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期上市,蚂蚁撞到三条红线

(2020-11-04 16:13:51)
客观说,蚂蚁延期上市的消息,对于今天整个国内互联网的震动,远超过大洋彼岸的美国大选。

蚂蚁为什么会遭遇上市的延期——按照目前内部披露的说法,上市进程的延期会在半年以上——我们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并没有脱离我们昨天在公众号文章中,为大家揭示的两点:

第一,所谓的金融创新如何与现有的金融监管进一步同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蚂蚁的问题绝不是单纯的Jack马对监管大尺度的diss。而是——如果一个公司,看起来像是银行,做着银行的事情,创造着和银行一样的风险;而它没有被纳入像银行一样的监管之中,那一定是要出问题的。

第二,其实是很多富豪们晚节不保所面对的终极问题——永远不要忘了四十年前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先富帮后富”。而不是富到现在有人赚一个亿成为了小目标,富到了一个月赚几十亿已经成为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富到中国人到全世界买买买,但这么富裕的情况下我们国家还是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地区。

蚂蚁金服的爆款金融产品,像花呗、借呗的成立和运行,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相关领域金融监管的空白。这里面,黄奇帆近日说过借呗的骚操作,当时黄奇帆还是重庆市市长,而借呗最初的注册地点就是重庆,因为重庆对P2P和互联网金融最包容和开放,10家P2P公司9家在重庆。黄奇帆说,借呗当时自有资金只有30亿,但是却贷款了三千多亿,形成了100倍杠杆。(这100倍的杠杆是怎么来的,涉及到的原理比较长,有兴趣的朋友多点赞,我们后期专门写文章来讲其中的内幕)

所以上交所发布公告里面明确讲的是——上述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出发,就是蚂蚁金服的产品

蚂蚁的起步产品是什么?大家都熟悉——支付宝,就是做第三方支付

当时金融行业可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这就是钻了银行支付相对缓慢,线上业务办理麻烦的漏洞,当时银行卡网上支付需要什么手机盾、需要什么口令牌,还需要去柜台排队,更要手机注册人、身份证、银行卡都是一个人的,而银行体系的效率简直可怕。

支付宝靠线上支付方便一举拿下支付份额,银行也觉得线上业务弄起来麻烦,还没肉,索性甩给蚂蚁做了,为什么银行支付这么麻烦呢?为什么这么重视支付安全性呢?因为银行体系有监管,当时银监会规定网上支付不能出一点漏洞,仅仅依靠发短信,输入验证码的方式,如果手机被盗,岂不是用户容易被大量偷钱?

监管层认为这不安全,不让银行做。而支付宝就是钻了第一个监管的漏洞,它说自己不是金融机构,是个资金中介,所以支付不受监管,如果当初有监管约束,支付宝的发展不可能这么快,这是监管缺失导致的支付宝发展。

后来支付宝发展太强大了,用户基础太多,甚至被炒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监管也不可能一刀切禁止了,所以也就出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从野路子变成正规军了。

至于借呗和花呗,我们把杠杆先放在一边,来看一看另一个问题——钱是从哪来的。我们用支付宝从蚂蚁借钱,借来的钱其实并不是蚂蚁一家的,而是由多方共同出资借贷给我们的,出资方里最大头的是银行,其次是一些金融企业,然后是一些融资平台,再然后是一些个人出资人,当然也有蚂蚁自己。

这种由多方共同出资对外借贷的形式,叫联合贷。

但是问题在于,蚂蚁自己在整个出资比例中占比极小,据说仅占个位数的百分比,而银行在出资比例中的占比极大,据说占九成以上。

但问题在于,照理来说,借贷所获利息收益应该按照出资比例分配,但蚂蚁金服仗着自己把持了借贷渠道漫天要价,出资仅个位数,获利至少三成。

而众所周知,借贷必有风险,出资占比越多,风险越大,蚂蚁出资仅个位数,风险约等于无,银行出资九成以上,风险几乎全担。但是收益蚂蚁吃了三成以上,各路金融企业融资平台再吃掉一点,再加上各种损耗,银行能拿到有没有一半都不好说。

风险全担,获利仅半,蚂蚁风险全无,拿着银行的钱去收利息,这究竟是资本博弈的赢者通吃,还是金融创新?

所以,看明白这几点,就能够明白,蚂蚁集团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之所以能从银行口中“虎口夺食”,跟他们的“低监管优势”分不开——有些事情银行不能做,但他们可以做;有些钱银行不能赚,但他们可以赚。

其中的既得利益者,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点,认为自己“战胜”银行,是因为自己更聪明,更优秀,更勤奋,那恐怕银行不会服气。

如果他们做着跟银行一样的事情,创造着和银行一样的风险,却总是夸耀自己和银行相比的优越性;更有甚者,罔顾自己和银行的相似性,披上科技公司的外衣,在科创板上市,两边便宜都想沾,那么,等“低监管优势”被抹掉的时候,能不能“再赢一次”就是真正的问题了。


如果说,上述所谓的金融创新,还能够以传统金融业的臃肿以及低效作为原罪来进行开解。那么蚂蚁的另一个核心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价值观的取向。

我引用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的话:金融是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金融服务供给者开展掠夺性贷款、利用科技手段误导金融消费者等行为,使得穷者愈穷、富者更富。

把某些金融产品直接定性为掠夺性贷款,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说法。但是否过激呢?我觉得是时候祭出蚂蚁花呗大名鼎鼎的广告了——
延期上市,蚂蚁撞到三条红线


如果真的是一个缺钱的父亲看到会怎么样?借,会面临本该避免的生活中的经济压力。不借,被广告对比(暗示)得好像不是个合格的父亲一样,背上了莫名其妙的道德压力

电商的消费主义狂欢,在金融科技巨头赚的盆满钵满,背后的大老板资本方和利益链条上的主要受益者因为赚钱而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打工者在消费主义的误导下使用各种高利率的分期和贷款产品,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因此,我觉得,最后还是以昨天文章里面的一句话做收尾:

我们今天的富豪和企业家们,请永远不要忘了四十年前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带动大部分地区,然后达到共同富裕。”

而不是富到现在有人“赚一个亿成为了小目标”,富到了“一个月赚几十亿已经成为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富到中国(富)人到全世界买买买的同时,却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这是一种耻辱。


更直白的对于蚂蚁来说,是因为国家把很多基础都搭好了,所以才有互联网和科技产品百花齐放的今天。

中国有这么多高质量的消费者、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对廉价的智能手机和资费产品,就一定会出现几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产品,只不过恰好是BATJ这些企业成功了罢了。

这些公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了成功、赚取了巨大收益,就要付出应有的责任。

要想想,到底是国家和人民离不开你们,还是你们离不开国家和人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