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自由问答育儿 |
问:孩子不归位,说了3次之后怎么办?
赖雪清老师:
关于孩子归位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晰两方面的情况:第一种情况:这件物品对孩子来说是否存在压力,比如说玩具太大或太重。第二种情况是在没有给孩子压力的情况下,孩子只是不愿意归位。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会先提醒孩子,当孩子说“我归位不了。”或我们判断出是有压力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说:那我和你一起来归位。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会先提醒孩子,当他还不愿意而出现情绪,我们先照顾孩子的情绪,等他平静下来后,再来处理这个问题。
问:守规则的孩子如何与不守规则的孩子相处
赖雪清老师:
首先我们要清晰的是建立规则的孩子不是不懂和不能够和没有规则的孩子相处。因为当孩子的规则是内化了,他不会因为别人不遵循这样的规则而疑惑。比如说垃圾应归位到垃圾筒里,真正内化了的孩子他不会因为别人把垃圾扔到地上他也会这样做,当然我们要和孩子说清楚“别人为什么把垃圾扔到地上,”再有一个例子,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玩,他先选择了一件玩具,然后出现别的孩子来抢他的玩具时,我们可以直接和抢玩具的孩子说不可以,因为那是我的孩子选择了的。很多时候,是我们成年人要把界限划清楚,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先考虑这样会不会面子上过不去。
赖雪清老师:
关于孩子归位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晰两方面的情况:第一种情况:这件物品对孩子来说是否存在压力,比如说玩具太大或太重。第二种情况是在没有给孩子压力的情况下,孩子只是不愿意归位。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会先提醒孩子,当孩子说“我归位不了。”或我们判断出是有压力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说:那我和你一起来归位。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会先提醒孩子,当他还不愿意而出现情绪,我们先照顾孩子的情绪,等他平静下来后,再来处理这个问题。
问:守规则的孩子如何与不守规则的孩子相处
赖雪清老师:
首先我们要清晰的是建立规则的孩子不是不懂和不能够和没有规则的孩子相处。因为当孩子的规则是内化了,他不会因为别人不遵循这样的规则而疑惑。比如说垃圾应归位到垃圾筒里,真正内化了的孩子他不会因为别人把垃圾扔到地上他也会这样做,当然我们要和孩子说清楚“别人为什么把垃圾扔到地上,”再有一个例子,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玩,他先选择了一件玩具,然后出现别的孩子来抢他的玩具时,我们可以直接和抢玩具的孩子说不可以,因为那是我的孩子选择了的。很多时候,是我们成年人要把界限划清楚,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先考虑这样会不会面子上过不去。
问:2岁7个月的孩子:识字?被别人无理袭击时,教他反击这种处理方式是否恰当?工作太专注了尿裤子?
赖雪清老师:
2岁7个月的孩子还没有到达识字的敏感期。他的内在还没有识字的意愿,如果我们这时给孩子识字会给孩子造成压力。第二,这种提前耗费他的能量反而对以后的发展是障碍。所以这个时候没有必要给孩子进行识字。我们应该给孩子建立的是正确的东西。当我们看到孩子受到伤害,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的自尊和价值受到冲击,比如说孩子之间出现冲突有可能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家长如果带有自己固有的经验来判断,认为别人是不尊重自己或者受到威胁那就会把问题严重化。我们在给孩子解决问题是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让孩子清晰事情发生的过程,这样才能给孩子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教给孩子暴力的方式那孩子以后出现问题就使用这种方式。孩子在3岁以前对大小便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孩子出现尿裤子也没有关系,我们不要对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而谴责,这样会让孩子有压力。
问题:孩子的归位该怎样处理?是玩完一件玩具就归位再拿下一件玩具吗?还是全部玩完再归位?
刘佳老师:在幼儿园里我们的规则是一次选择一样教具,选择一件教具归位后再选择另一件教具。第一是教具的独立性,第二是环境秩序化,儿童需要一个外在的秩序化的环境同儿童内在的环境相配对。秩序化的环境帮助儿童建立智力。“归位”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 ,学会在环境中条理化。如果全部玩完后归位,相对于教室就会很混乱,对于孩子的归位也会有压力。
在家里孩子的归位和幼儿园比要少一些,因为集体环境的要求多,而家庭环境就现对宽松一些。全部玩完以后在归位也可以。
问题:家庭教育观念中,父母跟爷爷奶奶的观念教育方法上不一样,大人应该怎样沟通才能取得平衡?
刘佳老师:
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切的选择权取决于监护人父母,父母有权利有义务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家庭中关于不同教育观念的沟通,建议针对爷爷奶奶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给与接纳和认可,再对于现行教育方式理念多讲事例进行沟通。但最终对选择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还是在于孩子的父母。
问:我的孩子(男孩)8岁半,他现在对女孩子很反感,特别是漂亮的女孩子,他还去欺负那些“小美女”认为她们很麻烦,当妈妈对他说我爱你时,他也很反感的说:“太肉麻了!”他是什么敏感期?
余涛老师:
可以找个恰当的时间(他愿意和你沟通时),先告诉他你看到和感觉到的他对女孩子的反应,问问他为什么?之后再和他讨论男孩子和女孩子各自的特点和不同。其实,他还是很关注“小美女们”的,只是羞于表达而用了相反的方式和对女孩子的不了解。引导其正确的交往,可以鼓励他请女孩来家做客。并建议你在和孩子讨论时先了解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重点是心理。
问:我的孩子明年即将上小学,可是我们那没有蒙氏小学,如何择校请给予帮助。
余涛老师:
无论什么教育,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即便上不了蒙氏小学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在家里做到“爱、自由、平等、规则”。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校带给孩子的负面东西,疏导负面情绪。
问:2岁3个月的孩子,怎样规则每天花多少钱?(包括零食,玩具)
余涛老师:
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给他建立这方面的规则还尚早,因为他没有钱的概念,对钱更没有多少的概念。满足他的需要就够了。如果孩子的选择超出了你的承受,你可以告诉他“宝贝,我们已经选择这些了(指着已经选择的),而这个东西我们下次再选择。”
问题:蒙氏教育在家庭使用是否合适?在家庭跟在学校有何区别?
王雅静老师:
蒙氏教育在家庭使用是合适的。蒙氏教育提倡让儿童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按照儿童内在自然规律成长、发展。儿童乃至人类只有在爱的氛围里才能够身心灵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儿童成长的头六年里,如果家庭氛围是一个爱的氛围,那么儿童就会在爱中建立良好的安全感,良好的人际交往、还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同时也将建构着儿童的自信心,儿童需要被接纳需要被认可,这一切都基于父母给孩子的无条件的爱。而自由的氛围则可以帮助儿童不受干扰和限制的按照儿童内在自然规律发展自我,建构完善的、成熟的心智。儿童在生命的头12年里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当一个儿童真正获得自由时与生俱来的敏感期将指导它内在使用感觉来学习、认知、感受和了解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在家庭中我们建议家长给儿童一个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给孩子纯粹、无条件的爱,真正地了解儿童的需求、理解儿童的每一个语言、每一个行为、甚至每一个细腻地心理活动。在家庭中父母所能给儿童的是一个能够奠定儿童内心强大的人格力量的爱和自由的宽松氛围,家庭氛围的和谐、夫妻关系的和睦,相濡以沫、一致畅通的沟通交流、高质量的亲子交流则是家庭区别于学校的蒙氏环境,这一切将是儿童日后走入社会的爱的原动力。这样的环境将会利于儿童奠定完善、健全的人格,使儿童受益一生。
问题:我应该怎样在生活中给孩子力量?
王雅静老师:
给孩子力量,暂时理解为帮助孩子建构强大的心理力量。
儿童心理力量弱小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儿童的心理强大需要一个爱和自由、稳定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作基础,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儿童能够不受干扰和限制的在爱中自由的成长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建构属于他的独特的人格。其次,给孩子空间,鼓励孩子做他能力所及的事情,适时地帮助孩子产生成功的体验并在事后给予积极地肯定。当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时内心将会产生一个成功的经验并伴随产生很大的喜悦感,这种感觉能够使孩子提高对自我的认同度并激励孩子在下一次遇到困难时产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勇气,这同时也能够帮助儿童建构自信。再次,理解并信任您的孩子,相信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并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独特的孩子。经常向孩子表达这样的爱,那么孩子内心也会获得来自父母的对自己的肯定。少说消极地语言,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赞赏;少一些干涉,多一分信任;多与孩子进行爱的沟通、交流,爱的抚触;少一些要求,多一分宽容。最后,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优点、缺点。
问题:孩子总喜欢动画片里的一些反面人物,如:大灰狼、凶猛的恐龙等,怎么引导他呢?
王雅静老师:
儿童产生这样的心理需求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正好能够反映孩子当下的真实心理状态。当儿童内心有这样的取向时,有可能是孩子正在处于身份确认的敏感期,然而孩子会喜欢和向往大灰狼、凶猛的恐龙等等一切角色,这一切我们所认为的反面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强大的代表。说明这个孩子内心是希望自己能够像他所喜欢的动画人物一样强大。所以,作为家长,当发现宝宝有这样的内心反射时,请观察孩子是否心理力量弱小、是否情感不独立、是否自我认同感低、是否经常受到挫折有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由度太小,自己做事情的机会太少。我们想帮助他强大,只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无条件的爱和更大的自由度,理解孩子并帮助孩子,让他从内心中感觉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是孤单前行而是由父母强大的爱所包容和陪伴那么这样的情况就会是暂时的一个反映。
问题:当孩子遇到小朋友时会伸出双臂挡住别人或者指着别人说:“你真讨厌!”但是我知道他很想跟其他小朋友玩,该如何处理?
王雅静老师: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孩子应该是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渴望,但是,孩子不会使用正确积极的方式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孩子内心也同时会有孤独的感觉,但是这一切都能够很容易的调整。作为父母,我们可能不能够代替孩子与人交往,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交往氛围。首先,“你真讨厌!”这样的语言是有挑衅的意味的,在儿童的语言体系中不会出现这样社会化、成人化的语言,很有可能在孩子生活的环境中时常有这样的语言模式在使用。作为父母首先我们要净化家庭语言氛围,在家庭中请使用积极美好的语言。儿童是依靠吸收性心智认知的,因此他能够将生活中的点滴无选择性的吸收,并运用于生活。其次,家庭中爱的表达,积极、正向的鼓励也是能够帮助孩子营造更好的与人交往模式的方法。再次,请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优点也接纳孩子的缺点,使他感受到他不是被拒绝的而是被包容和接纳的;这样,孩子的内心也会无比宽容。最后,观察孩子喜欢或最想交往的小朋友,可以先帮孩子锁定很小的交际圈,经常制造与这个圈子中的交往目标一起玩的机会,在玩的过程中适时地做积极正向的交往引导。目的是使孩子了解积极、美好的交往方式。
问题:我的孩子有一个问题跟刚才演示的模式有点相同,孩子买东西不给买后,他还在闹情绪,怎么对待?
牟宁国:
根据自己的情况事先和孩子商量,可以规定购买的数量或者多少钱以内的东西。同时,规则是有弹性的,比如我们容许孩子买2样东西,请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由他自己决定买什么,而不是由我们决定买什么。孩子买好2样东西后,倘若还需购买,请告诉孩子:“只能买两样。”如果孩子哭闹,那就让她哭一会,但此时的您不要因此而愤怒、焦虑,您需要平和的等待孩子调整情绪,耐心的等待由于您每一次的宽容带来的那份和谐、真爱。
问题:我认可这个教育方法,可我的先生及家人不愿意接触及了解这种教育,我是否能让孩子上贵机构的幼儿园?我小孩快满了3岁。
牟宁国:
任何一个问题都有三个答案:你的、我的、正确的。你的我不认同……我的你不支持……大家只能选择正确的。
推荐您和爱人看几本书《恢复蒙特梭利》、《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童年的秘密》、《一生的学习》。
上本机构下属的幼儿园是可以的,具体的情况希望您能来幼儿园,我们和您进一步的交流。
请问如何和孩子说清楚别人为什么把垃圾扔到地上?我们怎么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位叔叔没有学会归位.
阿里也会问同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令孩子不解,为什么他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不遵守?我通常都会告诉他:人和人不同,有些人认识美,有些人不认识,在他们还没有认识之前,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需要等待,你是文明的孩子,就做文明的事情!
前一篇:请看小模特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