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这些手续,听完导游又一遍的交代了返程的时间,嘱咐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后,我们就离开了导游,开始了我们的西峡之旅。
我们在这里上了旅游景区内部的交通车,大概行驶了十几分钟,就来到鹰岩景区,也是是西峡的核心景区,著名玻璃桥就在这里。
下车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景点的标志碑:一面棕红色的矮墙上镶嵌着一个圆形的铜雕徽章,上面有一只飞翔的雄鹰,一边用印第安和英文两种文字分别写着“鹰之家”(Home
Of The
Eagle),这个建筑虽然不高也不大,但是矗立在这空旷的山崖上,显得十分雄浑、壮丽,从中似乎可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雄健刚强的性格。这个建筑的造型和颜色,与眼前的景色十分匹配、和谐。
从我们下车的地方望去,整个景区正好在山体的一块平地上,面积不算太下,看起来布局来不算太局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景区的全貌:这是一片在峡谷边沿修建起来的一个旅游景点,从近到远连绵不断的山崖和幽深的峡谷,荒无人烟的土地可以看出,在景点开发以前这里绝对是没有人生存的,即使是印第安人也无法在这干热、极度缺水的高山、峡谷安身。景区的一边就是那深深的峡谷。由于这一段的峡谷有一千多米深,站在峡谷的边沿向下看,也只能看对面的岩壁。要看到谷底,只有向下攀爬一段路才有可能。不过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旅行者是无法下到谷内的,因为这样一个来回至少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即使有时间,估计象我们这样的旅游者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仅仅水的消耗和补充就无法解决,况且还有体力问题。实际上整个大峡谷景区都是禁止游客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下谷探险的,因为那是非常危险的,几乎等于自杀,但是每年还是有一些游客坚持要试一试,因此每年都有因体力不支,因缺水去了没有回来的献身者。
峡谷的不远处有一组建筑,这也是景区唯一的一组永久性建筑。玻璃桥就是从这组建筑中伸向峡谷,不知是由于附近山体的衬托还是距离远了一点,看起来桥体伸出的距离并不长,也不象照片上看到的那样雄伟。
标志碑的后面,是一个供游客休息的场地,一块整洁的平地上有一些固定的桌、凳,上面还有一个顶棚为休息的游客遮挡太阳。这顶棚远远看去就象一只飞翔的雄鹰的翅膀,似乎正合了鹰岩这个名称。这时已经是中午了,我们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吃完饭再说。在我们来之前,导游就告诉我们在西峡的的两个景点中,这个景区只供应中式快餐,另一个只供应印第安风味的西式快餐。果然我们在不远的服务点找到了买快餐的地方,不想商店的老板竟然还是个华人。当时正是吃饭的时间,买饭的人还排起来队,里面不仅有来自中国的游客,也有一些来自日本、韩国、以至东南亚的游客,甚至一些本地游客也在这里就餐,看来中式快餐在美国也很有销路。
在我们吃饭休息的时候,就听到附近有舞蹈、音乐和歌唱的声音,随着音乐和舞步的声音看去,不远处有一个露天表演的舞台,舞台上有几个打扮非常艳丽的印第安土著正在表演歌舞,台前有几圈看台,不多的几位游客坐在那里观看。这段不长的表演吸引了我们,所以饭后,我们决定先去那里看看。
在看台的中心有一处圆形表演台,几个印第安人在表演歌舞,从服装和身材长相看,他们的确是印第安人。在他们的前面,放着一个帆布桶,是放游客们给的小费用的。
当我们坐下来时,前一场表演刚结束,看表演的游客纷纷走下看台上前与参加表演的印第安土著合影。看来这些参加表演的人也很愿意与游客合影,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合影,都是来者不拒,直到你满意为止。看表演是不要钱的,但是合影还是要给钱,给多少没有规定,大概每照一张像给一块钱就可以了。
我们坐下不久,下一场演出就开始了。印地安人的歌舞表演内容看起来非常简单,几个舞者敲打着手里的园鼓,在舞台上边舞边唱,我们既看不懂他们舞蹈所表达的意思,也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歌舞还是表现了一种原生态的艺术,可能也确实反映了他们生活现实。看完歌舞,我们也纷纷上去与他们合影,他们身上色彩鲜艳的服装,合影时的笑容到也感动了我们这些远道的来客。我知道,远在5000年前印地安人就在大峡谷地区居住生活,听说,现在大峡谷仍旧有5个印地安人保留地,其中有些地方还作为旅游点向游客开放。
离开表演区,我们沿着小路来到后面的印地安人生活环境展示区,这里再现了一些印地人居住地的土房子、三角型草蓬、三角型木屋模型等。当年在大峡谷居住的印地安人靠狩猎和采集野果生活,他们也种植玉米,用猎物交换一些生活用品。1826年大峡谷被白人占领,印第安人失去了宁静和自由,他们的领地一步一步地缩小,,生活环境一步一步地恶化,人口也迅速减少。从这里所展示的当地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看,他们还是生活在原始部落时期,完全与美国的现代文明社会没有关系,其条件之艰苦、物质之简陋是我们这些从东方来的人所无法想象的。近二百年来,善于开发、奋斗的白人移民把北美几乎所有自然条件好的地方都占了,在那里他们发展和创造了现代文明,而把这不毛之地留给了当地原来的主人,现在想来真是有些不平。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年青的印地安人应该有他们全新的生活,即使仍然居住在这相对荒凉的保留地。
加载中,请稍候......