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赛康打了谁的脸

(2014-01-20 20:59:02)
标签:

股票

财经

分类: 【股评】

奥赛康打了谁的脸

 

   奥赛康的高市盈率上市以及老股转让的高层套现最终惹恼了证监会惹恼了肖刚。Ipo紧急叫停的背后,除了证监会本身的雷霆手段之外,另外两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被摆放到投资者面前:第一,新股发行改革究竟还有多少漏洞?第二,政策大锤再出手背后,中国股市是否永远都无法真正的市场化?而这两点恰恰是证监会此轮新股发行改革的重心所在。一次奥赛康事件,宣布着过去一年的努力几乎以白卷告终。

 

  证监会的出手,让自身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既然要推进市场化,为何还要行政手段。在新股发行改革中,就有声音认为,中国股民看不懂市盈率,不理解高市盈率的意义,因此意见稿之时,规则有规定市盈率30倍,超过需要特批。然而定稿中这一选项不见了。既然证监会这么明确在一个市场化刚起步的地区推行欧美的完全市场化模式,为什么最终还要自身出手来遏制呢?

 

而另一方面,一旦政策出手,市场化就又会变得不伦不类。改革姑且不论,更加令人担忧的未来市场的蝴蝶效应。有了奥赛康的前车之鉴,后续的IPO企业必然有意的压低发行价,进而导致二级市场的套利空间,在这种模式之下,新股的炒作简直是可以预期的。一旦如此,实际上就与初衷背道而驰。而反观09年时,不少新股发行顶着高市价高市盈率,然而最终落得一地鸡毛,可见市场本身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反而是监管层,在该追求细节的时候放任,在该相信市场的地方却又“怒不可遏”。这与股民所期待的改革,确实是有一定距离。

 

从奥赛康来说,严格来看公司本是按照游戏规则在玩,仅有大股东一家符合老股转让资格,资金规模巨大也只能说是没有摸清楚政策风向。打擦边球被一记耳光打死,如此一来,剩下的公司更不敢涉足转让制度,新股发行改革如果无法投放市场,那么意义何在?

 

    奥赛康一搅,证监会一怒,尴尬的情形上演了。股民们惊喜的发现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市场还是当年停发之前那个市场。700家公司2500亿融资堰塞湖待解,而等待了一年的改革成为了竹篮打水,实在是可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