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水帘洞、登仙桥、柏洞、奉安纪念碑、四槐树

(2012-09-01 16:00: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泰山美景

水帘洞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8-05/012a427401c86345ff8080812a3eb38c.jpg

自经石峪返回再北行半里,有一桥横跨深涧,叫“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泉”,俗称“水帘泉”。又因为在岩壁上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山坳中有古洞流水,叫“水帘洞”, 有人也附会为《西游记》花果山水帘洞的原型。

  说是附会,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明成化间参议尚絅《游泰山纪略》曰:“由红门路过高老桥,傍有水帘洞,洞左为岩岩亭。”。

    又《岱史》卷四《山水表》载:“水帘洞,在高老桥上。”

    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更具体写此水帘洞云:“三官庙北为水帘洞房[],自高老桥坊至此三里,一涧深广,有桥跨之,曰‘住水流’。桥西北二里为天绅岩,山坳古洞出水,即水帘洞。危壁习瀑,名曰水帘泉,东注中溪。”。

http://s11/middle/4ab29069hc89f6726acca&690

“注水流桥”位于水帘洞处,横跨深涧,为一单孔石桥,块石发碹,上铺条石。站在桥上往西北方向看去,危崖夹涧,垂瀑如帘,景色宜人。

天绅岩东北有群石峭列如笋,题刻“万笏朝天”,锐锋丛生,景观独特。

天绅岩北为登仙桥,俗称东西桥子。

http://s11/middle/4ab29069hc89f689d37aa&690

    “登仙桥”在“注水流桥”的北面,横跨溪涧,俗称“东西桥子”。自红门登山是沿溪西而行,到此跨桥而东,沿溪东而行。为三孔石桥,因此处落差较大,故桥墩的北面也就是迎水面为锥形,以减少大水阻力,防止冲击。站在桥上南北眺望,视野开阔,群山巍峨,森林浓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桥西南遍地红沙石,名红沙岭。桥北东侧有古洞如棚,可以容马,明代吴维岳大书“歇马崖”。旧传吕洞宾曾在此崖上留墨。

登仙桥传说:吕洞宾因在泰山三戏牡丹女,被减去500年的道业,重新修行期满后,就是过了这座桥再度登上仙籍的,因此这座桥取名“登仙桥”。吕洞宾从这座桥上向西北方向走了几步,就驾起云头上天了,这地方至今叫“云头埠”。云头埠峰峦巑起,透过缥缈的烟云望去,巧似一人站立,一人蹲伏,传说这就是吕洞宾和牡丹女的化身。吕洞宾前世是王母娘娘的外甥,调戏妇女也不影响继续当神仙,可牡丹女是凡人,被吕洞宾抛弃之后,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哭得蹲在那里直不起腰来。

云头埠东面是歇马崖因秦始皇登泰山时在这里歇过马而得名。歇马崖上面有三个黑色的大字,不管风雨天还是夜间,都能看得见,但是谁也不认识这是什么字。传说这是吕洞宾写给牡丹女看的,只有她能认 得。是吕洞宾调戏牡丹女的证据。这地方至今叫“三字崖”。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翰林院的大学士叫赵国麟,是泰安人。一次他从北京回老家探亲,乡亲中有好事的人,约他去逛泰山,当走到三字崖的时候,一个乡亲说:“国麟呀,朝廷都称你老师,你的学问大,你认认这三个字是什么字吧?”这时赵国麟正在观赏这里的自然风景,诗兴大发,还没来得及听乡亲提的问题,朗声吟诵起偶成的诗句来:“一涧空中落,双崖势欲飞。”吕洞宾向来护短,自己浪浪荡荡,又怕人家说他是“骚仙”。他一听要叫赵国麟认他的字,他也知道赵国麟学问大,怕露了他的马脚丢脸,就奚落起赵国麟来。当赵国麟的诗刚刚朗读两句时,他就使了个法术,叫一石崖轰隆一声倾落下来,赵国麟不愧当皇帝的老师,他在这个当儿,灵机一动,不等石崖上的石头滚到涧底,就出口成章,另外续诵了两句:“高崖已夷陵谷变,后来休笑画图虚。”可是这一来,耽误的也顾不上辨认吕洞宾的字了,叫他钻了空子,这“三字崖”的字至今还是个谜。

 

柏洞

http://s9/middle/4ab29069hc89f6b4421a8&690

柏洞,之所以称作洞,是因为这一段路的两侧都是郁郁葱葱的百年以上的柏树,组成了一条柏树长廊,遮光蔽日,因而称为“柏洞”。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张玢题“柏洞”二字刻于路东岩石上,经调查此处古柏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种植,尚存342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泰山奇石:柏洞石头自然天成,有“弓箭石”“马蹄石”“姜太公钓鱼石”等。

 

泰山总理奉安纪念碑

http://images.daotoo.com/images/2009-08-14/400397733189.jpg

总理奉安纪念碑位于泰山东路,在柏洞与歇马崖之间的盘道东侧。1929年,山东人民为纪念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而建。碑由碑座、碑体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座两层,下层呈五棱台形,上沿抹角内收,上层弧形内收,共高 1.06。碑体呈五棱台状,高2.03,下边长1.13,西面刻隶书总理遗嘱,碑体和碑首间施五棱形冰盘出檐,上置三棱台状碑首。碑首高4.6,西面刻隶书“总理奉安纪念碑”。纪念碑立在上下两层的台基上。下台基南北长12.4,东西宽11.9,高2.6;上台基圆形,直径6.65,正中镶铺白色十二角磨光花岗石。

纪念碑形制寓意为:总理奉安纪念碑全部为花岗岩材质,由碑座、碑体、碑首三部份组成,全高8.87。圆台基上的十二角代表国民党党徽;五棱形碑体代表孙中山制定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的五权宪法;三棱形碑首象征孙中山倡导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四槐树

http://s3/middle/4ab29069hc89f715d4f02&690

四槐树位于泰山中路壶天阁下,柏洞盘道两侧,有古槐4株, 形体最为高大的8703140号,高达24许,胸围达4 冠幅25×20,古雅壮观。长势衰老, 树干枯腐中空。相传为唐代鲁国公程咬金率众来泰山,中途休息所植,处于盘道两侧,遮天蔽日,攀登者留步暂憩品茶,发人思古,相继设有茶馆,以古槐而得名“四槐树茶馆”,现名“泰山女儿茶馆”。

1987710820分,面对几日的暴雨,泰山四槐树景点的千年唐槐--87031401号古槐,因干枯的腹部灌了雨水在狂风的暴虐中。重心偏移,轰然倒下。胸径近2的巨大树干横在了盘道上,巨树当道硬硬的挡住了登攀泰山的行人。树干老态龙钟、横卧盘道,游人无不婉惜。可幸在倒折基部尚存生机,经松土浇水,又萌发新枝,当年高达82厘米,基径1.2厘米,仍不使唐槐再生,有返老还童之赞说。美学家杨辛先生,曾赋诗赞曰:“生也峥嵘,死也峥嵘,铁骨横空,元气永存。”折倒的树干经测算证实,该树龄约1240年左右,接近唐代所生,可信唐人所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