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Air说事儿 戴尔超薄笔记本Adamo 13

标签:
手机miairusb接口cpu占用率复兴it |
分类: 杂志文章欣赏 |
顶盖上很有中国古典韵味的蚀刻花纹
背光键盘支持多级亮度调节,夜晚使用甚为舒心
好似艺术品的散热孔设计
复兴之美
在拉丁文中,“Adamo”是“坠入情网”的意思,也许戴尔是希望Adamo 13能成为人们心中的情人,使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就如戴尔消费产品部门高级副总裁亚历克斯·G说过的一样“伟大的设计需要时间的淬炼并能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经典的产品永远会是人们工作之余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且百谈不腻。苹果Air理所当然位列经典产品其中,而现在,戴尔Adamo 13也算是了。从戴尔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亲临发布会现场为各方记者解读Adamo 13中可以看出。Adamo 13是戴尔革命性的产品,肩负着颠覆戴尔形象的使命。种种迹象,都和曾经乔布斯从信封里取出Air是何等的相似。它真的能肩负起戴尔的复兴吗?
“一体成型”俨然已成为笔记本新工艺的代表,采用此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外观上更为统一,而且更加精细,在美感上提升非常明显。严格的说,Adamo 13采用了与新一代MacBook相同的“单片铝合金一次冲压成型”技术,此技术是将一整块金属板一次性冲压成模具形状,再经过切、削、打磨等工艺完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连接缝隙问题以及灰尘问题。为了配合“一体成型”,Adamo 13整机多处使用了直线条设计,且以当下流行的简约为主题元素,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相当到位,复古、质朴、时尚、整洁。如果再算上纤薄的厚度,Adamo 13的工业设计几乎达到了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一个极致。只是,惟一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其底面材质,居然使用的是工程塑料,并且在强度上也不尽如人意,手指压迫会产生明显的变形,戴尔为何会在此留下一个勉强的设计,MI无从考究。或许,是为Adamo 2留下的余地吧。
Adamo 13拥有的19mm厚度只约为普通笔记本电脑的一半,如果不算底部脚垫的厚度,则会更薄,在实际使用时也是同样的感受。而且与Air“蛊惑人心”的斜坡侧面设计不同,Adamo 13厚度分布更为均匀,肉眼下几乎就会认为厚度是均等的。和Air相比,如果只看最厚之处,那Adamo 13比Air薄;倘若算平均厚度,则Air比Adamo 13更薄。在重量方面,Adamo 13同样“胜于”Air。虽说1.82kg的质量比起一般笔记本来还算有优势,但和Air的1.36kg相比则差距明显。数据与实际感受相当,在MI测试过程中也发现,看似纤薄的Adamo 13,拿在手里却质感十足,密度较大,这也很好的说明了Adamo 13还称不上“轻薄”本。
说完了整体,MI接着介绍细节。虽说Adamo 13的顶盖采用了冰冷的铝合金材质,但设计师并没有就此放弃对Adamo 13美化,横贯于顶盖的亚克力玻璃材质线条很好地起到了协调氛围的作用,使Adamo 13看上去稍微欢快了一点,不至于硬朗过头。
适时之功
MI以为,Air固然是一款外型无可挑剔的笔记本电脑,但实际使用起来,就有很多憋足的地方。没有内置光驱,忍了;没有网卡接口,也忍了;仅有一个USB接口,这个就没办法忍了。在日常应用中,一个USB接口是远远不够的。看来,美丽的“仪态”是需要牺牲一些性能的,Adamo 13也如此吗?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明显,在外型与性能间,戴尔找到了权衡的办法。为了整体美观度,Adamo 13除了音频输出接口以外的所有接口都被设计在了机身后部。三个USB接口的配置与普通笔记本数量相当,满足日常需求不在话下,并且在这三个USB接口中还含有一个兼容eSATA传输的接口,可谓一举两得;而在视频输出方面,Adamo 13没有DVI与HDMI接口,而是设计了一个DisplayPort接口。和HDMI比起来,DisplayPort拥有更大的带宽,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可能会成为今后的标准。另外,网络接口也有设计,以备不时之需。总的来说,虽然Adamo 13比起普通笔记本来,在接口方面仍有不足(多合一读卡器、ExpressCard均没有配备)。但本着实用的原则,Adamo 13已能满足多数用户的需求,没有了类似Air的扩展困扰。
而作为一款高端超薄机型,LED背光屏幕也是必备条件。并且,为了保持整机的统一性,Adamo 13的屏幕还采用了“无边墨晶”设计,在视觉效果上更为悦目。归根结底,“无边墨晶屏幕”也并非高科技技术,其实也就是在屏幕外加上了一层玻璃树脂。一来保护屏幕;二来增加透光;三则更为美观,充分体现了戴尔倾注在Adamo 13身上的努力。13.4英寸16:9的新规格屏幕,也是戴尔的首次尝试。在MI实测过程中发现,Adamo 13的显示屏色彩鲜艳、亮度高,夜晚使用时甚至有些刺眼。在屏幕的上方,有一枚130万像素的摄像头,作为一款高端机型,这样的配置无须过多言语。MI只是想借此表达,是在摄像头旁边还有一颗光感应装置,这项在手机中已广泛应用的技术,目前也过渡到笔记本上。好处显而易见,它能够随着外界光线强弱变化自动调整屏幕显示的亮度,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功耗、延长待机时间。值得推介的是,Adamo 13并没有设计可拆卸电池,而是内置了一块3660mAh容量锂聚合物电池。MI没有选择纯理论的方式来测试Adamo 13的电池,而是在接入有线网络的情况下,进行了浏览网页、IM聊天、电影欣赏等日常应用,结果使用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令人满意。
卓越之能
既然是定位颠覆性产品,其硬件配置肯定也是众望所归。Adamo 13基于GS45+ICH9M芯片组,集成X4500显卡;英特尔酷睿2双核SU9400处理器,主频1.4GHz,这款超低电压版的处理器在功耗方面做得相当不错,TDP仅10W;内存为正在普及的DDR3 1066,容量为4GByte;而存储方面,Adamo 13选用了三星(SAMSUNG)128GByte SSD固态硬盘,传输速率较传统硬盘更快,且更安全。
不免俗的,MI首先测试了Adamo 13的Vista体验索引,受集成显卡制约,最后得分停留在3.2分上,还算正常。但令人不解的是其内存得分也仅有4.9分,要知道,这可是4GByte DDR3内存的成绩,不免让人疑惑。然后,MI选用了PCMark 05测试Adamo 13的整机性能,最终得分为3852分。如果依照性能至上的原则,这样的分数显然不能让米饭们满意,不过考虑到它的定位,这样的成绩还是情理之中。所以MI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免去了诸如3DMark 06、3DMark Vantage等常规软件测试,改以日常应用为主,其表现则中规中矩,完全能够胜任除大型3D游戏以外的日常运用。在高清播放测试中,MI选取了两段1080p和若干720p电影,当播放H.264格式的编码1080p电影时,CPU占用率稳定在50%左右,而在播放VC-1格式电影时候,CPU占用率下降到了24%上下,在没有内置全硬解码高清显卡的前提下,能有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另外,对于720p的电影,无论是何种格式编码,Adamo 13的CPU占用率都控制在15%以下,此时如要运行其它程序,则基本上感觉不到速度上的迟缓。
MI意见
初见Adamo 13时,MI难掩对它的喜爱。毫不夸张的说,Adamo 13不仅仅是戴尔的震撼之作,也同样是笔记本历史上的经典。不过,正如它超凡脱俗的气质,Adamo 13注定是少数派的玩物。MI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当超薄成为笔记本主流时,像Adamo 13一样的上品定会飞入平常米饭家。
《移动信息》2009年5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