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新华社罕见发文,力挺资本市场。与此同时是,外媒传闻,监管层也召集主要投资银行高管召开虚拟会议,以缓解市场对于整顿民营教育行业的担忧。
从传闻来看,整顿教育行业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无意伤及其他行业的公司。这对于市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稳定信号。甚至于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不仅仅要看到政策本身,而是通过这样快速的反应,能够看到资本市场在整个国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再进一步凸显。
以此为契机,市场展开一轮反弹。针对周四的反弹,我认为大家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反弹力度不错,技术上,沪指昨天在前低得到支撑后,周四快速回归3390的支撑上方。创业板也通过两天反弹,快速收复趋势线支撑。市场事实上摆脱了破位风险。
第二,大家仍然需要注意,市场并没有匹配大涨幅的放量。周四两市成交出现了明显的萎缩。配合技术上的判断,或许这意味着短线快速的拉升后,超跌带来的修复需求基本出清。而情绪上并没有快速升温,后续可能仍然需要面对反复的横盘整理。
第三,这一次调整,从技术上讲解决了困扰市场很久的高位分期的问题。随着连续的急跌,短期恐慌情绪已阶段性释放,资金出逃的压力随着市场调整也实现了减弱,基本面不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对后市不必过度担忧。
因此,总的来说,我们认为短线市场仍然会面临横盘震荡的过程,来最终消化本轮调整的余震。但中期方向是比较确定的,不需要对未来悲观。
需要注意的是,在反弹背景下,北上资金再一次出现了两市截然不同的动向。事实上,截至昨天,北上资金在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净卖出89.20亿元,月内净买入额也只有42.89亿元。这个数据创近9个月最低水平;此前8个月北上资金每月净买入均超过百亿人民币。从历年7月份的成交数据来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仅2015年7月份为净卖出状态。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
从历史上看,北上资金的流入节奏与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016年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市场对美联储何时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高度不确定,9月北上资金单月净流出13.70亿元,12月加息靴子落地,北上资金转为持续稳定净流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美联储两年的加息周期内共加息8次,期间北上资金整体保持净流入趋势,累计净买入5006亿人民币,仅有2个月为单月净流出。2020年3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油价冲击和流动性冲击接踵而至,恐慌情绪放大,北上资金大幅流出。2020年3月23日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大举购买国债后,流动性危机逐渐平息,市场风险偏好开始改善,北上资金3月末开始加速回流。
中美关系对北上资金也有一定影响。2018年9月中美互相加征关税,2018年9月-10月北上资金流入有所减缓。
目前这轮北上资金的流入减缓和市场对美联储的货币紧缩预期不确定性有直接关系。我国政府对互联网寡头的反垄断监管和降低“住房、教育、医疗”成本的一系列举措引发市场对相关行业盈利模式和估值体系的重新考量。
这两个因素,我们在昨天都给大家做了大篇幅的解读,就不再赘述。而随着本轮市场比较看重的短期风险的出清,叠加海外疫情的抬头、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的中性立场,北上资金的流入仍然会成为常态。就像昨天,单日北上资金买入金额达到900亿元,为2021年以来第二大单日买入金额。所以扰动都是暂时的。
从宏观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大体平稳,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经济金融环境暂维持相对利好权益资产,利率长期趋势下行的逻辑逐渐得到认可,有利于A股市场实现稳健增长。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是近期地方的疫情,不过以国内的防控力度,不存在大规模扩散的可能。对于疫情,我认为大家还是密切留意海外的数据,印度、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躺平防疫,和欧美的自由式防疫,会给病毒带来巨大的变异基数。这才是未来面临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总的来说近期需要留意海外及国内疫情的情况,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边际变化对国内市场的传导。
而对于行业,我认为大家不要改变思路,前两天我们针对双减的解读观点不变。尽管有着针对市场的维稳,但这一次改革仍然是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会带来产业的重大变革。继续关注实业兴邦的相关品种。半导体、军工
前一篇:重磅利好刺激见底
后一篇:震荡关注三类股进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