪卡,也没有在家里的物品上贴上汉字过,也没有专门教三月数数认字过,更没有象有些人想的三月整天在家学习。更多地,在家时是三月自己在阳台上玩或看电视,而我做家务,没家务时我们两个就出去玩,只在每天睡觉前读故事而已。只不过,应该可以说,三月的各个敏感期我都把握得比较好,所以她轻而易举地就学了不少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她自发而学的,学习时并没有什么功夫,我只是鼓励下强化下而已。
 
我始终认为,只要我们用心爱孩子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得到。其实,说句不怕得罪一些人的话,尽管每个人都强调自己为孩子付出很多为孩子很辛苦,但是母亲和母亲也确实是不一样的。以前我就接触过一个母亲,她的姑嫂跟我关系比较好,这个母亲为了避开抱孩子哄孩子睡觉,经常在晚上10点多以后回家,孩子都是婆婆给带。我想,如果你问她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她一定不会说不爱,而且,我也不会怀疑她的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而已,付出程度的大小而已。
 
有的妈妈也总是认为我所说的为孩子的付出是一生的付出。孩子终归会长大,应该说,从孩子入托开始,孩子就属于社会了,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就少了,比如象我读高中就住校了,读大学就与父母南北相隔了,父母怎么可能照顾孩子一生?我非常相信,如果在孩子三岁前,我们多为孩子付出,以后一定会省心许多。我一直在中专学校工作,我对孩子的成长算是比较了解,班上的各个孩子的成长情况看容易被我摸透,看孩子少年时的状态就很容易地想象出孩子幼年时期的成长情况,这也是我比较关注孩子早年生活的原因。
 
总的来说,凡事都不绝对,我们都爱孩子,但由于每个人的观念、家庭环境、工作等等的不同而不可能一概而论,所以,只要自己尽心的爱了自己孩子应该就是无憾无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