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大盘蓝筹的爆发,仍然有很多机构持怀疑态度,对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性质亦颇多抵牾。但是如果站在更宽的视野中,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7月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是一次中期转折点。第三轮全球性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全面拉开。
7月24日,韩国退出了名为火热之方的总额41万亿韩元的内需和消费刺激方案。7月25日,报喜央行宣布了一系列飞利率工具刺激措施,包括释放银行储备金,调整部分贷款风险继续按规则等。7月29日,印度总理摸底提出了新政府的多项优先政策,依旧在设定期限内打破投资僵局、重振经济,而日本央行最近分析形势则判断,经济复苏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央行最求的通胀水平可以在明年内实现。与此同时,中国国开行获得央行1万亿再贷款,用来支持国开行的住宅金融事业部。而英国方面,则放弃了加息的方案,形成了与预期大为相左的结局。可以看到全球乏味,尤其以新兴市场为主的经济刺激正在从7月逐步成型。
可以说,全球初步形成了一次,也是历史上首次形成以中国央行为中枢的货币协同机制。中国通过密集的人民币外交和构建金砖国家机制,达成了新兴经济体金融协同共识,以此迅速展开了同步的经济刺激行动——尽管这一共识很可能在明年就会遭到破坏。同时我们看到了,次中心国家中较弱的韩国也进入了这一框架;英国货币政策趋于鸽派,这两个国家都是人民币外交笼络的对象。
这是新一轮全球刺激的整体货币环境。欧洲6月初的负利率政策是本轮刺激的开端,而中美之间的短期均势博弈,及人民币强势外交为本轮刺激争取到了时间和空间,7月底刺激全面拉开。这并非是偶然的。各新兴市场在中国牵头下,形成了一个短暂的“经济刺激联盟”。尽管这种模式是为了对抗美国中心货币的紧缩方案,然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种全球性的放水却成为了阶段性的一枚重磅利好。
因为于过去一轮全球性刺激不同,当时的货币放水资源于中心货币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间接相关,而此次非中心国家的集体自救则有望掀起更大的货币浪潮,对于全球资本来说,这都是一场非常可观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