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震荡,年前市场基本上就这样了,我还是那个观点,节前市场的最重要任务,是做好春季躁动的提前布局。
消息面上,今天最逗的一条消息,是证券时报的一篇评论——
“今年的A股市场上热门的核心资产大放异彩,但统计显示,大多数个股的上涨原因中,业绩增长只是次要因素,很多个股涨幅2/3以上靠估值推动,公募等机构资金抱团扎堆则是其估值拔高的主因。真正的估值,从来不是“人云亦云”出来的。当前机构抱团的核心资产未来会不会瓦解,还是要回到常识上来,不应该演变成一个笑话。”
说实话,这我特么就看不懂了。
炒作“垃圾股”,你三天两头发问询函,问股价与业绩是否匹配?
炒20cm,规则是你定的,一涨你就坐不住!
机构报团核心资产股,你又看不惯?
你到底啥意思?
吃冷的你说闹肚子,喝热的你说不可以?你丫有病????
这件事儿其实暴露的是我在之前某社批判茅台时候所表达的观点——A股的成熟,继续要市场的成熟,也需要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成熟,更需要得是媒体的成熟,一帮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媒体天天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的,不是合理的表达观点,而是妨碍市场的健康成长。
尤其这些媒体,因为制度问题肩负着某些远超媒体身份的印象,在这种市场固有印象下,是否还应该肆无忌惮的随意发声?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建议发一波问询函,问问他们是不是吃错药了!!
证券时报刚批评抱团,转眼就被打脸,茅台历史新高,离2000元更近了。买垃圾公司,说不行,买核心资产,就说抱团。不看看成熟的欧美市场,他们玩的不就是抱团吗?抱团苹果,特斯拉,亚马逊等。A股当然要紧紧抱着核心资产,100年不动摇了。
看来看去,我觉得某些既不是裁判员也不是运动员的评论员,可能是踏空了。
无能狂怒。大抵如此。
前一篇:净值大战进入白热化,高位股互砸
后一篇:中欧投资协议,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