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壶天阁、回马岭、峰回路转、步天桥、

(2012-09-01 16:14: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泰山美景

壶天阁

http://s11/middle/4ab29069hc89f8d6dba7a&690

 

    简介:壶天阁位于于泰山中路四槐树北,回马岭下,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明代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1747) 拓建改名壶天阁,1979年重建,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阁楼建于高台之上,是跨道式门楼建筑,九脊歇山黄琉璃瓦顶,前廊式。   

清嘉庆六年即公元1801年泰安太守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嘉庆二十一年即公元1816年泰安府事廷璐又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这里海拔为 800,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门洞有双柏自墙中横生,东西对峙,盘旋而上,宛如守护山门的雷祖、真武二将军,堪称奇景。

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下层为石筑,由12层条石砌成,东西宽14.5,高4.75。跨道拱形门洞,高3.1,宽3.5,总进深7.95,其中北面2.4系后拓展而成。拱脚角上施仰覆莲墀头石,东西有石阶通上层。台上建殿阁3楹,面阔10,进深5.4,通高5.9,三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重梁起架,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柱下施覆盆式柱础,柱子、檩梁及檐子、扒砖等均为水泥预制件。正间开门,装六抹隔扇门四扉,次间开窗装四隔扉窗,其上装支窗(上亮窗)。正间后面开一拱形门,两次间后面各开一拱形窗。   

门洞的上面是1993年重修的三清殿,殿内供奉着三尊天神:元始天尊是道教的第一大神,左手虚拈,右手握棒,象征着混沌世界的无极状态;灵宝天尊手捧半黑半白的圆形阴阳镜,象征着从无极状态延伸到太极;道德天尊手持一把阴阳鱼扇子,象征着从太极生化出来的两仪。这便是一幅道教的宇宙演化图。   

阁北有元君殿3间,内置元君铜像建在高0.8的台基上,坐北朝南,面阔11.5,进深7.2,高7.46,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正间柱下有石鼓柱础,前面檐柱和老檐柱下覆莲式柱础,筒瓦五脊硬山顶,檐檩、阑额上饰墨线小点金彩绘。正间开门,装四扇六抹隔窗;次间装四扇四抹隔扇窗。

泰山餐饮中最负盛名的是泰山豆腐宴与野菜宴。历代帝王来泰山,均“食素斋,整洁身心”以示虔诚。 “荷花豆腐、芙蓉豆腐、奶汤白菜、豆腐丸子、巧炸赤鳞鱼、凉拌鲜黄花菜、凉拌山丁香”等均味道 鲜美,清香可口。

回马岭

 

http://s4/middle/4ab29069hc89f93522a03&690



    回马岭古名石关,又名瑞仙岩。此地山势陡峭,峰回路转,马至此不能登,故名。石坊后盘路岌岌陡绝,东南上而西北折,形似马蹄,故称马蹄盘。崖壁题“勒马回看岱岭云”。   

岭东为十峰岭,峰峦重沓,夏多奇云,古称云岩;西南有云头埠,奇岩突起,烟云中若人立,似兽蹲;西为九峰山,重山横亘。   

岭巅有金星亭,又名药王殿,其西为三大士殿。   

岭西北是鹰石涧,涧东有巨石高耸如鹰而名。跨涧有步天桥,桥北为十二连盘,盘西有集《兰亭贴》题刻。

来历:关于这“回马岭”之名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最主要的有三种说法。宋真宗赵恒回马说流传最广,与清乾隆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登泰山时在此赋诗题刻有关:“瞳日照紫芙蕖,石登盘行路转徐,传是真宗回马处,当年来为奠天书。”至今摩崖石刻仍保存完好。可是,从历史记录来看,宋真宗赵恒来泰山封禅并不是骑马上山的。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立于泰山脚下岱庙的《宋真宗封祀坛碑》中记述:“上乃乘轻舆,陟绝嗽,脐日观,出天门。”这里的登山是指攀盘道石阶,“轻舆”应是指山轿而不是马车,也就谈不上回马。明萧协中著《泰山小史》(1932年版)和198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泰山导游》认为,“回马岭”之名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骑马登封泰山时,至此山势高峻陡拔,马不能上而得名。还有人认为,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登封泰山时,在此回马,遗名“回马岭”。

传说:乾隆皇帝来游泰山,来到之后,就叫县知事做好登山的准备。县知事不敢慢待,这时把所用的东西准备齐全。皇帝问县知事: “预备好上山用的了吗?” 县知事说: “都准备好了!只是泰山要饭的多,圣上要一路施舍小钱,恐怕钱不够开支。” 皇帝一听,气愤地说:“我是一国之主,难道几个要饭的还难住我了吗?好!你用麻袋装上几袋,看够舍得吧?” 县知事只好遵令预备。

第二天,乾隆皇帝出了城,到了岱宗坊。向北一望,路两旁要饭的,真是无边无际。无论如何得边走边舍钱,好几个人忙不过来。不久,钱就快舍光了,接着随舍随运。不管怎么运,总是不够舍的。末了,县知事只好报给皇帝。乾隆听了,再往北一望,路旁要钱的一个挨一个,真是寸步难行。只好叹了一口气,拔马而回。

县知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今天要钱的这么多呀?他挺纳闷,一夜未睡。天刚亮,他亲自跑去查访。到了北山坡一看,一棵草上顶着一个制钱。这时,县知事才明白,这是泰山老母嫌皇帝高傲自大,叫泰山的草都变成要饭的,看看皇帝有多大本事,哪能比上泰山老母的本领?因此,乾隆被迫拔马而回。从此,这个回马的地方,就叫“回马岭”。

峰回路转

http://s10/middle/4ab29069hc89f9aaed0f9&690

过了壶天阁,通过回马岭随即到达药王庙,这中间印象深刻的就是药王庙南侧峰回路转题刻处。登临至此,眼前视野豁然开朗,隐约可以看到山下的繁华。已经感觉累得无力前行,这时才发现前面山路漫漫、陡峭难行,看不到希望和尽头。向后看却是一片茫然、进退两难。

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半山腰的宜人风景,不禁想要登顶去“一览众山小”,此处称为峰回路转也许就是让人欣赏眼前,期待最高吧。

 

 

步天桥

http://s12/middle/4ab29069hc89f9f1df83b&690

在此中间还有一景就是步天桥,意思是至此山路开始陡峭难行。

步天桥——于回马岭上、三大士殿西北,东西向,为单拱石桥,从一双叠瀑布的中间穿过,桥头石壁上刻有“月色泉声”四字。“步天桥”位于回马岭北涧上,单孔石桥,块石发碹,上铺条石。过桥,由沿溪东而行变为沿溪西而行。站在回马岭仰望,桥如在天上,因此而得名。

步天桥看似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桥,不引游人注意,其实它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步天桥附近住着一个善良又勤劳的小伙子,以上山打柴、挖药为生。不过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所以都叫他“山民”。山民从小就在山上玩,所以就练成了“铁腿”。他天天上下山,发现山路太陡了,行人上下山都很吃力,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山谷,那会有生命危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一座桥。说干就干,山民努力地打柴和挖药,把卖了的钱攒起来,攒够了就买了铁锤和钎子。山民白天干,晚上也干,终于修成了,山崖上就出现了一座“无名桥”。“无名桥”为行人提供了方便。可不久,山民积劳成疾,过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修的桥给行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为纪念他,就把这座桥起名为“便民桥”。

有一年,泰安新上任了一个县长,听说“便民桥”的威信如此大,便乘山轿上山看桥。他一看桥,原来是几块石头堆成的,游兴大发,说要重新建桥。第二天,真的发出告示要修桥,接着把“便民桥”拆毁了。又开始派役,要有怠慢,轻者加罚,重者押监。就这样,这些官员趁这次机会层层扒皮加码,头圆腰肥了。桥终于建完了,县官想要给桥提名,这样还可以把自己的名声留在山上,让人们忘了山民。就招集各地的文明墨客,到山上给桥提名,最后定下来叫“雪花桥”,又为县官立了歌功颂德的石碑,立在桥边。桥虽成,但没有人去赞美县官,人们而更是怀念山民,县官很不解。原来,自从桥修完之后有的人已倾家荡产,也有的人被迫自杀,有的人偷偷的把桥改成“泪花桥,又把“谢恩碑”推下了山谷。有一年暴风雨来临,把桥冲得一干二净。

附近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山民,自发上山修桥,不久一座新桥建起了,就是今天的“步天桥”。也就是这座桥接天连地,从这里可以直接登极攀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