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评】 |
基本面: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升至17.5%历史高位。有望冻结可贷资金逾4200亿元。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中国人民银行7日宣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6月15日和6月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至此,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这是央行今年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按照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42.92万亿元计算,此次上调准备金率有望冻结可贷资金逾4200亿元。
解读:此次准备金率上调有三个特点:首先,与以往央行多在上个月CPI数据公布后“再出手”不同,此次调整在CPI数据公布之前,属于“提前行动”;其次,此次调整幅度较大,有别于以往0.5个百分点的调整幅度;第三,此次调整“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是央行“既要满足抗震救灾企业需求,也要落实好宏观调控举措,防止物价和投资增长过快”,灵活运用货币政策的体现。第四,宏观经济不容乐观,目前的调控手段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技术面:
2005年6月6日这个“吉利”又特殊的日子,是全中国“股民”永远难以忘怀的“牛市奠基日”。在创出998点历史最低点后,股指开始了其“牛途”的征程。在经历过了2006、2007两年的“快牛加鞭”,投资者热情空前高涨, “全民炒股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就在大家期望2008年股指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勇创万点大关时,市场和我们所有人好像开了一个“大玩笑”,可能是“股指”在2003、2004两脾胃太虚,而06、07年劲补太快,导致“肠胃不合,消化不良”,股指一泻千里,从6124点跌到2990点,伤了“元气”。
在消息满天飞的市场里,投资者的心态越来越“浮燥”,在市场中“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如今心力交瘁,苦不堪言。如果我们忘却市场消息变化,潜心研究客观市场“规律”,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
这是从2005年6月6日998点本轮行情“大牛市”启动点到2008年6月6日股指从6124点拦腰斩半3329收盘点。时间跨度整整“三年”!
在这两年的过程中股指正好刚刚走完“四浪”全过程,而5浪尚未开始,也就是从长期看“大牛市”并没有结束。因为在“成熟市场” 往往是3浪走出“上升延伸浪”,而“新兴市场”往往是5浪走出“上升延伸浪”。我国资本市场是共认的“新兴市场”,因此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大五浪”还未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宏观经济学家专家一直在强调我们的大牛市远远还没结束的原因!(这是从技术层面分析市场,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用心去做一件事了,这就够了。我个人认为!)
目前股指这运行在 “双之字”过渡浪区间。下面我逐一分析,希望能给您一些有价值的提示:
一浪:2005年6月6日——2006年5月16日
二浪:2006年5月16日——2006年8月7日
三浪:2006年8月7日——2007年10月16日
注:三浪中包含明显5个小型上升子浪,我们逐一分解
(3.2)2007年1月4日——2007年3月5日 2847点——2723点(调整浪)
(3.3)2007年3月5日——2007年5月19日
(3.4)2007年1月4日——2007年7月18日 4335点——3861点(调整浪)
(3.5)2007年7月18日——2007年10月16日 3861点——6124点(上升浪)
四浪:2007年10月16日——2008年4月22日
注:四浪中包含明显5个下行调整子浪,我们逐一分解
(4.1)2007年10月16日——2007年11月28日
(4.2)2007年11月28日——2008年1月14日
(4.3)2008年1月14日——2008年2月1日
(4.4)2008年2月1日——2008年2月20日
(4.5)2008年2月20日——2008年4月22日
从2008年4月22日至今“五浪”还没有真正展开,我个人认为目前股指正运行 “双之字”过渡浪调整区间。
我们要细分“四浪”调整过程,从中找到其相应的规律性。首先,我要提出一个“经验数字”(0.23)这个数字,它是在我研究波浪理论中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神奇调整数字,具体推论过程今后我会在“博客”逐渐与大家交流、探讨!
案例分析:“四浪”解析
(4.1)2007年10月16日——2007年11月28日
6124×(1—0.23)%=4715点(实际相差62点)
(4.3)2008年1月14日——2008年2月1日
5522×(1—0.23)%=4251点(实际相差56点)
(4.5)2008年2月20日——2008年4月22日
4695×(1—0.23)%=3615点(实际相差625点)
问题:在“四浪”下跌中有三部下跌曲,通过前两次(0.23)调整数字计算,与实际相差仅差60点左右,可最后一次下跌(4.5)却相差甚远,是我们计算错了?还是方法本身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通过实战经验我发现是应用“环境”和“范围”大家在应用方法时都乎略了!
答案:在波浪理论应用中,我们要知道在调整浪过程中如果出现典型的“下跌5浪”时一定会出现一次“延长下跌浪”,通常是在子浪中的4.1和4.5中出现。当出现“延长下跌浪”时(0.236这个数字将会变成0.618)。这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应用环境”必须要关注的要点。
例如:(4.5)2008年2月20日——2008年4月22日
4695×0.63%=2957点(实际相差33点)。可见方法的应用一定要注意“应用环境”
否则,好的方法和理论将会变成“赔钱”的法宝!这是我个人经验,希望能给您一些投资建议。
过渡浪形成:
N.1浪:2008年4月22日最低点998点开始做为“过渡浪”中子浪中N.1浪;
N.2浪:2008年5月5日调整高点3768点,是“过渡浪”中子浪中N.2浪;
N.3浪:很有可能出现在3200点附近,其实具体到哪点并不重要,因为,一旦N.3浪确定,我们就可以推出下一阶段(N.4浪)反弹将会出现何出!这也是我们要时时跟踪大盘变化,及时调整具体方法(在“博文”中使用的“黄白生死线”和“蝴蝶三角行”分析方法),但从我们开始进入股市时 “方向”与“未来”我们早已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