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西海岸记(八十一)---旧金山艺术宫

(2011-10-11 09:56:38)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记

   我们一行人从渔人码头出来,在老G的带领下来到来到号称是旧金山市排名第一的景点艺术宫(The Palace of Fine Art)参观。从外表看去,这是一组仿古罗马废墟的建筑,由一组圆柱组成的外廊、拱门和一个圆顶的大厅组成。由于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耀眼的金黄色,所以我们在海上就已经从远处领略到它那高大的,在太阳下闪着金光的半圆形穹顶。

http://s16/middle/4ab21edchaefc88d8911f&690

后面是旧金山博览会旧址

  这组建筑就是著名的旧金山博览会的遗迹,不过这个博览会当年在中国被称为巴拿马赛会,我很小就知道在‘巴拿马’有这样一个‘赛会’。 记得小时候常替父亲去买酒,而父亲最爱喝的汾酒瓶子上就印有一块小小的金牌,四周一行小字,上面写着巴拿马赛会金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以为曾经在巴拿马举行过一次比赛,但是始终不明白不知道当年为什么要在巴拿马这样一个小地方举行这样规模宏大的比赛,当然现在算是明白了。

   实际上巴拿马赛会是因巴拿马运河而来。巴拿马运河是1903年由美国投资开始建造的。运河工程浩瀚巨大,历经艰险,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1914年开通。从此,太平洋与大西洋在这里贯通,使两大洋之间的航海运输线路缩短,极大的促进了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运河的开通也使得当时美国的国际威信大大提高,而巨大的运河工程也很好的体现了当年美国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和通航,1911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塔夫脱征得国会批准,决定于1915年在海陆运输条件优越的旧金山举办“巴拿马运河建成纪念万国博览大会” 〈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当年中国简称为万国赛会或巴拿马赛会)。当然美国人也是藉此机会展现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浴火重生的旧金山市,以显示其强大的国力的意思。

   当年旧金山市为举办这届博览会共划出635英亩土地(相当于2.56平方公里)共博览会使用,美国投入5000万美元的费用建设自己的展览馆,其中包括一座耗资100万美元可容纳12000人的庆节堂(在旧金山的马开街),以及庶业馆、制造馆、文艺馆、教育及群众馆、矿冶馆、通运馆、农产馆、食品馆、机器馆、美术馆、园艺馆等11座场馆以及美国各州的展览馆,其它还有商业区和娱乐区。除此之外美国还邀请了40个国家参加,其中包括中国,这在当时应该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博览会了。我们所参观的艺术宫就是当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仅存的核心部分,而我们所看到的具有古罗马风格的艺术宫就是当年博览会的主体建筑。博览会结束后其它建筑都被陆续拆除了,只有这组建筑被保留下来。

    1915年2月20日开幕的旧金山博览会,如果按世界博览会的次序排,应该是第十四届,不过在当时世界上并没有严格的排序。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开始,这种大规模博览会就从最初的以展示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逐步演变成为展示工业化国家最新技术的平台。当年英国伦敦博览会的主要展厅水晶宫所代表的最新的玻璃钢架技术曾经轰动了整个世界。以后的巴黎铁塔也是当年在博览会上展示的工业技术的最新成果。在1915年以前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已经多次举办过博览会,如英国伦敦举办过三次,法国巴黎举办过五次,连一些欧洲中等国家的城市如维也纳、阿姆斯特丹也举办各举办过一次,美国的圣路易斯、芝加哥、费城也各举办过一次。

    当年为博览会建造的各种建筑,在展会结束后大多数都已拆除,其它一些建筑在荒凉海滩上的博览会建筑大都湮灭在历史之中,只有我们眼前这组被称为艺术宫的罗马风格圆顶的建筑得以保留,还在绿色的丛林中闪着金光,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到旧金山的游客必游之地。

   作为博览会主体建筑的艺术宫是由纽约市出生并居住在柏克莱的建筑师梅贝克〈Bernard Ralph Maybeck (1862-1957)〉所设计的,建筑的设计主题是要向世人展现一个视觉上的壮观美感。艺术宫是当时博览会最后开工的主要建筑。当年在建筑艺术宫时,因考虑到这只是为了举办博览会而建的临时建筑,所以工程师以一些简单的建材(石膏及纤维的混合物)来搭建。当博览会结束后,原本应该拆除的艺术宫在旧金山居民的反对下而得以保存下来。保存下来的艺术宫最初是由旧金山艺术协会〈the San Francisco Art Association〉所管理,该协会为此募集了一些资金来保护艺术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艺术宫成为市立公园系统的一部分,其修缮以及重新装饰得到美国联邦经费的支持。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艺术宫成为美国陆军所使用的停车场,美国陆军战后于1947 年将艺术宫归还给旧金山市政府。经过多年的侵蚀及不当使用,艺术宫慢慢的荒芜凋败,最后成为危险建筑。到了1950 年代后期,一群由交响乐家 Walter S. Johnson 带领下的市民,开始了营救艺术宫的活动,让艺术宫免于被再次拆除的命运,并且重建艺术宫。1962年艺术宫由著名德裔建筑师梅贝克(Bernard Maybeck)设计重修,梅贝克专长细部装修,这是这座艺术宫精雕细琢风格的由来。重修后的建筑完全用水泥建造。1967 年9月重建完工,一个梅贝克风格的艺术宫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精雕细琢的罗马式的圆顶配上玫瑰红的石柱,楼顶有一幅精细的浮雕,圆顶亭后是一列列的石柱长廊,令人仿如置身古罗马时代。到了1975 年 1月,原先设计的环型廊柱也重建完成。时至今日,艺术宫已成为游人流连之处,水塘中的天鹅和水鸭与艺术宫的水中倒影相映成趣。

    下了旅行车我们看到在景点的入口处的草坪边,有一张标有景点名称、介绍景点风光的巨大照片。恰当的拍摄角度,使得照片画面即突出了高大树木掩映下的艺术宫华美建筑,又把湖水、喷泉、草坪、花卉一一呈现,把这整个景点包揽无余。

   抬眼望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被一湾清清的湖水环绕的古罗马风格的建筑:一个高大精美的圆顶大厅,大厅两侧各有七个巨大的石柱组成的拱门,对称排列,构成非常完美和谐的建筑艺术群。石柱的上下都有精美的雕刻,整个建筑群呈圆弧形,四周是高大的树木,一条人行道环绕湖水和建筑群,供来这里的人们休闲漫步、欣赏美景。

   整个建筑和湖水被一条环行小路所包围,我们沿着小路慢慢走着,一面欣赏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一面欣赏湖中水花四溅的喷泉,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博览会的主要入口。不过当年博览会的遗迹已经完全没有了,有的只是在小路外侧远近一片掩映在绿树中的别墅。听导游说这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旧金山的一座高级住宅区,房价大都在几百万以至上千万美圆,这绝不是普通美国人可以问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