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爆发,食品检测升级
雾霾之后是沙尘,周四,伴随着大风而来的并非是久违的蓝天,反而是今年以来北方最大的沙尘天气。加之前些天地下水污染和突发性的潘阳湖漏油事件——应该说,新年伊始的两个月,中国并没有迎来所谓的新气象,反而是越发在环境问题的频频发作中举步维艰。
环境问题的频发,并非是偶然现象。尽管从近几年的政策倾斜上看,国家已经将较大的精力放在了环保领域,然而,我们说造成当前环境问题的并非一日之功——粗犷的发展模式,高能耗的GDP增长特点已经持续了30年甚至更久。试图以短短几年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自然修复——特别是与此同时,在大背景上仍然没有抛弃以往的发展经验。这不仅仅使得所谓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修复工程的开展事倍功半,并且也是直接导致近年来环境问题频发的关键。
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对于过去数十年透支自然环境的集中还债期。这么说绝非是杞人忧天。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维持了超过9%的GDP增长率,然而绝对量上的疯狂,掩盖不了中国相对量——GDP能耗——上的尴尬。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消耗了世界上50%的铁矿石、40%的粗钢、35%的氧化铝和超过半数的水泥,所取得的GDP不过全球的8%。
而其后的代价则更为惊人,中国的土壤、水质、大气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部。根据早些时候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当下75%的湖泊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对全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其中115个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重度污染的比例超过40%。
而这仅仅还只是体现在水环境的一个侧面。在固体废弃物污染中,中国近几年工业垃圾的增长超过7%,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也在4%以上,然而面对着固废的巨量增长,中国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对于相关产业的培养又有着严重的不足。长期的政策上的淡漠反映到环保产业上就是相对于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严重滞后。当下,中国对于固废的无害化处理能力仅仅达到垃圾总量的20%。更多的垃圾仍然处于搁置的状态,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所谓垃圾围城的现象正在不断涌现。
据测算,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约1500万人患支气管病,2.3万人患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病。医学专家认为,我国每年200多万的癌症死亡者,70%与环境污染相关。全国20%的儿童有铅中毒症状,城市中1/10的夫妇因污染不能生育或生下畸形儿。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当下严重的环境赤字呢?是简单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吗?恐怕也不尽然,中国的环境问题,乃至于同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向外延展的结果都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偏差。是政府对于所谓“发展”的曲解,造成了中国过去相当长时间畸形的发展特征——“资本的重复堆积”。
中国的经济建设特征就是所谓的“资本重复堆积”。这种很陈旧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重商主义”。而恰恰是这种“重商主义”非常有利于国家政府迅速的积累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藏富于国,这种特点又极其符合建国初中国积弱的国力和迅速崛起的愿望。但是所谓的国家力量并不等同于发展。
国家的力量会呈现为一种干预世界事务的能力,比如中国外交上对于非洲国家的影响,与美国的博弈等等,都在“力量”的范畴。但我们所看到的“发展”却是另一回事,发展是更加内敛的底蕴,同样落实在现实中就是民生、环境、所谓的美丽中国也恰恰是发展最好的体现。
中国需要更好地发展,便需要更加健康的结构定位。我们看到去年以来,中央在新项目审批上已经在越发加大环保项目的审批力度,这是好事,然而从中国发展的程度来看,还远远不够,中国需要和工业化城市化匹配的环保体系而前两者的发展程度已经领先后者太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很长时间,环保产业恐怕都将是政策倾斜的重点领域。
近段时间以来,环保板块成为了大盘调整中异军突起的黑马,而中长线来看,个股的投资机会可能远未结束,顺应政策的大风向应该是散户投资的要诀,而从中国当下环保产业的缺口来看,环保股的投资则恰恰如此。个股方面,我们认为创元科技和盾安环境或将在未来中长期有进一步的表现。
我们近期一直提示的“环保”和“食品检测”概念股全部出现大涨,我们对市场题材真伪的把握得到市场的应征,全部是近期热点。市场是否会继续深挖此概念?探讨邮箱探讨邮箱:hemalifei@sina.cn(只限100万以上资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