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涨涨不休的房事...咳咳,楼市。
哪哪哪的房子一上市就售罄了,哪哪哪的房价翻倍了,从去库存到现在,房地产市场称得上是身强力壮,一口吊命汤之后,不仅是恢复活力,甚至已经能大跳了...
所以,房...楼市的走向,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对此,我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观点,拿出来和大家探讨。
先说观点的话,我认为楼市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分化,三四线城市必须要跌,二线城市维持,一线城市不仅不会跌,而且会继续震荡上行!不知道这个结论是不是大家所能够接受的,下面就来说一说论据吧,权当给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少朋友看到房价的上涨,认为这是炒的。炒作不假,但是大家要知道炒作的根源是什么?客观来说,房价理性上涨或者炒作上涨的根源都是在于预期——大家认为房价会继续涨,于是买买买,于是就真的涨了,而涨价的结局会进一步强化预期,如此往复。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预期呢?推动预期的是绝少数地区的资源集中。有一句话说的有点意思——北上广卖的绝不仅仅是房子,而是医疗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而恰恰这些资源又是具有短期不可复制的特性。所以我认为,以资源为主导的人口迁徙和一线城市的需求性是短期内不可改变的。
很多人会说,那么随着经济发展,比如说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这种资源寡头的格局会不会有所改变呢?不会!
目前我国的三大城市群所占据的GDP比重是36.6%。是不是很高?这么高的比重会不会因为未来的这些发展计划而被减弱呢?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美国的波士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五大湖城市群,也是三个,人家占比高达65%,日本三大城市群占比69%,法国光一个巴黎就占了全法GDP的31%,韩国首尔都市圈占47%。什么意思?我国资源向中心城市的集中度还远没有达到所谓的高水平。因此未来产生的虹吸效应只能是更加明显。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十七大之后中国政务信息网公布的信息,对于三大城市群的GDP占比目标,未来的比重目标都在不断地提升。
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大城市只能是更大没有最大。今天有朋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中国的人多,单一城市人口是国外那种所谓的大都市无法比拟的,所以是否扩张已经达到极限?大家不要忘了最近我们听到的两个方向:
其一是城市群、是经济圈,潜台词是,一个城市人口饱和了?没关系我们周边的一起来玩。
其二是去落后产能,潜台词大家要明白,落后产能对应的是落后劳动力。北京如果把工厂、小商品批发都外迁了,那么对应的人口就会外迁,而新进来的一定是购买力更高的人群,这是不是又变向提升了单一地区的地产平均购买力?
而既然提到了人口流动和就业,那么大家就要明白,人口涌向大都市是必然结局。为什么?因为就业岗位更加充裕!尤其是在经济欠佳的时期,很多工作确实只有一线城市才能够满足。比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很多娱乐产业,影视传媒,相声娱乐。这种你去三四线城市根本没有那么大市场,就算有,也已经饱和,容纳不了那么多新进的就业者。怎么办?大家的目标最终还是向着一二线城市群进行涌入。那么对应的房价恐怕就还会有所谓的刚需支撑。
这是供需主导的价格波动,我认为三四线的过热是一定要降温,否则是必然要破裂的,未来如果继续这么涨,迟早会有下一个鄂尔多斯出现。二线城市最终会维持稳定。而一线城市,恐怕未来的小跌也无法改变未来震荡上行的趋势。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再做抄底楼市肯定是不合算的。
说句不着调的话,大家想想当初股市熊了,商品期货就出了一批疯牛,商品期货被打压了,楼市就疯了。这里面就是热钱流动下逐利的需求啊。就和当年炒了绿豆炒葱姜蒜一样。所以真的想要调控楼市,也不用房产税了,您搞一个大牛行情出来,保证资金都不去炒房啊。。。我去吃瓜了。
更多深度剖析,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慧理财:HLC5678YC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