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继续再支撑位上方震荡寻求新方向。
对于行情我们说过很多次:最大的问题是宏观经济层面的压力。A股本身没有特别突出的问题,但同样的,在宏观经济取得突破前,不太可能出现单边的大幅波动。
对于目前的宏观经济,最大的压力就是滞涨的风险。
实际上,我们复盘A股历史上“滞胀”或“类滞涨”时期指数与各个板块的表现,通过寻找其中的共性和个性,为预判当下市场的演绎,带来一定的启示。
2005年以来大致经历了四次“滞胀”或“类滞涨”时期,分别约持续了16个月、14个月、14个月、8个月,其中阶段一和阶段二是典型的“滞涨”,阶段三和阶段四是“类滞涨”。从市场表现来看,阶段一万得全A指数大幅回调,阶段二也有一定回落,阶段三和阶段四为震荡行情,总体来看估值明显承压。
今年的经济形势与2016.12-2018.01的情况有较大相似性,且演绎更加充分。均是PPI受供需驱动上行,今年PPI上行还叠加了去年全球QE的外溢效应,对上游的业绩提振可能更加明显;消费端同样是猪周期下行,粮价较低,另外今年还叠加了后疫情时期消费仍未完全恢复的影响,价格传导效应也不明显。
但今年的A股和阶段三2016.12-2018.01的市场又有较大的不同,最主要体现在市场风格不同。阶段三是大市值和“茅指数”占优,即以蓝筹白马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为主流,今年则是小市值和“宁组合”占优。
这种区别的出现,我们认为都是市场在类滞涨周期下,在寻找代表未来增长新方向的发力点。16~18典型的是在上一场技术革命的尾声,权重寻求的估值修复。而眼下,权重在高位盘整,则市场在寻找更能够代表未来增速的方向进行兑现。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既是目前所谓的高热赛道都已经进入历史高位,宁德时代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而泡沫往往是在万众的欢呼声中迎来最疯狂的最终时刻。
我们认为当前的热门赛道已经不再适合追高,反而低位的绩优蓝筹,必须要得到重视。这是A股耐心震荡的时刻,也是拐点随时可能出现的时刻
前一篇:接下来的市场必须重视基本面
后一篇:北上资金悄然减持这些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