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医生,我的胳膊底下有根筋
(2023-12-15 09:09:28)
标签:
黄金昶乳腺癌 |
分类: 中西结合治疗肿瘤观点 |
乳腺癌患者:医生,我的胳膊底下有根筋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张巧丽
近来遇见多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病程有长有短,都提及患侧上肢活动受限,仿佛被一根筋扯着,用力时伴有剧烈的牵拉感和疼痛感。我在触及条索及结节处给予毫韧针松解后,患者自觉牵拉及疼痛感可迅速缓解约60~70%。患者往往不可置信地说:“我这胳膊疼了好久了,这么简单就缓解了?简直神了!”
“医生,为什么我的胳膊底下有根筋?”
腋网综合征(AWS)是乳腺癌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常继发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后。超过90%的患者会在乳腺癌术后发生腋网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4周发病,并在术后2-3周达高峰。其特征为患侧腋窝甚至上肢、胸壁出现的呈条索样或网状分布的皮下结节,摸起来就像“一根筋“,常伴随患侧上肢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伴或不伴有上肢麻木感。
相比于腋网综合征,乳腺癌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常常更受到医生及患者的关注。但实际上,腋网综合征的发生率是高于上肢淋巴水肿的。由于腋网综合征起病隐匿,皮下结节大部分仅能通过触诊发现,而肉眼不可见,加之许多患者被告知不需要治疗就能自行缓解,因此更容易被漏诊和忽视。
“腋网综合征是如何形成的?能自愈吗?”
腋网中的结节及条索组织其病理特征为纤维蛋白淤积的浅静脉和淋巴管,早期与炎症反应相关,后期涉及血管和淋巴管的重建,这些血管和淋巴管之间相互黏附,并产生皮下可触及的条索。
多数患者可不经治疗自行缓解,这部分患者如能早期干预,可有效缩短病程。但还有5%-20%的患者就没那么幸运了,若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无论皮下结节及条索是否消失,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继而引发肩关节及相应上肢功能障碍。
“目前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1.物理治疗:坚持适度的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如爬墙运动,肩关节内外旋转等;徒手条索按摩,将患肢进行屈伸、外展以及拉伸运动,并固定于外展极限处,同时按摩、拉伸条索,直至条索断裂,再配合上肢拉伸训练;人工手法引流,沿着人体淋巴结主要的聚集处,以轻柔的手法进行螺旋走形按摩,方向与淋巴流动方向一致,切口上侧的淋巴液引流入锁骨下淋巴结,切口下侧及上臂内侧的淋巴液引流至腹股沟淋巴结等。
2.药物治疗: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常用于静脉炎、血肿、挫伤、抑制疤痕增生,可改善上肢疼痛、条索状结构以及紧绷感;部分患者疼痛比较剧烈,必要时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炎镇痛。
“中医学是如何认识腋网综合征的呢?”
十二经筋均起始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其特点是遇骨节部位则结聚于该处,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之经筋则布散而成片。经筋有长短、大小、缓急、刚柔之分。经筋的作用是“主束骨而利关节”,就是约束骨骼,调控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传统理论认为,十二经筋是隶属于十二经脉,位于人体表浅筋肉间互相联系的循行系统。而王启才在《经络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中提出:“经筋所包含的组织结构远不止这些,还应包括诸如皮下脂肪、内脏系膜、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
腋网综合征从临床症状、体征表现来说,属于中医学的经筋病变。
“松解之后胳膊立刻就能抬起来了,疼痛也轻多了!”
乳腺癌患者往往因手术导致气血亏虚、经络受损、瘀血阻滞。硬结在中医理论中又称为筋结,是寒凝血脉、寒湿痹阻、经脉不通所致。“温气不行,凝血蕴里,津液涩渗”,气滞血凝则为瘀,以致形成条索、结节状的筋结病灶,从而阻滞穿行其间的经脉气血运行,又进一步加剧气血之瘀滞。
循患者腋窝及上肢内侧依次查找,触及条索及结节处,以毫韧针进行松筋解结,以患者疼痛可耐受为度,力求使条索、结节软化。通过毫韧针松解治疗,能有效解除经筋的拘急、疼痛,缓解因手术损伤导致的组织粘连、僵硬,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