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房产税的事情吵得很凶。很多专家在发声,看的笑死了。也比较愤怒,一些屁股决定脑袋的言论能够堂而皇之的传播,也是没谁了。昨天简单写了写想法,晚上想了想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展开和大家说说。
房产税好不好?专家画的饼是为了限制房价。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们举个例子。房产税无非就会影响三类人:
甲有5套房,不上班,靠收房租生活;
乙有1套房,上班赚工资;
丙无房,租房子住,菜场卖菜。
房产税要征收,专家画了饼,说,只针对多套房的人群。甲觉得,MMP!!!乙觉得,收吧,跟我没关系。丙觉得,收他娘的,早该收他娘的了。
于是,国家对甲征收了房产税。皆大欢喜吗?并没有!!!
国家给甲征收1%的房产税。甲傻了,但甲想了想,说不能我一个人傻,那好,明天起每个月房租上涨1%
丙第二个月发现房租涨了,傻了,心想房东孙贼,老子不住了出去换房,但是出门发现所有房租都涨了(因为出租房屋的可绝大绝大绝大多数都是甲这一类人啊),于是丙彻底傻了。但是不能自己傻X啊。怎么办呢?菜价上涨吧。
又过了一个月,乙作为纯看戏的人,上街买菜,发现我滴娘,菜价涨了,傻了。换一家菜市场,发现都特么涨了。卧槽,纯傻了。
最终的结果,甲乙丙的生活成本都提高了,不爽。而且大家都发现自己傻X了。而我们最大的疑问是——不知道专家们属于甲乙丙哪个群体,能不能跳脱出这个京骂的怪圈子?
污言秽语,但是道理是真的。
简而言之,每一个税种的提出,都说锄强扶弱。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整个社会成本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世界上断断没有让你掏钱是为了你好的买卖。
从法理的角度讲,一个新税种的确认,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税收的“用途”,而非“目的”。“目的”仅仅是画饼。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应该以增加低收入人群福利作为“用途”,如此才能发挥锄强扶弱的“目的”
那么房产税的征收应该以什么“用途”来达到遏制房价上涨的“目的”呢?这是整个房产税辩论中,所有专家闭口不谈的问题。这也是这个新税种最吊诡的所在!
如果大家想要听听美国是怎么做的,那么也简单了。美国各州的房产税率不尽相同,加州在1.25%上下,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德州在2.5%上下,有的高到3%,我们就拿1.5%举例。但无论各州税率差距多少,美国的房产税“用途”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实恰恰是以街道绿化、教育、公共设施为主——为了房屋增值。
所以大家看到了吗?美国是通过“街道绿化、教育、公共设施”的“用途”,达成“房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房屋增值呢?
因为只有房屋保值增值,按照1.5%比例征收的房产税才能够提供更大以及更稳定的财政税收!!这么一个税费才能最终让政府和住户都满意啊!
所以这不是非常滑稽的逻辑吗?房产税的本质是新税种。这个新税种的根基就在于地产的保值增值。但是在讨论这个新税种的时候,所谓专家却告诉你,国家的目的是为了给地产降温,给房屋贬值。但是他自己也不想想,房屋贬值之后,这部分税收如何保障呢?更要命的是,我为什么要通过交税的模式,来让我的资产贬值呢?
我一边要付你钱,我一边还要因为支付钱财而导致我的资产贬值,今年100万买的房子,明年交了税之后只值50万了?这特么是神逻辑啊!这特么神逻辑啊!!!
但是这么一种神逻辑能够堂而皇之的现身,我们就必须警惕是否有更多没有说的问题。有没有呢?有的!
难道地产的调控不可以用更加简单粗暴的手法吗?我相信所有人都能够想到——强制配建嘛!强制扩建廉租房嘛!你一个开发商拿地,必须要强制性配建一半以上的保障房!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扩大房地产供给。这就是降房价的最好手段!!!
有没有可能成功呢,当然有啦!!!有兴趣的朋友去搜搜八万五计划。
八万五建屋计划,简称八万五,是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在1997年度施政报告提出的一项政策。董建华提出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
八万五计划非常简单粗暴,结果立竿见影!叠加东南亚金融风暴,香港房价一落千丈!!!
当然,八万五计划过于猛烈。也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运不济,地产崩盘导致香港普遍私人物业在5年多的时间内贬值70%,很多中产阶级成为负资产,香港经济一片萧条,直到2003年SARS爆发过后才逐渐复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强制供给是可以非常有效的控制地产价格!!!如果八万五计划太过于猛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五万五计划?尝试两万五计划?有先例,这就是立竿见影。那么为什么不用?
原因很简单,强制配售以及压低地产价格的最终结果是:第一,开发商的拿地意愿降低,导致政府土地转让收入下降。第二,地产价格走弱导致开发商拿地意愿和拿地价格降低,导致政府土地转让收入下降。
所以明白了吗 ,所谓的调控地产,完全有更加直接了当的方法!加大强制配建,扩大政府供给,加大廉租房保障房建设。但是之所以这些简单的方法不去用,是因为这些方法最终会动摇土地财政的根基。
于是专家们现在告诉我,我们要出一个新的税种,是可以替代土地财政的。专家们告诉我,这个税种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地产炒作。但是专家们却没有说,这个税种的根基,恰恰是地产价格的保值增值!专家们没有说这个新税种的根基与土地财政却是如出一辙!
专家们更没有说,你们这群辣鸡,在吃了土地财政20年亏,终于还清了高房价的按揭之后,要继续忍耐新来的高税收的压榨
所谓鱼和熊掌,您偏偏要兼得,还要告诉我,兼得是为了你好。高房价和高税收都是为了你好。
对不起,我虽然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我有“呸”的权利!
房产税的本质,是通过公众买单的方式来为少数人投资或者投机而监管无力追责的行为全民负责。
而房产税的最终结果,能否遏制地产炒作不知道,但是必然会进一步进行成本转嫁,房产税必然会成为城市房租上涨以及全社会生活成本上涨的下一个推手!
因为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只取决于供需,而非供需之间的交易税费。交易税费最终只会转嫁至价格之上,不改变供需而想用税费调节价格,是比较滑稽的逻辑。
最后,奉劝一些专家,多干点正事儿,少盯着老百姓的钱包!
写房产税发现写多了,接下来说说股市,A股今天有一些起色,午后量能居然逆势放大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这个信号结合近期的缩量,证明了,一部分资金开始注意到指数的低估,开始在局部尝试做多。这种尝试,首先就印证了市场的估值价值。而这种尝试,恰恰是和近期险资建仓是形成联动的。
换句话说,如果消息面保持不变,那么目前市场进入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虽然相对安全还没有引来更大量的资金进场。但是一部分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开始在这个位置寻求做多的机会了。这里面就包括近期持续性较好的5G,以及科技板块。以及消费板块等等。
这是一个好信号。大家可以控制仓位的情况下,轻仓搏一搏。
但是仍然要注意,市场收出地量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因为地量意味着大量资金的观望。这种观望不会是针对市场本身的。而一定是场外因素。这个场外因素。目前看最重要的,就是中美接下来的谈判问题。这个消息面要密切留意。如果谈判结局不坏。那么一波小反弹应该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